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门三烈耀千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邳州人文
2019-12-20 09:02:29 3131 0 看楼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之
一门三烈耀千秋

文/沂水老癫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带领学校党员教干参观了位于八路镇岠山脚下的小萝卜头纪念馆。

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时节,二千多平方公里的邳州大地却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天朗气清。冬日的岠山萧条、沉静,却不失端庄、秀丽。树木花草虽早已凋敝,春夏葱茏、秋意阑珊的美景只能在脑海中想象,但是和煦的阳光照得人身上暖意融融、温暖如春,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小萝卜头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在冬阳的映照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纪念馆是整个纪念园的主体建筑,外围还有红梅广场、门前小广场、一门三烈雕塑等附属设施,总占地面积近百亩。主馆设计别具一格,题写馆名的一侧呈圆弧形,为东南走向,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的弟子——东南大学张宏教授设计,局部三层。主展厅在一层,分别展示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被捕后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贵州息烽集中营等秘密监狱惨遭迫害的图片200余幅和部分实物。

走进纪念馆展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把我们带进那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一门三烈”中主人公的革命事迹。





邳州自古钟灵毓秀,英雄人物辈出不穷。宋绮云原名宋元培,字复真。大多数人知道他是邳州八路人,知道徐林侠原籍的人并不多。真实的情况是,宋绮云和徐林侠这一对革命夫妻,1904年同一年出生于邳州这片红色的热土,宋家位于邳州南部八路镇杲堂村,徐家位于邳州北部老县城南门外的草寺村,两家相距不过百里。那时邳州的老县城就在今天的邳城镇,他们两人年少时在县城相遇过,思想活跃,响应五四号召,后来双双考入省立师范学校。1927年3月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同为邳县县委委员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这一对夫妻可谓是“同年同乡同革命、为党为国为人民”,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职业革命家,宋绮云是立志改变中国命运、顶天立地的奇男子,徐林侠是从小就希望男女平等、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汉子。



宋绮云一表人才、气质非凡、才华横溢,诗文、书法一时无双,从他留下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诗文俱佳,学过书法、章法得体、笔力遒劲。他16岁考入位于靖江的省立第六师范,22岁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25岁到北京大学文学系作旁听生,是名副其实的高材生。

徐林侠不仅美丽端庄、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她思想先进、作风泼辣,自幼性格倔强,抗母命,拒裹足,爱女扮男装,思想和行为酷似男孩子。她先后入读邳城女子小学,徐州第一高等小学,1924年考入位于徐州的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此间,她持刀断掉一根手指,抗拒包办婚姻。她一生两次入狱,坚持斗争到底、把牢底坐穿,即使身怀六甲也不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当代的花木兰、梁红玉。

大多数人都知道宋绮云是爱国名将杨虎城的秘书,对于宋绮云和徐林侠早期的革命活动知道的并不多。其实,二人早期同是中共邳县县委员,宋绮云是邳州成立党组织以来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后短暂任东海县委书记,徐林侠是邳州县委妇女会会长。

他们后来是中共是潜藏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1929年宋绮云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工作,先任《皖南日报》主编,后任中共西北特支委员,先后主持《西安日报》和《西北文化日报》报社工作。西安事变前夕,宋绮云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西安事变前后对杨虎城部作了大量的统战工作,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西安事变后,宋绮云处境极为危险。他在赴延安学习后,回到西安坚持工作。1938年初,宋绮云被党派往国共合作的河北省临时政府,任政治处副处长兼组织科长,负责与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工作。1939年11月,党组织派宋绮云到晋西南中条山孙蔚如第四集团军总部任少将参议,兼总部干训班副教育长、政治教官。他利用合法身份继续从事统战工作,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巨而又特殊的斗争。



1941年底,宋绮云、徐林侠及他们8个月大的幼子宋振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白公馆”监狱、渣滓洞和贵州息烽集中营。狱中八年,他们遭受了法西斯式的非人的严刑拷打和种种折磨,但他们从未屈服,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宋绮云诗云:“我决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

宋绮云、徐林侠一共有七个孩子,小萝卜头是他们最小的孩子。前面的孩子依次是大姐宋振平、二姐宋振苏、三姐宋振西、大哥宋振华、二哥宋振镛、四姐宋振亚。小萝卜头乳名“森森”,原名“宋振中”,取“振兴中华”之意,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宋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由于他年龄小,有特殊的自由,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也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认识爸爸的。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纸条等东西,成为狱中地下党的小小交通员。韩子栋(电影《华子良》的原型)就是接到小萝卜头传递的信息越狱逃走的,成为白公馆唯一幸存下来的证人。后人有诗赞曰:“襁褓未逝入囹圄,野狼成群路崎岖。阴暗潮狭终不改,霉餐伴之度朝夕。人间地狱多难苦,学习志坚勇真巨。爱憎分明仇罪恶,弱小身躯迎风雨。”

在即将迎来全国解放的前夕、离开国大典仅有25天,时间定格在1949年9月6日,小萝卜头和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一起被敌人残忍地杀害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遇害时不满9周岁,有资料说小萝卜头是被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用匕首刺死的。他们牺牲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并在地面浇灌了水泥。后来,他们的遗体才被移往西安郊区的杨虎城墓。解放后,宋绮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一家三口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新中国的成立就是无数像“一门三烈”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亿万中华儿女为何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特别是00后的青少年一代,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和平、把握当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一门三烈是邳州的光荣,是邳州的骄傲!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勤劳朴实的邳州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为了永久纪念,2003年当地政府在宋绮云的出生地八路镇动工筹建小萝卜头纪念馆,展示其一家三口一生的故事,2005年纪念馆建成开放。现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邳州市内外的中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来此参观,或在清明节、烈士遇难日举行活动缅怀英烈。

今年9月6日,是一门三烈英勇就义70周年。小萝卜头的哥哥宋振镛老人又一次来到小萝卜头纪念馆,向他的父母和弟弟寄托哀思,向青少年学生讲述先烈的故事。邳州作为父母和弟弟“小萝卜头”的故乡,宋振镛老人多次回到这方温暖的土地。他说,用弟弟“小萝卜头”烈士的精神,砥砺生活在新中国阳光下的青少年一代,使之成为共和国明天的栋梁,一直是他作为“小萝卜头”兄长的最大心愿。

(2019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夜完稿于淘金书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邳州人文 当前离线
新手上路

查看:313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