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模拟练习(最全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000 发表于 2018-11-25 08: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000
2018-11-25 08:01:10 4862 4 看楼主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广义的教育,叙述错误的是( )。

A.广义的教育包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B.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觉的、有组织的、系统的

C.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零散的

D.广义的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文字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

2.对狭义的教育的理解,下列不雅观点错误的是( )。

A.小明:狭义的教育,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

B.小刚: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称为狭义的教育

C.小丽:狭义的教育产生的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D.李明:狭义的教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受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可见,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

A.教育计划

B.学校教师

C.学生

D.教科书设计者

4.(2014年真题)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示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5.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

A.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B.生产力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

D.文字的产生、教学方法系统化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单项选择题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生产力

B.人口

C.生产关系

D.政治制度

3.“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技

4.(2014年真题)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5.(2013年真题)教育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表现了教育的( )功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Group of multi racial people jumping in the city.

第三章教育制度

单项选择题

1.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政策

C.教育方针

D.学校结构

2.(2013年真题)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办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3.学校教育制度由( )构成。

A.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结构、学校的资源

B.学校的类型、学校的位置、学校的级别

C.学校的配置、学校的结构、学校的级别

D.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结构、学校的级别

4.以下( )不属于影响学制建立的因素。

A.生产力发展水安然安祥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教育资金投入的多少

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5.(2011年真题)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单轨和双轨制

D.分支型学制





第四章教育目的

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怎样培养人

B.教育为谁办事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个别与一般

B.内容与形式

C.具体与抽象

D.遍及与特殊

3.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是( )。

A.教学质量

B.教育目的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4.(2012年真题)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不雅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下列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教师的教学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广义的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零散的,也可以是自觉的、有组织的、系统的。D项是狭义的教育产生的条件。

2.B【解析】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广义的教育,包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而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3.B【解析】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C【解析】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性、目的性,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5.C【解析】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必然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题干的意思:“建设国家,办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这表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最内在的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

3.C【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是由必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掌握着教育权。

4.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由必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掌握着教育权。

5.A【解析】“教育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一种表示,它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是经济功能的表现。

第三章教育制度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本色。

2.B【解析】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是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3.D【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4.C【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罗主、客不雅观两方面,如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多少对学制的建立影响不大。

5.D【解析】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第四章教育目的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教育目的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2.D【解析】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遍及与特殊的关系。

3.B【解析】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根本标准和依据。

4.A【解析】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按照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这是个人本位论的基本不雅观点。

5.D【解析】教育目的包罗以下三个基本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影响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基本层次的内容。




模块二 中学课程

第一章课程概述

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 )。

A.1918年出版的《课程》

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夸美纽斯

B.麦克维尔

C.华生

D.斯宾塞

3.(2014年真题)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示为(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4.按照必然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未经上级允许不能任意改动的是( )。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计划

D.教材

5.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第二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单项选择题

1.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教育内容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方法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2.课程改革就其本色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办理体制,它是于( )年颁布的。

A.2000

B.2004

C.2001

D.2002

4.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A.学科本位

B.学生本位

C.经验本位

D.教师本位

5.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 )的课程。

①个性养成②潜能开发③能力培养④学习成绩⑤智力发展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模块二中学课程

第一章课程概述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书,标识表记标帜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2.D【解析】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3.A【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示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4.C【解析】课程计划是按照必然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不经上级批准不能任意改动。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5.B【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第二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2.A【解析】课程改革的本色,就是课程的现代化问题。

3.C【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颁布施行。

4.A【解析】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表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A【解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
模块三 中学教学

第一章教学及其规律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见于( )。

A.《学记》

B.《礼记》

C.《说文解字》

D.《书?商书?兑命》

2.提出“教学相长”使得“教学”具有“教与学”双向活动的含义的著作是( )。

A.《学记》

B.《礼记》

C.《说文解字》

D.《书?商书?兑命》

3.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 )。

A.教学

B.智育

C.教育

D.上课

4.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教师的教学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D.学生的学习活动

5.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不雅观

第二章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

单项选择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不包罗( )。

A.备课

B.上课

C.社会实践

D.安插作业

2.教师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挨次,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的活动是(  )。

A.备课

B.上课

C.安插课外作业

D.课外辅导

3.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属于(  )。

A.集体备课

B.个人备课

C.学校备课

D.年级备课

4.上好课的首要条件是(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个别教学

D.备课

5.下列不属于备课要求的是(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设计教法

D.批改作业





第三章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不雅观点与趋势

单项选择题

1.教育平等思想包罗( )。

①教育机会均等②学生个人成就机会均等③重视学科本位不雅观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2.下列关于民主教育的教学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课程理念上,变学科本位为注重学生发展的不雅观念

