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嘴巴出现6种迹象,说明你的脾胃亮红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6516321 发表于 2020-5-27 15: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6516321
2020-5-27 15:49:10 3708 0 看楼主
老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这口“气”来自于——脾胃!

《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如今,脾胃受伤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嘴巴”出现这6种迹象,最好检查一下,可能已经中招了!

脾胃是否受伤,看嘴巴就知道

1、“唇四白”异常

脾胃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嘴巴可以反应出脾胃的好坏。“唇四白”就是嘴唇的周围白色的肌肉,嘴唇嘴外一圈,大约1毫宽。




唇四白不明显的人,是脾胃的功能减退;而出现干黄的人,则是脾胃虚弱者;如果唇四白发黑、发紫,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

2、嘴角生疮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嘴巴起泡、生疮,唇、舌、上颚等口腔出现问题,这都是脾虚湿气淤阻,或是胃火过旺引起的。

3、唇舌肥厚

唇肿也是脾胃失调、功能下降导致的,《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胃火过旺,脾受灼,就会出现唇肿问题。

胖舌头:舌头肥大是湿气过重的症状,而脾脏是代谢湿气的脏器,表现脾胃的功能下降。

4、口干唇燥




正常人的嘴巴是光滑,湿润,唇色淡红色,如果嘴巴总是干裂,脱皮,甚至出现裂口,说明脾胃的消化功能异常,也是由于脾胃积热上冲导致嘴巴干裂,干痛的出现。

5、流口水

《内经》中指出,“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而涎就是津液,口水,当脾脏功能不足时,不能布散津液,导致流口水,有的是在睡觉的时候。

6、出现口臭

有时早上起床口中会有一些异味,但是如果平时总是出现口臭,要小心是胃脏的消化功能减弱,消化不良导致。




胃脏出现异常,导致食物代谢异常,有毒有害的废物长期的储存在胃中,导致口臭,并且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也会伴有口臭的症状。

脾胃受伤,五脏遭殃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这是因为,一旦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

1、心与脾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2、肝与脾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

3、肺与脾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4、肾与脾

肾的精气强弱与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艾灸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艾灸具有健脾和胃、温经散寒、补益气血等功效。

中脘穴




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等,如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精力不济、神经衰弱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神阙穴




可治疗胃炎、肠炎,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等功效。用艾火的药力养护脾胃,效果很好。

关元穴




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可治腹痛,痛经,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等。配足三里,调理肠胃,治疗腹痛、腹泻等。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长期艾灸,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适合各种脾胃病变。和关元一样,也是保健养生之要穴。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6516321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70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