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四年多,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20年后依然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w520angel 发表于 2018-10-22 20:27: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zw520angel
2018-10-22 20:27:15 3619 0 看楼主
上周我在北京、长沙和济南进行了第三本新书《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的发布会。确定了发布会日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不能只是让大家“风里雨里买了高铁票来看我一眼”。

于是,我就又一次把本身过去一年进入校园的学习梳理了一遍,然后问了本身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但到底什么才是最好呢?

这就有了新鲜出炉的,我总结的“成长型家庭教育环境”的模型。非常感谢来到现场的伴侣们和我一起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实本身当时是忐忑的,偷偷告诉你们,每一场结束后,我都会去和很多人确认,有帮手吗?有收获吗?

也欢迎今天看完文章后的你们给我留言,我们互相探讨,把这个答案进一步完善,让我们都能看的更加通透。





长沙分享会



关于这个主题我每一场都讲了接近1小时,现场拍摄的视频还在整理中,之后也会分享给大家。今天先第一时间把文字内容分享给更多无法去到现场的伴侣们。

今天的这篇是分享的“浓缩版”,如果需要,回头我可以继续把每一部分的内容再单独讲多讲透。

为人父母都希望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到底什么才叫“最好”?记得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也很焦虑,因为我深刻意识到一个问题,用今天的认知很难培养出一个面向未来的孩子。

但后来我不焦虑了,因为我发现尽管回想四年前,我有些选择不是那么对,但这四年多,我的认知其实是在不竭更新迭代的。这让我意识到,只要保持一个开放的、终身学习的心态,其实我们和孩子都能面向未来。

这也就是我这次新书分享会上提出的,我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就是成长型家庭教育,这其中包罗了:亲子关系、家庭生态和父母重建,三位一体。





亲子关系-领航、并航、护航

父母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真的觉得他特别无能、无助,不时刻刻都希望去帮手他,尿布湿了要换,哭了要哄,饿了要赶紧喂。

这段时期一般在1岁内,我把它称为“父母领航”的阶段,我们替孩子做很多事情,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初来乍到”跟着谁向前飞。

第一次的转折期,也是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就是当孩子开始蹒跚学步后。记得小D刚刚会走路时,特别不喜欢我牵着她,总是想甩开我的手。她即使甩开了,我也总是很紧张,想冲上去庇护她。

当时小D的大运动康复师告诉我说,你别去护,但可以告诉她,不稳的时候记得屁股坐下,就不会摔了。后来我忍住要“庇护”她的心,每次都反复强调“屁股坐下”。有一天她跑出去不稳要摔了,她就用屁股坐下来了,她没哭,非常骄傲地昂首望着我,好像在说妈妈你看,我做到了。

当时她眼里的光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什么是自信?自信不是3、4岁以后,我们告诉孩子说,你本身去,你这孩子怎么没有冲劲。自信就是从孩子独立迈出第一步开始,我们学会罢休。

这个阶段就是“并航”的阶段,我们需要继续往后退。之所以叫“并航”,因为我们并不是撒手不管了,而是在孩子接下来遇到的每一件事,帮手孩子本身做到,给予孩子试错跌倒的机会。如果真的“摔了”,及时拉一把,告诉孩子,“不妨,妈妈在旁边”。





北京发布会上和几位教育界前辈的对谈,收获非常多

第三个转折点在3岁摆布,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后,我把它称为“护航”。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本身的社交圈了,他们的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

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让孩子本身独立做到,多听孩子怎么想的,而不要着急把我们认为对的告诉他们。

小D现在4岁多,有时会来问我:“妈妈,我可以怎样怎样吗?”父母本能就是把我们觉得对的或者不合错误的理由直接告诉他们。但我经常说的是,“你觉得呢?”然后聆听小D本身的想法,有时即使想法不必然是对的,我也会尊重她的想法,鼓励她“那你就去试一试吧”。

这就是我所定义的“护航”,孩子你本身往前冲,受伤了,没事,回来妈妈抱一抱。抱好了,不痛了,你继续往前冲。

这是我所定义的最好的亲子关系,从“领航”到“并航”再到“护航”的转型,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联结,同时不竭给予孩子赋能,反复告诉他们,“我看到了,你做到了,你可以的!”





家庭生态-从“孩子第一”到“关系第一”

谈到最好的家庭教育,几乎很多人都会提“孩子第一”。特别是现在“4+2+1”的环境,整个家庭把孩子需求放在第一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夫妻关系,可以牺牲白叟生活,可以牺牲社交,什么东西全部都是孩子第一。

但是当我们把孩子放在靶心,所有的关注度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往内收的,我们的视野就会变窄,一心为了孩子好的“孩子第一”,反而让孩子的所有视野变成只有他一个人。这样的家庭生态环境无疑是有毒的,也很难养出大格局的孩子。

不管未来如何变,人和人的关系始终存在。而家庭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因此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家庭生态,必然不是“孩子第一”,必需是“关系第一”。





拿夫妻关系举例,我们都知道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但很多夫妻并不是真的和睦,而只是以“孩子第一”的不雅观念而产生的假隐忍。这样的以“孩子第一”的家庭生态环境,最最缺失的就是真实的力量。

且不说孩子对于父母情绪捕捉的敏锐,单从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他不会是生活在真空环境里,他会接触到坏的影响,也会接触到人际冲突。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家里就提前告诉孩子,带着他去体验呢?