B.在教学不雅观上,强调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取代基于权威和授受的师生关系

C.在学生不雅观上,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

D.在教师不雅观上,强调教师通过个人魅力权威对学生的学识、思想、价值不雅观进行强制和灌输

3.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关注个体差异

C.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D.注重教育公平

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B.教学结构的改革

C.教育制度的改革

D.教学方法的改革

5.( )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终身教育

模块三中学教学

第一章教学及其规律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在我国,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出现了“教”与“学”二字,“教学”一词最早见于《书·商书·兑命》中的“学学半”(第一个”学”,音xiao,“教”的意思)。

2.A【解析】自《学记》中提出“教学相长”后,“教学”才有了“教与学”双向活动的含义。

3.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教学”的含义。

4.C【解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包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5.C【解析】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报答根本目的。

第二章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

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即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安插与反馈、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备课的含义。

3.A【解析】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本身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4.D【解析】备课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备课可以减少教师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种标的目的感、自信心和安全感。

5.D【解析】批改作业不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不雅观点与趋势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平等思想包罗教育机会均等和学生个人成就机会均等。

2.D【解析】在教师不雅观上,强调教师通过个人魅力权威,对学生的学识、思想、价值不雅观进行指导、引导,而不是强制和灌输。

3.C【解析】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4.B【解析】教学结构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要优化教学结构。

5.D【解析】题干是对终身教育含义的阐述。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章认知过程

单项选择题

1.( )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

B.直觉

C.知觉

D.思维

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A.不同感受性

B.不同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

A.阈限

B.绝对感受阈限

C.不同阈限

D.相对阈限

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效

C.感觉适应

D.联觉

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

A.正后象

B.负后象

C.视觉适应

D.感觉对比

第二章学习动机

单项选择题

1.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必然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作( )。

A.学习动机

B.学习期待

C.学习需要

D.诱因

2.小方的妈妈答应他如果这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就可以得到他心仪已久的一双鞋子。妈妈提供的奖励属于(  )。

A.学习动机

B.学习期待

C.学习需要

D.诱因

3.在接受了几次感恩教育活动后,初中三年级(5)班的同学都明白了本身肩负着父母的期望,明白了要对本身的未来负责。他们一改往日懒散的学习状态,每天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认知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4.(2013年真题)比来,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5.按照奥苏贝尔的不雅观点,在儿童早期,他们学习的成就动机中( )最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第三章学习迁移

单项选择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彼此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3.(2012年真题)李红学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4.小明将数学课堂上教师演示的解题方法运用到解决数学作业中的习题中去,从迁移的范围角度,这种现象属于( )。

A.远迁移

B.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5.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元素概念学习之间的彼此影响称为(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迁移

D.顺应迁移

第四章学习策略

单项选择题

1.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2.学习策略主要包罗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三大类。

A.记忆策略

B.资源办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3.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个体对本身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叫作(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办理策略

D.组织策略

5.小明为了记住刚刚学过的一篇古文,在课后反复背诵。他的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第五章学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竭地眨眼

B.鹦鹉学舌

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2.按照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  )五大类。

A.控制力

B.组织技能

C.适应能力

D.认知策略

3.小丁本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的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4.语文课上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5.按照学习性质,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 )。

A.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C.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章认知过程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不雅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2.C【解析】感官所能觉察的最小、最弱的刺激量叫作绝对感受阈限,而个体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3.B【解析】考查绝对感受阈限的含义。

4.A【解析】考查感觉对比的概念,易与感觉适应概念混淆。

5.B【解析】绿花的后象是红花,后象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所以是负后象。

第二章学习动机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学习活动朝向必然学习目标的内部驱力。

2.D【解析】诱因是能够满足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能够激发机体的定向行为,并使需要可能得到满足。如学习过程中,家长、教师提供的各种奖励就是诱因。

3.B【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4.C【解析】王华为了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是一种外在动机;王华的考试是一种短期的表示,是一种近景性学习动机。

5.C【解析】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获得赞许。

第三章学习迁移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2.C【解析】按照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彼此干

扰、阻碍。

3.D【解析】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即后面学习中所习得的经验能够影响前面学习中所习得的经验,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

4.B【解析】按照迁移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其中,近迁移是指将所学得的知识经验或原理、方法迁移到与本来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去。

5.A【解析】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学习策略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B【解析】学习策略的分类有许多种,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办理策略三种。

3.C【解析】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个体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罗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4.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个体对本身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对本身的认知过程进行的认识和调节,有助于个体有效安排学习过程。

