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情乡事:地摊书的回忆(作者 窦道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20-2-29 07:4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2-29 07:40:26 4204 0 看楼主


现在每次回家赶集时,总会专程去看看地摊书。考虑到人流量等原因,地摊书多会摆在集市的中间地段,并且有一定的区域可供读者现场挑选。这里虽然充斥着盗版书,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也根本谈不上考虑版本、出版社等更高级的因素,而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地摊书上所摆列出来的书目现在已几乎没有再去挑选的必要,但我还是愿意在这里耗费几分钟驻足浏览一番,任思绪开开小差,让回忆跑马驰骋一番。因为严格算起来,自己后来能够喜欢上阅读,多半都归功于老家的这些地摊书点。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年拍摄的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是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因为它的原因,我几乎一度收集全了附近乡镇地摊书上所能看到的所有关于葫芦娃题材的动画书,除了七兄弟救爷爷的传统“底本”外,有的还有葫芦妹的身影,甚至还有葫芦兄弟和孙悟空的“穿越串烧”本……爸爸对于我买书给予了全力支持,从不考虑价格因素,只是在购买葫芦兄弟动画书外还多会为我捎上几本《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简明故事书,估计是想让我及早感受红色教育吧。我对《葫芦兄弟》的热爱之情多年来从未减退过,前段时间准备给宝宝胎教时,《葫芦兄弟》一度是我的首选书目,只是在妻子的强烈反对下才最终作罢。她的理由也很简单,时过境迁,葫芦娃也在“成长”变化,你怎么知道宝宝喜欢的那一款和你的就一定相同呢?前两天回家的一次经历终于验证了妻子分析的正确性,当我惊讶地拾起今天地摊书上的一摞《葫芦兄弟》动画书时,他们“新潮”的发型和如今的衣着“款式”几度令我震惊:这还是我当年记忆中的最美好片段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所购买的第一本名著是在如今白埠车站旁的一个地摊书点上。那时正在念小学,拿着家长给的十元钱零花钱买了一本百回本的《水浒传》,那是一本低劣的盗版书无疑,出版社已经记不清了,印刷质量也乏善可陈,有的地方居然看不清楚,一度只能连蒙带猜。印象中,书摊主人是一个老头,他很鼓励我的私自买书行为,很迅速地收下了我的所有零花钱,并慷慨地找回来一个硬币。即使这样,那本《水浒传》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我曾经召集起所有的小朋友围坐一圈,给他们在树下朗读“江州劫法场”的片段,绘声绘色还原黑旋风的英勇表现,听得小朋友们莫名其妙;也曾在课堂早读课上,偷偷地拿出来裹在教科书里低声记忆天罡地煞的排序问题;对书里出现的邳州身影——来自邢楼的好汉飞天大圣李衮心存好感,虽然他只排在战斗力不强的地煞序列中;也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名著偶像——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自己的教科书上贴满了很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小贴画。我的所有水浒知识都来自于这本百回本的《水浒传》,这让我在同学们中间聊起水浒好汉来俨然像个小专家。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进入大学后,我一度十分惊讶于《水浒传》中怎么会有仇琼英的身影?那当然都是百回本“惹的祸”。

我在连防中学念初中时,有一位同学在连防街的书摊上买回了一本《杨香武三盗九龙杯》,被我第一时间借了过来。这本书只能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来阅读,周围少不了布置一批同学来做“暗哨”。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故事也是扣人心弦,记忆中描述了杨香武骨骼惊奇,早有武学天赋,后又得拜名师,学成一身技能。因与友人打赌,三次盗出康熙皇帝的九龙杯,引出黄三太、窦尔敦等一干故事来。很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版本、作者等意识,这本书还给同学后再也没有找到过它的身影,想来应该是《彭公案》之类的节选本。

有一年,我在白埠的地摊书点上挑中了一本连环画《岳飞》的下册,在我的阅读库存中开始出现了岳云、哈迷蚩、汤怀、张宪的身影,只是很可惜,当时要匆匆回家,书摊上面又只有这一册,未能窥探全璧。谁知细心的表哥记在心里,等我回家后,他连续几天都到那个书摊点蹲守搜寻,终于集齐了上、中两本,最后买来送给了我。这三本《岳飞》的连环画就是依据金丰、钱彩《说岳全传》的底本改编而来。

表哥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再聊起这段小故事来,心底依旧会翻腾起温馨和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20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