|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非:我为什么不称学生为“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杀死拖鞋 发表于 2018-11-4 12: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杀死拖鞋
2018-11-4 12:08:49 6208 20 看楼主
还没关注?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可能是职业本能,可能是语言习惯,也可能是面对学生时的“下意识”,我不肯把学生称作“孩子”,包罗对小学生,我总说“我班上的学生”“这个学生我教过的”“全班有五十多个同学”……

我对老师把学生称作“孩子”,特别是个别教师在教室上课称“娃”特别不习惯,甚职苄些反感,我郑重其事地劝同行改掉这个习惯,毕竟面对中学生了。

在一次受邀点评初中不雅观摩课,把主要意见说过后,我说起这个问题,为什么这八位老师上课时都称学生“孩子们”,说课环节也一口一个“孩子们”?为什么不称“同学们”?——听课教师,包罗一些知名教师面面相觑,也许觉得我对教育的认识是不是有点生硬,甚至冷漠。

每次和小学同行谈这个问题,总会引起更多的质疑或辩驳。

我曾劝说一位老师:你这节公开课上一直称学生“孩子”,看来已经是习惯了,你任教二十多年,是不是一直这样?这位老师说,的确没想过,她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合错误;再说,大家不都这样吗?

针对我的困惑,一些老师也列举前辈榜样教师乃至教育家的事例,证明这样称学生为“孩子”并无大碍。

我有本身的思考。









为什么在学校不宜称学生为“孩子”?在学校,如果这样经常地不称“学生”而称“孩子”,教师有可能忘记职业使命与责任。

那些从家庭走出来的孩子,进了学校,学校要让他意识到本身是来接受教育的,是来改变本身的;在这里他开始不同于家庭的学习,他将成为——人。

在学校,他们接受教育,学知识,培养能力,学习思考,懂得许多人生道理。他们虽然年纪小,能平等地受到尊重,也逐渐学会尊重别人,明白本身的权利和义务,当他走出学校时,他觉得精神上长高了。

学龄前家庭教育的任务是“育儿”,学校教育的任务是“立人”。

把学生当人,包含把学生当作独立人,而非需要“监护”的孩子。家庭关系有父母和孩子,不宜曰师曰弟子,学校是人格养成之所,只有“学生”和“教师”,在学校在课堂称“孩子”,则错位。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肯被当作孩子,他已经有鸿鹄之志,却被教师一口一个“孩子”喊得心灰意冷。这个年龄的学生,心里如果没有装进一些梦想,人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欧洲的私立学校,教师有时竟然称学生为“先生”,我从电影上看到,那往往是很郑重的提醒,提醒学生责任意识,人的意识。

教育的细节表现教育意识,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底子”,影响一生。基础教育的人文起点,有可能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现时的教育非常重视“起跑线”,在地面竞逐,不惜像赛马赛狗一样狂奔,也许人会忘记或是不屑于思想的翱翔,因为那没有终点。

幼儿园也不必称孩子,可以称“小伴侣”。我上幼儿园时,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师喊我们“小伴侣”,老师和同事说话,会说“等一会儿我把小伴侣带过来”“我们班小伴侣说有点冷”——我五岁就被别人当作“小伴侣”,至今记忆犹新。

教师还把十七八岁的学生称作“孩子”,或许是缺少“育人”的意识,或是情感替换(我们不能庸俗地认作“投资”)导致错位,高中生、初中生在学习阶段被教师当作“孩子”,不利于长远的教育发展。

每每在生活中看到寻常家庭父母宠溺子女,上小学要接送,上中学也要接送,学校组织春秋游,每年不外一两次,家长也惴惴不安;上大学也送,负责拎行李;大学毕业,上班了,仍要操心,几十年来“培养接班人”,远远不止“扶上马送一程”,而是“一直陪”,生命不息,就永远、永远把子女当孩子。

这样的家庭教育给社会制造了无数困难,它成为社会风气后则是民族的危险。有鉴于此,学校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不能没有理智。

“母爱”与“爱”也不能画等号。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修养;把学生当作本身的孩子,把师生关系转变为亲情,或是在学校教育中以亲情渗透教学关系,则不妥。

教师关心学生健康,关心他们的安全,是职责范围内的事,不是替代父母责任。有些老师真的把本身当成学生父母了。教师关注学生未来的择业、婚姻甚至子女教育,我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必要。

学生有感恩之心,应该必定;但教师不能有“施恩于人”的认识。教育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公民,把学生当作私产,让学生背负“报恩”意识,不符合现代社会伦常。

学生接受的是正确的教育,他的感恩,应当是对社会——他的老师把他教育成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意识,对工作兢兢业业,在生活中是个有仁爱之心的人,这要比到老师家去“涌泉相报”要有价值。

文 / 吴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邓飞庆 发表于 2018-11-4 12:09:3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邓飞庆
2018-11-4 12:09:38 看楼主
支持作者不把学生称作孩子,虽然我也经常称呼学生为“我的孩子们”,但那是对别人说话时才用。“学生”“同学们”,这样的称呼是对其身份的尊重,也是师生间合适的距离。整天腻腻歪歪的不是师生关系,是血亲之间的关系。老师必需承认,你与孩子再亲也亲不外父母,若偏要让人觉得老师比父母还亲,那是虚伪。正视师生关系,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好事。前些天听一些老师称学生“宝宝”“宝物儿”,我一层一层地起鸡皮疙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枉费心机 发表于 2018-11-4 12:10:3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枉费心机
2018-11-4 12:10:33 看楼主
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与自然!
教育就讲个真字!中西方皆如此!这篇文章有点勉强而为,也有点以偏盖全!不像一个我们喜欢的有高度的学者所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yangruixia 发表于 2018-11-4 12:11:10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yangruixia
2018-11-4 12:11:10 看楼主
二十年前,在一次即兴演讲中,一位同学说:首先我是老师,其次我才是他们的伴侣……十五年前,一位校长说,任何时候记住你是老师,守住老师的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aa斐然 发表于 2018-11-4 12:11:58 | 只看该作者
5#
aa斐然
2018-11-4 12:11:58 看楼主
称呼罢了,何必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qwa524059 发表于 2018-11-4 12:12:33 | 只看该作者
6#
qwa524059
2018-11-4 12:12:33 看楼主
语不惊人死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櫻錵蘰舞 发表于 2018-11-4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7#
櫻錵蘰舞
2018-11-4 12:13:04 看楼主
赞同,学校毕竟不同于家庭,所以该有不同的称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路过随便看看 发表于 2018-11-4 12:13:41 | 只看该作者
8#
路过随便看看
2018-11-4 12:13:41 看楼主
看面对什么人,面对学生喊同学们,面对家长说孩子,面对外人说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河源城市猎人 发表于 2018-11-4 12:14:33 | 只看该作者
9#
河源城市猎人
2018-11-4 12:14:33 看楼主
孩子是本身的,有责任感!学生是别人家的孩子,上完两节课就形同陌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譊麗 发表于 2018-11-4 12:15:04 | 只看该作者
10#
譊麗
2018-11-4 12:15:04 看楼主
从教35年,我也从没称呼过学生为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杀死拖鞋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6208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