5.D【解析】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多次重复学习内容,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

第五章学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习具有由经验引起、由反复练习导致行为变化的特点。虫子飞进眼睛引起的眨眼是反射作用;走神和喝完咖啡精神好是由于疲劳、药物因素引起的行为变化;动物也存在学习。

2.D【解析】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3.C【解析】态度表示为个体对人、对事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4.C【解析】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其中的智慧技能表示为使用符号与环境彼此作用的能力。

5.B【解析1A选项是按照学习主体的划分;C选项是按照学习时的意识水平划分;D选项是按学习内容的划分。
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章中学生身心发展

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 )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2.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必然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占据主导地位,表示为( )的间断现象。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定向性

D.挨次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白了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具有( )。

A.差异性

B.灵活性

C.阶段性

D.不服衡性

4.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必然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这是( )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

A.幼儿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5.建立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的前提是( )。

A.平等

B.相容

C.互利

D.信用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

单项选择题

1.认知发展理论由著名发展心理学家(  )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A.桑戴克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柯尔伯格

2.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哪一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3.小明可以对假言命题做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应。这说明小明可能处于认知发展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去过几次小伴侣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有些中学生打扮怪异,或抽烟、喝酒,以此显示本身的( )。

A.独立性

B.自我认识

C.自尊

D.反抗

第三章中学生情绪发展

单项选择题

1.( )是人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A.情绪

B.情感

C.表情

D.态度

2.( )是指人或动物面对现实的或想象中的危险、本身厌恶的事物等产生的处于惊慌与紧急的状态。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3.小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的( )。

A.外部表示

B.主不雅观体验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4.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

A.快乐

B.焦虑

C.恐惧

D.悲哀

5.(2012年真题)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经十多天了,仍表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第四章中学生人格发展

单项选择题

1.( )标识表记标帜着一个人的独特性,并反映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交织。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能力

2.人格包罗( )和气质两部分。

A.个性

B.性格

C.能力

D.品格

3.“活泼好动”属于( )的表示。

A.兴趣

B.气质

C.能力

D.意志

4.(2014年真题)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报答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5.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章中学生身心发展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幼儿出生后的第一年,身体的质量和身长的增加很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并渐趋不变,到青春期生长速度又明显加快,是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

2.A【解析】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必然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是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3.D【解析】不服衡性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示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B【解析】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时期,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必然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5.A【解析】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2.B【解析】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形式运算阶段大约从11岁开始,中学生基本处在这一阶段。

3.D【解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做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应。

4.C【解析】儿童可以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从而进行逻辑思维,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5.B【解析】青春期自我认识的兴趣首先表示在关注本身形象上,强烈地关注本身的高矮、胖瘦、着装等,十分在意别人对本身表面打扮的反应。

第三章中学生情绪发展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情绪是个人的主不雅观体验和感受,是人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

2.C【解析】恐惧是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3.C【解析】小华即将上考场,有点激动或者焦虑,这种情绪伴随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生理变化,因此属于生理唤醒。

4.B【解析】基本情绪主要有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5.B【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也即平时说的表情,具有长期性和弥散性。

第四章中学生人格发展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人格也被称为个性,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标识表记标帜着一个人的独特性。

2.B【解析】人格包罗性格与气质两个部分。性格是人不变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示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

3.B【解析】气质是表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不变的心理特征。

4.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本身、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报答乐等属于性格中的态度特征。

5.B【解析】场独立型学生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喜欢本身独立思考和学习。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单项选择题

1.心理健康至少应包罗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 )。

A.意志品质健全

B.人格统一完整

C.自我意识正确

D.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

A.意志品质健全

B.生活目标符合实际

C.智力正常

D.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3.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是(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4.(2012年真题)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其主要问题是(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惧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抑郁症表示的是( )。

A.情绪消极悲不雅观

B.精力减退,行为消极

C.认识倾向消极

D.一直紧张不安、提心吊胆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单项选择题

1.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罗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2.学会调适,包罗调节与( )两个方面。

A.控制

B.适应

C.发展

D.评价

3.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4.下列哪项辅导不属于心理辅导的内容?( )

A.学习辅导

B.人格辅导

C.生活辅导

D.行为矫正辅导

5.( )是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心理健康至少应包罗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B【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包罗: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统一完整性;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3.A【解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4.C【解析】抑郁症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5.D【解析】抑郁症表示为情绪消极悲不雅观,精力减退,行为消极,认识倾向消极,身体不适。D项是焦虑症的表示。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2.B【解析】学会调适,包罗调节与适应。“调节”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各方面及其彼此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

3.D【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4.D【解析】心理辅导的内容包罗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5.A【解析】强化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原理为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模块七中学德育

