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陵舲舫小学:让乡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贺飞祥 发表于 2018-11-2 16:5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贺飞祥
2018-11-2 16:50:10 8273 2 看楼主


























本网讯(通讯员 蒋军生)9月21日,茶陵县舲舫小学隆重召开2018秋季议教工作会议。到会的代表有舲舫乡政府党委书记王寿云、乡长肖玉红、人大主席谭燕君、主管教育副乡长蔡晚平、舲舫中心小学谭自云校长以及全乡10多位乡村支部书记参加了本次议教工作会议。会议由舲舫乡人大主席谭燕君主持。

会议首先由舲舫中心小学谭自云校长以《让乡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为主题,向在座的乡、村领导就学校一年来德育、教学、基础设施、书香校园、乡村青年教师成长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与报告请示。
传承红色文化,落实立德树人

茶陵县舲舫乡是一块人杰地灵的红色土地。历史上,中将谭家述,少将谭善和、李俭珠和周则盛出生在舲舫乡。舲舫是全县乡镇中最多将军诞生地。除此之外,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革命英烈尹宁万等也出生于此。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历时一年的调研、编写与修订,舲舫小学《将军文化》校本教材试用版于今秋正式印刷使用。此校本教材从革命家的勤奋好学、坚忍不拔、大公无私、报效祖国四大篇章33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舲舫籍将军,拓展学生关于革命人士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的动力,加强学生抱负信念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抱负、有追求的人。学校负责人在介绍这本教材时,舲舫乡政府党委书记王寿云感到非常激动,他说:“我们确实了解得太少,宣传力度不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本校本教材,要传承舲舫将军们的品质,弘扬将军们的精神,树立舲舫人的文化自信!”
关爱留守儿童,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茶陵县舲舫乡现有人口3.4万余人。而留守儿童人数比例约占学生总人数的80%。该校每月举行一次全乡所有在当月出生的在校学生生日聚会,在微信伴侣圈引起了热议。2017年11月10日,一篇题为《株洲茶陵县50名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的图文被《株洲日报》、《科教新报》、《湖南教育新闻网》编纂看好并刊发,进一步助推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关注。一位舲舫籍叶女士向该校捐赠5000元生日蛋糕专项爱心捐款至今不肯透露其姓名,她只说“我本来也是舲舫中心小学的学生!”。湖南省教科院左梦飞与株洲市三位校长,长期与该校四名孤儿结对帮扶,本年五一劳动节专门接送四名孩子到长沙体验城市生活。自去年举办第一次生日会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在全乡所有教学点开展了7次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几乎让舲舫小学所有的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学校用行动在孩子心田播下爱的种子。
让阅览室成为农村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4年6月,梦想国际志愿者为舲舫中心小学送来第一本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自此,打开了这所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的阅读世界之梦。自2008年以来,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香港阅读梦翱翔文化关怀基金会为该中心小学相继投入数十万元的多元阅读材料与图书设施设备。坚持让学生午读,至今已有8年之久,2018年获得茶陵县五个教育创新奖之一。

阅读是打开孩子视野最快捷的方式,也是开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枚钥匙。为了让阅览室成为学生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全乡一所中心小学、7所村级教学点全部配置了与小学生高度一致的图书柜、凳子,自由坐垫、颜色搭配合理的图书拼桌、购买了一大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儿童读物,配置了立式空调。学生在课余、中午、晚饭后自觉去阅览室看书,从根本上保障了孩子们阅读的需求。
筑巢引凤,倾力打造优秀人才“强磁场”

争资立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是该校去年发出的“最强音”。“连个洗澡的地方也没有!”来自岳阳华容县的刘颖君老师是去年考编到茶陵,她刚到舲舫中心小学报到时看傻了眼!松江小学陈海伦是前年分配到该村级小学教学点的老师。这位女教师晚上上个厕所要摸黑走一段很远的路,非常不便利。为了及时解决类似现状,去年一年茶陵县教育局给舲舫中心小学投入近400万元。其中,投入45万元改造该乡塘冲、堤洲、松江幼儿园和村级小学教学点;中心主校投入150万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其中包罗有热水供应的专用师生澡堂;洮水学校教学点投资20万铺设了沥青跑道。

2018年全乡村级小学投资120万,进行了维修改造;投资215万,在该乡垸井村建设一所高标准中心幼儿园,目前已动工;别离在堤洲、洮水、大岳三个村投资100多万,进行了幼儿园升级改造。中心主校征地16亩,建设一栋36间教室的教学楼,一栋26间教师周转房,一栋16间综合楼,目前已开始进行地基填土工程,预计将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本年,还有不少教师是两个人住一间不足10平米的住房。明年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该中心小学谭自云校长在议教会上信心满满地向在座的各村支部书记介绍着。

“学校条件艰苦,无地理优势,优秀学生源源不竭往县城转,全乡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据了解,近十年来,该校更换校长8人,被城区学校挖走优秀教师近40人。大家都不肯意呆在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如何留住好老师、用什么办法留住优秀学生?!”去年下期刚走马上任该乡镇中心小学谭自云校长急得几夜没有睡好觉。

“学校条件不好,为什么不换个思路留人?!”谭校长觉得,优秀老师不能等、靠、要,而是通过建立平台彼此帮扶共同提高的原则。经过谭自云校长的引导下,从提升师资力量着手,成立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乡村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该俱乐部每周三晚7点至9点,以教育论坛形式分享教育成果、交流教学困惑为目的,一年来,该校谭自云校长以名师工作室的名义用“请进来”的方式,向外讨要教学技术资源。去年下期至今,从全省各市州引进学科专家数十人深入该青年教师俱乐部“传经送宝”、“帮扶结对”、“点对点送教”,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城区学校没位坐,农村学校空荡荡!”参加本次议教会的洮水村老支部书记流露出一丝忧伤。“加快缩小城乡之间教学硬软件之间的差距,用上乘的教学质量挽留住学生就近入学,是对当前社会的最大贡献!”当他听到学校成绩已经挤入全县前列时感到非常高兴。

据舲舫中心小学谭自云校长介绍,2018年秋季全县人事调动后,就发现有四名优秀教师从外乡回流到舲舫小学任教。“我是舲舫乡村青年教师俱乐部把我引来的!”担任舲舫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数学的黄卓齐老师暗暗地告诉她们垸井村年青的支部书记王红华。

议教会最后,现场举行《将军文化》校本教材的首发式。并向到会的各村级负责人赠送一套该读本。舲舫乡政府党委书记王寿云捧着用红丝带系着的一摞校本教材语重心长地说:“尊师重教,办人民满意教育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于行动!”并当场表态政府马上拿出两万元资金作为关爱教师、关心留守儿童的基金,每年教师节对全乡教职员工进行慰问不间断。并号召全乡各村支部书记重视村级教学点的教师,每年拿出必然的资金慰问、看望长期坚守在乡村学校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doforbaby 发表于 2018-11-2 16:50:3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doforbaby
2018-11-2 16:50:35 看楼主
你们那校长在平水和解放的口碑很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幸运随风飘过 发表于 2018-11-2 16:51:24 | 只看该作者
空谈误人子弟,落实才解民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贺飞祥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8273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