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俗物什之芦苇编:漫话席子(作者:许广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10 11:4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10 11:40:19 4187 0 看楼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中一首诗歌的开头。这里所说的蒹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芦苇。

芦苇全身是宝,根、茎、叶、花均可入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芦根为民间常用中药,功用为清热、生津、除烦、止咳。主治肺痈、高热烦渴、胃热呕吐、尿少色黄等。芦茎性寒味甘,主要用于治疗肺痈。芦叶性寒味甘,主要用于治疗吐血、肺痈等。芦花有止血解毒的功能,主要用于血崩、上吐下泻等症。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人们用它来扎笆盖屋,做晒棉花帘子,打褶子,编笼子,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床上铺的席子,门上挂的帘子,凡是用的着的生活用品,人们都能想着法儿编出来。芦苇用途很广泛。芦叶可以包粽子;芦苇花用来编毛翁(一种冬天取暖的毛窝窝鞋),装枕头,填鞋取暖;花梗枝可以扎成扫帚。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老一代人的心目中,这些在水乡里随处可见的植物,却有着不一样的价值,将它编织成不成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伴随人们度过了难忘的岁月。芦苇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是民间的一项传统手艺,能编织多种多样产品。

芦苇是一种极为平常的水生草本植物,它的生命力极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难,它都能旺盛地生长在浅水湿地。当时家乡位于黄墩湖低凹地区,农村沟渠汪塘较多,为芦苇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到了秋末冬初几乎家家都能收获不少芦苇,比力细小的芦苇多数作为柴草用来烧火做饭。

用来编织的比力粗的芦苇收割很讲究,要适时收获,风干储存,才能保证芦苇质量。当芦苇叶片干枯,茎干脱水变硬,苇缨成为白色时,即可收获。收获时间一般从霜降开始。收获过早,芦苇秆含水量大,运输时容易折,堆放后也容易发霉变质;收获过晚,芦苇干燥易断,同时极易发生火灾,造成损失。

入冬芦苇都枯了,被收割打捆,在家里存放着,随用随取。过去人们在编织芦苇制品(以芦席居多)时,树荫下、墙角边,人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扯南道北,盘腿而坐,说笑逗乐,忙着手中编织的活儿。不消一两个时辰,一张不大的芦席就编好了。

其实,做芦席也不简单,主要工序大致有选芦杆,抽芦杆,碾压芦杆,剥芦苇杆,编织等多个环节。芦苇有粗细、厚薄、干湿、优劣之分。首先把选好的芦杆放在石磙下面去碾压把芦杆筒破开,才能去编织芦席。一般头一天晚上浸水,第二天早晨起来进行碾压。碾压芦杆要找平整坚硬的场地,将芦杆均匀铺开,不能铺得太厚。像碾压麦子、稻谷一样,但不是用牛去拉石磙,而是用人去推拉,牛脚板会把芦杆踩断的。一般芦杆要碾压二三十分钟。其中要翻两次,直到把苇篾压的象皮子一样软。石磙子很沉。来来回回用手和肩膀拉着石磙一趟一趟地走,很累人。

破傍友是个重要环节,就是按产品质量要求,使用不同的苇穿子,将一整根芦苇劈开为几片。好手破出的芦苇傍友粗细均匀,编织出的苇席,平整、不凹席心、不翘角。抽篾子过程中,一不小心芦杆锋利的芒纤就会将手刺出血。编芦席的人总是熟练地小心谨慎的干活。碾压过的芦杆要一根根剥去剩在外面的叶子,也叫芦衣,剥去后,这时的芦杆就叫芦篾了,把芦篾喷些水后就可以编芦席了。

苇席的斑纹花样较多,最常见的是炕席花(双纹)、三纹席花、人字席花、十字席花、三角席花、龟甲席花、胡椒眼席花等。在编织苇席中,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不论编织哪一部位或者哪一斑纹,始终要保持手势一致,一般是左手抬、右手压。还有,在编织的过程中要步步注意席花的紧密,随时用撬席刀子挤紧,只有这样才能编织出受人喜爱的高质量苇席来。

编芦席先从左上角起头,然后编出竖经,再编横纬。待席子的长宽都编到了需要的尺寸并且都留了边,剩下的就是包边了。编席人使用撬席刀子把边上的毛的躁的包好,做出一个整齐的边幅。先用尺子量好尺寸,把多余部分折到背面,插到编好的纹路里,经过这个过程,一张古老而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芦席就编织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18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