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育的十个大实话,初看肤浅,细思有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为你伤心
2018-10-9 18:49:40 6078 20 看楼主



    为什么人们对当下的教育遍及感到不满意。这是因为孩子少了,经济好了,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大了。社会转型期,有些问题在所不免,一时半刻是治理不了的。所以既不要悲不雅观畏难,缩手缩脚,也不要出急招下猛药,出力不讨好。教育部门自身要稳住阵脚,不急不躁,千万不要被舆情所摆布。教育是千秋大业,不是基建工程,一切都要按规律办事,要从长计议,高层总体设计,相关部门配合协作,综合进行整治。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地位是否崇高,待遇究竟如何呢?古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孩子的气不好淘,中小学教师工作既艰辛又琐碎,自古就不是人们的职业首选。这是由它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非报答的冠以“崇高”或“国家公职人员”的名号或者过个节,亮个灯所能改变的。由于职业所限,提高政治待遇意义不大,唯有大幅提高收入才能增加职业吸引力。目前,一些地区还赶不上公务员的水平,即使赶上的地区还应继续提高。国家应硬性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而不是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择校热持续升温,上学真的很难很贵吗?说难、也不难;说贵,也不贵。有时候难并且贵;有时候不难也不贵。上明校难并且贵;上普通公立学校不难也不贵,上校外培训贵上加贵。可问题是许多家长宁愿花高价上名校也不肯意免费去普通的公立学校。除一些一线城市外,大部门地区的学位配置是够的,上学难的问题本来不怎么突出,可一些学校扎成堆,另一些学校却吃不饱,校舍空置。所谓的上学难,其实主要是难在乡下学生进城,城里学生进名校上。学校永远都会有优劣之分,家长人人都想让自家孩子上好学校,所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会长期合理存在。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的招生办法来平衡公众需求,化解社会矛盾呢?抛开就近入学这一点暂且不论,在政府统筹协调,保证有足够的学位可供学生选择的前提下。阿谁学生上阿谁学校,在高中、甚或初中阶段完全可以让学生去竞争,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公立学校凭成绩,私立学校高分学生凭成绩为学校撑门面,低分学生高缴费为学校创收入。两厢情愿,愿打愿挨。主管部门要做的唯有按学校规模控制好招录指标,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出马实施摇号上学。至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还是划分学区,就近上学为好。目下讨论教育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就是名校问题。大众判断学校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学生分数,高考上线率。名校除了占有优质师资外,还吸收了高分生源,理所当然学生成绩就高。许多私立学校初始筹建时就对外宣称是和某某学校联办的,先行吸引一批优质生源,继而再吸引进更优质的生源,如此良性循环,最终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名校。所以说,名校虽好,但远不是人们认为的那么好。或许它能使高分学生好上加好,但不必然能使低分学生由差变好。学生上学应该对号入座,按层次选择学校,切忌一哄而上,一味崇拜名校。




    关于教育公平,人们总在抱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好学校太少。任何时候,好与差都是相对的,好的永远都是少数。假设全部都好了,就没有好了,便是有,人们还会好中选好,永无尽头。这种抱怨还是缘于前面所说的大众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所致。其实目前教育最大的不公平在于高考录生的双轨制:即国家给各省下指标,然后以省为单位再按分数录取。这种办法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同在一个大学的同一个班级上学,来自不同省份的学生,分数相差几十分之多,据说是为了照顾边远落后地区。此外,还有各种高考加分也实属莫名其妙。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场所,本不该承担除此而外的其它责任。这些以低分录取的学生能被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吗?这些做法既有失公平,也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而要消除这种不公平,高校自主招生就应该势在必行。为什么高考是教育的生命线呢?这是因为学生就业唯文凭论所导致的。学生追求分数是为了上大学,上了大学就有资格参加招考找工作。各级各类招考都有严格的文凭要求,连高速公路收费员,公厕办理员都要求本科文凭。正因为这样,连高校都舍本求末,变成了职业培训所,一切向学生就业看齐。既然党政事业单位“凡进必考”,那就按考试成绩优中选优,还有必要对文凭提出那么高的要求吗?当然,专业部门除外。据报道,香港公务员招考的文凭要求是高中。