如果我们用“关系第一”的方式来看待夫妻矛盾的话,那么我们就知道,父母都是真实的人,如果真的有矛盾了争吵了。不妨,孩子不会垮掉。

只要事后,我们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刚才因为哪件事情意见不合争吵了,后来问题解决了。现在爸爸妈妈和你报歉,以后尽量学会控制情绪好好说话。这样简单的对话却能帮手到孩子今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她能明白“对事不合错误人”,从小就能知道即使最相爱的人也会意见不同的孩子,今后就更有勇气表达本身不同的不雅观点。他也能学会报歉,理解不同,发现问题,如何共同解决问题等,这些才是更适合孩子的生态环境。







父母重建-反思局限,打开格局

我们一直说育儿是育己,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的东西是有认知局限的,因此父母的重建就尤为重要。这个重建过程对我来说有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反思我们本身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就像孩子的社交矛盾,打人,抢玩具,很多时候反映的是我们本身的处事哲学。现在育儿似乎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但其实学再多的育儿道理,最后落实的就是说我们生而为人,我们选择的一个为人的行为准则是怎样的。

其次,多回应我们的过去,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那些情绪化的反应,其实折射的是我们本身。经常的,我们所抱怨孩子的,想要改变孩子的,其实都是我们本身做不到,内心却不喜欢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先和本身的原生家庭和解,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才有力量去影响别的一个灵魂。

最后,承认本身的局限性。育儿,最关键的就是可以放下自我,时刻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的执念,无非是我们的自我太大。

所有的育儿选择困难其实回归的都是我们的三不雅观,而这就是父母的重建之梯,当我们去要求孩子的时候,想一想我们的三不雅观是什么,这时候我们的选择都会明朗很多。





北京分享会



成长型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

成长型家庭教育环境,它绝对不是单一的,我们要给予孩子安全感,或者希望孩子成才,它必然是三位一体的合力。在这个育儿育己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这样三种意识。

1、联结

这份联结是无形的脐带,会伴随着孩子一辈子,给予他们爱的滋养。让孩子永远明白本身是被重视的,是被看好的,孩子就会有主动变得更好的内驱力。

2、榜样

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互为成榜样,即使各有不同,但是能看到对方身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哪些可以成为榜样,在这种氛围中,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孩子必然潜力无穷。

3、内不雅观

承认父母的局限性,然后为我们所有的育儿选择负责,之后告诉孩子说这是妈妈当年能给到你的最好的,也许是错的,但妈妈不后悔,这是我所选择的。

接下来的日子是你的,接下来的路是你要本身选,然跋文得往前冲,万一哪天不行,妈妈在这儿,父母在这儿,家里的门永远为你打开。

这是我这次分享的主题,很喜唤呗面两行小字,特别是第一行,“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容器,容器的大小决定孩子的格局”。







教育的英语单词是Education,里面有个词根是“duce”,是个拉丁语,意思是“引导出来”。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分享的,我的教授跟我说过一句话:“教育和生活不成分割,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引导孩子,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去发现本身的无限可能,教育就是让孩子本身觉得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大J叨叨叨

这次应该算是我离开家时间最长,并且工作强度最大的一次了吧。除了跑了三地做了分享会外,其实还做了很多其他事情,有连续三天创了最长工作时间,每天基本上要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1点才能回酒店的。

与此同时,队友也创下了连续一个人带小D的最高记录,我在国内的这一周多,他和我说,他每天晚上9点就开始犯困要睡觉了,哈哈。

尽管如此,我这一周收获很多,回头和大家分享我的感悟,还会和你们揭晓我这次回国又折腾了什么。

不外我也没亏待本身,回国一趟尝了很多新零食,有不少好的发现呢,回头也和你们分享一下







保举阅读

1、学会罢休
    每个孩子天生是雄狮,却被我们最终养成了小猫空杯子还是聚宝盆,孩子的天赋开发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请不要做卑微的父母,把孩子越养越小思维模式决定潜力,这是每位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2、父母成长
    三年全职妈妈感悟|当父母不消考试,但要学会有效学习我靠这三点,解决了“前读后忘,脑子不好使”的问题为人父母,有些问题你不得不想,越早开始越好忙,忙,忙!生活喘不外气,我们才更需要时间办理
<div class="pgc-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zw520angel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61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