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平教育:丁家的教育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tingting321
2018-10-22 20:44:30 4311 0 看楼主





黄平县有这样一个教育世家,五世从教,默默奉献,教书育人。这是旧州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丁德厚老师家。丁老师的外曾祖父傅锡龄是旧州女子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外祖父傅崇高从教44年,曾担任旧州女子学校校长;母亲傅翠珠民国时期在旧州女子学校担任教员,解放后到松洞小学、上塘中心小学任教直至退休,女儿丁雪艳在黄平民族中学担任音乐教师。








9月7日,我们伴随黔东南电视台百姓零距离栏目组慕名赶到旧州镇,采访这个教育世家的96岁高龄的傅翠珠老先生。穿过财神巷,来到一个小院落,两棵硕大的橘子树上挂满了果实,树脚下一张小四方桌上放着点心和水果,桌子正中坐着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叟,两边坐着她的儿子和孙女,一家人围在一起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见到有客人进来,一家人起来让座,我们说明了来意之后,傅翠珠老先生便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采访。采访间,旧州镇中心小学的领导手捧鲜花,拿着蛋糕等慰问品前来慰问傅老先生,于是,傅老师一家兴高采烈地端茶送水,忙碌起来。








96岁高龄的傅翠珠老先生,精神饱满,思维清晰,也很健谈。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傅翠珠老先生民国21年毕业于大伯公傅锡龄创办的旧州女子学校,就读旧州中正中学。初中毕业后到旧州女子学校当教员,结婚后便在家当家庭主妇。后来在时任旧州小学教师的父亲傅崇高的劝导下,先后在旧州小学做义务教师和代课教师。1956年8月,速师班培训毕业后被分配到松洞小学任教。文化大革命反右斗争中,1969年被下放到松洞公社的沙湾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71年召回到上塘小学任教,直到1981年8月退休。退休当年,在上塘公社插队当知青的儿子丁德厚就接替她的班,也走上从教之路。








丁德厚老师先后在旧州白水小学和旧州小学从教34年,于2016年在旧州镇中心小学光荣退休。他的女儿丁雪艳师范毕业后,在农村信用社工作,她时常感到,这份薪酬不错的工作离奶奶和爸爸的期望有些遥远,祖辈传下来的这棵接力棒不能掉在她的手上,下定决心继续传递这份教育情结。于是,她丢下信用社这份职业,参加教师招聘,又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到上塘镇团坡小学任教,大学进修后,调到黄平民族中学担任音乐教师。








当问到您认为怎样当一名好老师?傅老先生说,要多学习,多熬炼,多关爱学生,把本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办事。我家是教育世家,但我有个心愿,就是要感恩党和人民,感恩我的母校。旧州小学是我父亲的母校、也是我和我的儿女、我的孙辈的母校,是母校培养了我们一家,没有母校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问到傅老先生的长寿秘诀时,她说,一是生活有规律。我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一日三餐,按时入睡,闲暇之时玩玩微信,发发红包,偶尔还打点小麻将,过得很充实。二是心态要安然安祥。我无论是对家孙外孙都是一视同仁,亲戚邻里和睦相处。三是注意熬炼身体。我每天都要坚持散步,在小院里或到外面去走上几圈,不能让本身闲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tingting321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31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