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园往事」苘(许广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3-14 17: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3-14 17:43:18 4350 0 看楼主


我们家乡种的苘,也叫白苘,学名叫苘麻。由于农耕生产和家庭生活的必需,是几乎家家都种植的植物,但面积不大。青青的叶,青青的杆,叶片酷似桃型,状又如心样,绒绒的,滑滑的,摸上去手感极佳;花为黄色,小巧,花落后结出苘果,铃铛状,口朝上,果期生出的种子是白色的,茄子籽大小,吃起来微微有些甜,秋天里果实成熟,铃铛和里面的果实都变成黑色。房前屋后,地头路边,偏僻处,无需精心办理,都可以春种,秋收。

苘麻也有好多名字。在江西它叫磨盘草,东北一带叫它青麻,江苏叫做白麻,湖北则叫它椿麻。我们家乡人常常则直呼为苘。其实苘麻枝干沤好其剥下洗净

丝状纤维,才叫做苘或白苘。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说文》:檾,枲属。……今枲苴已不列于谷食,衣棉花而絺葛、苎麻之为用贱矣,独檾以捆束取用多,河滨数百里广种之,以备堤工之购,与蜀黍之稭并亟。”檾即苘字。可见清代苘麻种植之盛。



乡村的植物中,对于小孩子来讲,苘麻是比力好玩儿的一种。

苘麻的茎杆、叶子甚至果实上,都布满了柔软可爱的茸毛,人的身体偶然触及它,像触及了穿了绸缎的人,软软的,绵绵的,感觉特别地舒服。苘麻的叶子,李时珍以“团而有尖”四字形容其形,颇有逼真之妙。圆,大并且平展,还特别地薄而柔软,若绒布然,每次看到它,就想折下一柄,把玩半天。太阳大的时候,举其一柄两柄,如同举着藕的叶子,就是一把小小的太阳伞了。苘麻花黄色,也决不张扬,开完以后就结出它的果实,那果实,真是精美绝伦。李时珍曰:“其子如半磨形”,与江西人称做“磨盘草”,都着眼于其上部,虽然形象,只是说实话,这个磨盘着实厚了点。《中国食用本草》这样描述,“蒴果半球形,分果爿15—20”,着眼的是下部,二者合而不雅观之,则得之矣。李时珍又说,果实“有齿,嫩青老黑……其嫩子,小儿亦食之”。其实,果实嫩时青青,老来变成黑色的,那是苘麻的一种,且往往都是野生的。我们乡村栽培的苘麻,杆儿较高,分杈较少,其蒴果嫩时青青,比及老了,甚至干了,也是微黄色,较之野生结黑色蒴果者,则要硕大而丰满。在苘麻丛中玩耍,看到肥硕精致的苘麻蒴果,常常忍不住摘取一枚两枚,掰开来吃,其籽洁白而肾形,香,遗憾的是略有异味,不想多吃。

收获时期的早晚与苘的产量及品质有密切关系 。多数麻株已结苘麻有3-5个蒴果,顶端仍在开花,茎下部叶片枯黄脱落,茎上部叶片也呈黄绿色时,即为收获期。如果收获期推迟,则其纤维粗硬,品质差,各地因条件不同,收获时间也不同。农历八月里是家乡收获苘麻的季节,采收时可采用刀割法、或拔收法。刀割法是用镰刀将苘托地平面割掉,也有用镢头托根中部刨掉,镢头刨的苘要比镰刀收获苘杆要长点,因而产量相对高些。保留苘杆更长点的是拔收法,就是直接用力将苘连根拔起,去掉根上的泥,拔掉根后不单苘的产量高,也便于下查土地的耕作,但太费工。

收割下来的新鲜苘麻杆,晒1-2天后打捆,麻叶基本自然脱落掉,也有的割下后随时将鲜叶打掉,新鲜叶比力容易打掉。然后将苘捆成捆、编成排放在坑塘、河湾、水沟的水中进行沤,最好不消流动的水,因为流动的水水温相对较低,沤得慢,又不均匀。苘麻捆的摆列依水源深浅而异,深水、死水区应采用麻捆根梢彼此颠倒、麻排十字重叠三四层的方法,浅水河水区用根梢颠倒一字形摆列法,重叠2-3层。收苘季节,村庄里可以看到村民将去掉叶片和果实的苘麻杆码放整齐,一捆一捆,扎实扎牢,运到村口水塘边,有时在齐腰深的池塘,用苘杆或用脚找准水塘污泥深度,把捆好的苘麻麻杆压上烂泥沉在泥塘里。



沤苘时间长短视水温凹凸而定,一般三四天时间即可沤熟。如因为时间短,排上压的泥少或温度低等原因,沤生了的苘麻皮不易剥掉;如果沤过期了,苘麻皮就烂了,当时叫沤丝弄了,不仅产量低,并且皮层纤维不坚固。所以起排前要先抽出几根试试,沤熟了再起排。由于苘麻根部纤维总量占全株纤维重6%-10%,连根拔起并带根沤麻可使根部皮层经沤制后呈绒根状态,纤维柔和细致,便利搓绳时使用。

苘沤好后,人们从水塘里将一捆捆带有污泥味道和苘外皮腐烂臭味的苘捆拉上岸边,一棵一棵的将皮剥下来,再将一把一把剥好的苘皮放在清水里充分漂洗干净,然后放在绳上凉晒。秋天一般天气晴好,湿苘皮经太阳一两天就能晒干,再打捆入家备用。入水前的麻杆还青青的,漂洗晒干后的苘皮洁白柔软,还透着一股苘麻特有的清香及污泥的腥味。在苘麻收获的季节,你会看到村庄周围的树行里、菜园的篱笆上到处都在晾苘皮,好远就能看到,在农村是秋天一景。

收获的苘麻除了自家使用外,多余的苘麻或者制作出的苘麻绳,农民要拿到集市卖,可以买回一些农家必需品,可以交换到口粮,以济不时之需。

农闲时间,农民会用苘麻搓绳,一般一个人坐在板凳上将起好的绳头压在屁股下边搓边搭入撕开的苘叶,以搭入苘叶的多少来控制绳的粗细。多数是搓两股绳,有技能娴熟的村民,可以一个人同时搓三股绳,并且搓得又紧又快又好。他们会边搓边聊天,消磨着农闲时光。有些粗点的多股绳是要两人合作的完成的(当时农村还没有摇绳机)。程序是先摇绳坯,就是一个人一手拿着绳坯头,一手拿着插在绳坯头的小短棍用力绕着圆形摇动,叫上劲;另一个人则在另一头不竭的加入苘麻皮,需要多长的绳或几股绳,就摇两倍或三倍长的绳坯。第二步再将绳坯拧成绳。往往先是将绳坯一头拴在树上,将坯加劲摇紧,再选准要制作绳的长度,将绳坯双过来,一人拧绳,一人随其标的目的递转绳坯,最后制作成两股绳或三股绳。这种绳很结实耐用,拴牛用的牛缰绳或者耕地用的牛撇绳就是这样制作的。结实的苘绳在农耕中有着不成或缺的作用。它连接着牛马牲畜和犁铧,连接着村民的期冀,连接着农田的收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35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