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不是靠嘴说!动乱的民国,为什么可以出如此多的大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贺飞祥 发表于 2018-11-1 21:2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贺飞祥
2018-11-1 21:28:13 9057 20 看楼主
喜欢的点个订阅!

图片来源:百度

编纂:历史照妖镜





民国和春秋战国非常相似,都是表面统一,但实际又没真正的政治、军事统一。延伸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有旧有的封建思想体系逐渐崩溃,新的自由思想还未普及巩固。思想文化的成长,最直不雅观的表现就是民国大师的辈出。

这就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随着井田制、礼乐文明、宗法血缘体系的逐渐解体崩溃,出现了很多思想家,希望以本身的学说重新构建新的社会秩序,结束混战的乱世。傍边比力知名的有儒家、法家和道家,各个学派激烈比武,纷纷寻找实践主张的政治舞台,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盛景。比及秦皇汉武统一天下,统治者又急需统一思想维护自身统治,这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原因,政治虽然不变,但思想界却相对趋于禁锢。

传送门点击《我是一条叫了一百年都没有把国人叫醒的狗!中华教育先驱:马相伯》





民国时期,分裂的政治却造就了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舆论环境,给了鲁迅、胡适、郭沫若、章太炎等国学大师巨大的活动空间,无论是袁世凯,还是蒋介石,都架不住有人骂独夫民贼、娘希匹蒋光头,骂你的人根本不在统治区咋么抓??再者也要顾忌一下舆论,不好轻易下手。民国的知识分子多有传统四书五经启蒙教育,和留学欧美日本接受新思想的求学经历,具有学成报国的志向,比如弃医从事思想启蒙的鲁迅、专注于古建筑研究的梁思成等,都在以本身的方式影响国人。

“民国大师”早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星云”。

无论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等等文化领域说起民国大师,就仿佛看到了璀璨的星河:陈寅恪、梁启超、鲁迅、胡适、赵元任、蔡元培……任何一个,靠的都不是名片上名字后的一串串头衔,而是等身的著作,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身体力行……民国短短三十年,是怎么诞生这么多大师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师不是民国1911年成立之日,忽地一下子钻出来的。仔细研究这份名单,人文大师居多,而自然科学方面的巨匠像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人也都受教于民国。

传送门点击《我所听过最动人的曲《送别》,一代大师李叔同从文艺青年的转变!》





教育可不是靠嘴巴说,教育是成就大师的基础。

民国时代,童蒙时期往往要接受家塾里四书五经的教育。在这里,不仅教知识,还教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古人所谓的“养气”,养浩然之气。学童每天黎明即起,规规矩矩背书,写字。在民国建立之后,许多受过旧学教育的像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又步入新式学堂,学习西方新知识;后来又纷纷去外国取经。如,鲁迅、郭沫若去日本。胡适去美国、徐志摩去英国,梁思成、林徽因去美国。等等。学贯中西,学成报国不是夸说的。

因为良好的古文幼功,他们于白话文的语言环境,可谓是融汇贯通,如鱼得水。最紧要的是,传统文化给了他们学养之外,还有深入贯彻的家国情怀。辛亥革命前后,适逢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共和转型,但是,国家积贫,经济薄弱,民生艰难,转型比任何国家都艰难。国事螗蜩,乱世之中,唯有一心向学,抱效国家。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可以说,承前启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清末近百年来的国仇家恨赋予每一个民国学子报国热情和向学恒心。

学问最忌急功近利,学问最忌一曝十寒,而传统教育与现代知识相结合,使民国学人深根于母体文化又兼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这就为“出仕”打下最高的基础。





民国时代的经济、政治环境对知识分子有相对宽松的一面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泥沙俱下,舆论杂糅。但举几个小事例就知道知识分子的处境:民国时代,高级知识分子一个大学教授: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月薪600银圆。1917年8月中旬,胡适就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讲授中国哲学、英文修辞学课程,月薪260银圆,一个月后,升职为本科一级教授,薪俸薪俸加至280。梁实秋19世纪三十年代担任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时月薪400圆。据《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披露:民国时代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也不外30元。 普通工薪阶层在20元摆布。由此可见,大学教授收入高,地位高,是国民政府重点倚仗的阶层。



(胡适,长相就是正气凌然,而不想现在那些所谓的教育大师)





思想舆论环境

民国虽然对出版、言论、集会等也有禁止和控制,但是,环境比之后来的1949年以后,还是宽松了许多。比如,鲁迅的书虽然也遭查禁,但是,鲁迅还可以发声,也可以继续领国民政府的薪水。

国民党的施政纲领遵奉“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从各个角度启迪民智,唤醒民众,以期达到人民民主、国家富强之梦。如此政治形势下,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言论的开放性自晚清、北洋政府以来的传统流变至此,也成为知识分子的潜意识。加之,中国古代“士”的传统未断,像辜鸿铭、黄侃等等国学大师也具备发展的土壤。总之,自由、开放的思想环境是孕育大师的温床。





大师在自由中产生,在自由中高歌。虽然,改革开放之后,各方面环境好了,但是,一位真正的人文大师必是幼童启蒙开始,习养不倦,且以无欲无求的古风大德为基础。这样的人,也许在未来会产生。也许,我们这个专业细分的时代,博才通才只在历史中了。

喜欢的点个订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哈哈木子日月 发表于 2018-11-1 21:29:02 | 只看该作者
民国那些算什么大师?国民95%的文盲,认得几个字就算大师?他们懂得解微积分吗?懂得函数吗?懂得元素周期表吗?懂得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吗?狗屁大师,一文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可恨 发表于 2018-11-1 21:29:42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可恨
2018-11-1 21:29:42 看楼主
相信党中央会统筹安排,我们只干好工作,不必操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Venn 发表于 2018-11-1 21:30:07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Venn
2018-11-1 21:30:07 看楼主
吹民国大师多,实民国最无用,大师有何用?徒有虚名,何况假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黑玫瑰 发表于 2018-11-1 21:30:43 | 只看该作者
5#
黑玫瑰
2018-11-1 21:30:43 看楼主
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罗平 发表于 2018-11-1 21:31:23 | 只看该作者
6#
罗平
2018-11-1 21:31:23 看楼主
国学大师就不说了。问题是中国最牛的科学家都出在民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小龙哥 发表于 2018-11-1 21:32:01 | 只看该作者
7#
小龙哥
2018-11-1 21:32:01 看楼主
那些迷信所谓大师的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的人,还用本身思考吗?……//@历史照妖镜one: 百度是个好东西,不懂可以百度,看看民国时候的巨作//@李永华199767614: 有劳你解绍几部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思想巨著,给大家推广一下;可以吗?民国的大师多,今天的大师更多,满街都是,有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灰狼君 发表于 2018-11-1 21:32:54 | 只看该作者
8#
灰狼君
2018-11-1 21:32:54 看楼主
民国大师那么多,好像中国也没什么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beiyue136 发表于 2018-11-1 21:33:19 | 只看该作者
9#
beiyue136
2018-11-1 21:33:19 看楼主
能说话的年代就是好时候,穷一点乱一点不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黑名单” 发表于 2018-11-1 21:33:52 | 只看该作者
10#
“黑名单”
2018-11-1 21:33:52 看楼主
民国大师是矮子里面拔高子,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这些大师被重新审视,于是大家发现盛名之下其实大多数大师都是吹出来的。连胡适都被指为野鸡博士。民国你翻译点外国作品,再进文学圈子互相吹嘘一番,一个大师就出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贺飞祥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057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