第一章品德心理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个体依据必然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示出来的比力不变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意向

B.态度

C.品德

D.个性

2.构成品德结构的四个心理成分是( )。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行为

B.道德认识、道德动机、道德志向、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道德动机、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3.(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白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5.一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弊端,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还是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第二章中学德育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A.智育

B.德育

C.劳动教育

D.自我教育

2.( )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3.( )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A.德育规律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需落实到( )中。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5.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德育目标

B.生产力水平

C.时代特征

D.文化传统

模块七中学德育

第一章品德心理与发展

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概念。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个体依据必然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示出来的比力不变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D【解析】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

3.A【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主要包罗道德概念、道德不雅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的善依赖于道德认识。

4.B【解析】道德情感是人们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本身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5.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本身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第二章中学德育原理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其他各育沿着正确的标的目的发展。德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并为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从而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2.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B【解析】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4.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总体规格要求,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5.A【解析】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模块八中学班级办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章班级办理

单项选择题

1.( )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A.学生会

B.班级

C.小组

D.团委

2.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3.夸美纽斯的(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学与发展》

4.下列关于班级办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班级办理是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B.班级办理的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办理、班级教学办理和班级活动办理

C.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D.班级办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班集体

5.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 )功能。

A.社会化

B.诊断

C.校正

D.促进发展

第二章课堂办理

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基本场所是( )。

A.班级

B.学校

C.课堂

D.社会

2.下列不属于课堂办理功能的是( )。

A.课堂办理的促进功能

B.课堂办理的优化功能

C.课堂办理的维持功能

D.课堂办理的发展功能

3.在课堂办理中一切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开展办理,以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长为指针。这一原则属于( )。

A.尊重学生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实效性原则

D.标的目的性原则

4.( )是指把握课堂办理的度,课堂办理不能太放也不能太紧,避免“放则乱,紧则呆”的局面。

A.实效性原则

B.效率性原则

C.适度性原则

D.标的目的性原则

5.通过良好的班级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暗示。这种方式属于心理暗示法的( )。

A.环境暗示

B.班风暗示

C.言语暗示

D.形体语言暗示

第三章课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

单项选择题

1.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体育活动

B.课外活动

C.课余活动

D.群众活动

2.《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表现了(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理论与实践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3.课外、校外活动是( )。

A.正规教育活动

B.非正规教育活动

C.既有正规教育活动,又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正规的非教育活动

4.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 )。

A.是同一种活动

B.标的目的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正规教育活动,但标的目的不一致

D.都是正规教育活动,且标的目的一致

5.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

B.学生

C.学校办理人员

D.少先队组织

第四章教师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1.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角色所规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代表社会的一种抱负期望是指( )。

A.教师角色

B.期望角色

C.领悟角色

D.实践角色

2.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3.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学生的表示、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4.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主要有( )。

A.认知、人格和行为

B.认知、气质和行为

C.认知、情绪和行为

D.认知、人格和道德品质

5.下列不属于教师认知特征的是( )。

A.不雅观察力特征

B.思维特征

C.注意力特征

D.意志力特征

模块八中学班级办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章班级办理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2.A【解析】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3.C【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和分析,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4.A【解析】班级办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5.D【解析】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能够为班级成员的发展提供机会。

第二章课堂办理

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课堂中集结、交织着各种教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彼此间形成的各种关系。

2.B【解析】课堂办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维持和发展功能。

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办理的基本原则。题干是尊重学生原则的概念。

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适度性原则的概念。

5.A【解析】题中的暗示方式是环境暗示。

第三章课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按照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2.B【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表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3.A【解析】校外、课外活动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

4.D【解析】由教育实践可知,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标的目的一致,彼此补充。

5.B【解析】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外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第四章教师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角色所规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代表社会的一种抱负期望,也称为抱负角色。如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学高身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期望。

2.D【解析】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3.A【解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所以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表示、要求和反馈。

4.A【解析】教师主要的职业心理特征有:认知特征,即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人格特征,即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行为特征,即教师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认知能力的特征,它包罗不雅观察力、思维和注意力特征。
<div class="pgc-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阿科 发表于 2018-11-25 08:01:5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阿科
2018-11-25 08:01:58 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村长的夏天 发表于 2018-11-25 08:02:5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村长的夏天
2018-11-25 08:02:53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8000 发表于 2018-11-25 08:03:50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8000
2018-11-25 08:03:5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幸运随风飘过 发表于 2018-11-25 08:04:23 | 只看该作者
5#
幸运随风飘过
2018-11-25 08:04:23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000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862 | 回复:4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