有些行业工作性质一般,具有基本的知识水平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大可不必对文凭提出过高要求。国家应该对这方面大力改革,不然,目前的教育现状就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那么教师呢?实际上,教师也承担了不该承受之重。既要教书育人,还要照管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既要承担地方中心工作,还要为留守儿童当爹做娘。放学后上门访贫问苦,暑期看水库防溺水。法定的假期常常被挤占得所剩无几。教育不是万能的,好多工作本不该教师承担,不幸都落到了教师头上。辛苦不说,有些责任确实担当不起。所以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每年一度的高考犹如农民收获一料庄稼,工人完成一批产品,再平常不外。说白了,不就是学生考个学吗?有考公务员重要吗?况且考上了还不包分配。完全没有必要那么过度渲染,大肆炒作。可上到各级政府,下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过度炒作。出租车免费接送考生,警察驾驶警车鸣笛送准考证。有些行为纯粹是为了抢风头,沾热度。高考是对考生综合本质的整体测试。考生忘带准考证犹如兵士上战场忘记带枪。我们的社会实在不该该为这些学生的低级过失买单,更不该该为学生及其家长乃至整个教育部门制造紧张空气,形成无形压力。比来,教育部不才大气力整治校外培训。有需求就有市场,家庭教师古来有之,校外培训也由来已久。校方,教师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各有所求,培训机构因利益驱使更是不遗余力,强力推进。无论校方或者家庭要的都是学生的好成绩,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于用人制度和高考制度。这些制度不改革,培训需求和培训市场就依然存在。只能规范,难以消除。教育工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个难问题。所以必需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总起来简单归结几句话:舆论要因势利导而不是火上浇油,改革要大刀阔斧而不是修修补补,投资要刀下见菜而不是画饼充饥,办理要宏不雅观调控而不是事无巨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Jakay 发表于 2018-10-9 18:50:0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Jakay
2018-10-9 18:50:08 看楼主
重新做了修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朝秦暮楚 发表于 2018-10-9 18:50:5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朝秦暮楚
2018-10-9 18:50:53 看楼主
[祈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远航者 发表于 2018-10-9 18:51:50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远航者
2018-10-9 18:51:50 看楼主
一家之言罢了!过度竟争使教育乱象丛生,家长老师苦不胜言。国有化代替私有化才是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紫恋秋 发表于 2018-10-9 18:52:45 | 只看该作者
5#
紫恋秋
2018-10-9 18:52:45 看楼主
为教师摇旗呐喊,教师当感恩戴德。只是文章水平相当一般,网上文章,错字就不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逆天飞舞 发表于 2018-10-9 18:53:31 | 只看该作者
6#
逆天飞舞
2018-10-9 18:53:31 看楼主
如果招聘不看文凭,哪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更是心知肚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王风玲 发表于 2018-10-9 18:54:26 | 只看该作者
7#
王风玲
2018-10-9 18:54:26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sheng2007 发表于 2018-10-9 18:55:26 | 只看该作者
8#
sheng2007
2018-10-9 18:55:26 看楼主
大刀阔斧?挥一斧来看看?比如说一斧砍掉重点校、重点班,又一斧砍掉找工作别唯文凭论,办得到吗?办不到就一切都是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五妹 发表于 2018-10-9 18:56:15 | 只看该作者
9#
五妹
2018-10-9 18:56:15 看楼主
不就是阿谁教育产业化规模化的结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陳媛媛 发表于 2018-10-9 18:57:02 | 只看该作者
10#
陳媛媛
2018-10-9 18:57:02 看楼主
提高师德才是要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为你伤心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6078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