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杏产业堪称朝阳产业,但当前市场低迷,破解难的根本在银杏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俗扯 发表于 2022-8-10 10:5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俗扯
2022-8-10 10:52:15 7644 0 看楼主


研究推广邳州市银杏文化的思考

作者:仝建宁

邳州市是全国银杏主产区之一,30万亩连片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先后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国家级银杏博览园。我市的银杏种植、加工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银杏产业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发展银杏产业和银杏文化,大力宣传推介邳州银杏,连续两年举办中国邳州银杏文化旅游节,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邳州银杏开始走向全国,广为人知,在银杏最美季节,各银杏景点旅客出现井喷式增长,邳州银杏产业潜力无限。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市银杏无论在产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国内外知名度,包括在邳州市民心中位置,都与银杏的应有的位置不相适应。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银杏的认识和应用还处在浅层面上,没有深入到文化的层面,文化的研究挖掘宣传推广不够。银杏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打银杏牌的地区甚多,我们如何能在众多的银杏之乡中脱颖而出,占领银杏产业高地,关键就是要在挖掘推介银杏文化,提高银杏文化的竞争力,从根子上领先其他地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入研究挖掘银杏精神特质

银杏生命力顽强,历经冰川浩劫,多数物种灭绝而生机勃勃,遭原子弹轰击仍能浴火重生,体现出钢骨铁肌般的顽强毅志,坚韧不拔自强精神;银杏枝繁叶茂而少受虫蠹,冰清玉洁而不受污染,体现出洁身自好的清净之气;银杏厚重内敛,雍荣大气,体现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银杏全身是宝,从根到干到叶到果,无不是宝,是广大农民发财治富的“摇钱树”,却不择环境,不选土壤,只要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奉献财富,体现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银杏的这种些宝贵品质,为邳州人民勇猛精进的精神特质所契合。研究推广银杏文化,就是要深入挖掘银杏的精神内涵和美好品质,激发广大市民对银杏的热爱,自觉学习传播银杏文化,珍惜银杏树木,保护银杏资源,开发银杏应用,发展银杏产业;研究推广银杏文化,就是要弘扬银杏所体现出的可贵品格和精神,激励人民添骨气、长志气、树正气,减傲气、除惰气、克服浮躁气,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无私奉献、加快发展;研究推广银杏文化,就是要宣传我市银杏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厚重,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邳州的美好情怀,增强家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大力提高银杏文化与百姓生活关连度

让银杏文化在群众中生根开花,香飘云天,不能仅限于研究宣传,更重要的是要让银杏文化渗透到群众生活中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市内外群众在邳州游银杏林,观银杏景,读银杏书,看银杏影视,吃银杏美食,喝银杏酒水,用银杏化妆品,饰银杏工艺品。

1、让群众读银杏书。我市银杏种植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应用全面,受益者众多,群众对银杏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先民把银杏看成是神果、圣树,在民间形成了大量关于银杏的神话、传说、故事、诗词、民歌等,如银杏姊妹树的神话,抗战树传说等,这些民间银杏文化的流传,对于推广银杏种植使用等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创作和广泛传播,这些神话、传说、故事等传统的银杏文化,只在小范围口口相传,难以传播到更大的空间范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受到人们流动性加大,接受外来信息增多等因素影响,很有可能湮灭在民间。因此,建议文化文联部门、广电部门以及农委包括政协有关组委,要组织专门人员,到银杏主产区镇,搜集整理创作关于银杏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诗词等,结集成册,抢救性保护。要公开出版发行一套银杏文化丛书,包括银杏神话故事,历代诗人咏银杏,邳州银杏史志、银杏绘画、剪纸图册,还包括科普类银杏漫谈、银杏饮食文化,以及银杏栽培技术、银杏旅游景点介绍、银杏美景摄影画册等,向全国全世界发行,使邳州的银杏文化不仅在邳州发扬光大,广为人知,而且走出邳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让群众游银杏景。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银杏旅游推介力度加大,我市银杏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银杏旅游景点附的的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邳州银杏的名声越来越响。但在发展银杏旅游业还存在着不足,突出体现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只在银杏叶金黄季节的短短一、二十天,其它时间不要说外地游客了,就是本地也少有人专门去看银杏。其原因有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主要的还是银杏景色的突出特色是满树金黄,其它季节特色不鲜明,而我们的景点打造不够,除了自然状态下的银杏树外,没有其它的风景。应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变银杏一季游为四季游。建议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打造一条精品银杏旅游线路,点线面结合,用一条条大小银杏路把银杏湖、石坝古银杏群、国家银杏博览园、姚庄银杏时光隧道、关帝庙等各具特色的银杏旅游点(也包括其它景点)串联起来,让旅游客在无边无际银杏中,感受银杏四季之美,在这里,可以游玩,可以健身,可以娱乐,可以烧香拜佛拜关公等。建立起这样的四季皆怡人的精品银杏旅游线路,需要请名家创意规划,精心打造,还需要发动群众,创意出象银杏时光隧道这样有既有诗意又有神秘色彩的景点名字和建设和金点子。

3、让群众看银杏影视。视觉艺术是宣传推介银杏文化有效而便捷的方式。建议:一是制作不同时长(如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等)的银杏文化宣传片,以及以城市logo等为题材的银杏文化宣传图片,作为公益广告在广播电视台、报刊、电子大屏、民间论坛等媒体定时播出、刊发,让群众自觉不自觉地接受银杏文化熏陶。二是制作一套银杏文化动漫宣传片,或以银杏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一批动漫剧,在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定时播出。三是筹集资金,以银杏为题材,拍摄一部故事片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向全国推出,如能上电影院线或在有知名度的电视台播出,其对提升邳州银杏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十分给力的。开展银杏微电影创作大赛,发动广大网民创作拍摄银杏微电影,择优在电视和网络上播出,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让群众吃银杏美食。银杏果、叶及提取物,历史上一直是人们美食保健的上等佳品。但当前我们开发银杏美食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包括邳州人在内,经常食用银杏的也不多,银杏饮食文化没有深入人心。建议,一是结合一年一度的年银杏文化旅游节,举办银杏美食文化节,开展银杏美食烹饪大赛,利用邳州银杏、苔干、板栗、干烤鱼等传统特色食材,选定一些特色饭店和“农家乐”,举行全国或地方性银杏烹饪大赛,开发创新邳州银杏饮食,形成邳州银杏美食特色。二是开发银杏旅游食品、零食,改变目前缺乏银杏速食食品、便携食品、礼物性食品状况,使群众居家有银杏零食,外出有银杏旅游食品,送人也拿得出手。三是开发银杏饮品,包括银杏茶、银杏饮料、银杏酒等,使其普及在公务接待中,居家生活中。四是开发银杏化妆品、日用品,形成美发、美肤、美甲、洗衣、净化空气等系列产品。

5、让群众拥有银杏工艺品。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品,是许多游客旅游的内容之一。当前我们在各银杏旅游点上,除了银杏盆景外几乎没有其它银杏工艺品可卖,而银杏盆景又不方便携带,开发系列银杏工艺品十分必要。建议,一是以我市新材料非晶带材为主要原料,以邳州城市LOGO、银杏形象为题材,开发制作系列银杏金属工艺品。二是银杏玉雕工艺品。创意制作有银杏内容的玉书镇、印章等系列银杏玉雕工艺品。三是银杏木雕工艺品。依托本地银杏资源,引进浙江东阳等地木雕设计师、技师,开发制作以银杏为主要题材的系列银杏木雕工艺品。四是银杏叶工艺品。以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开发制作银杏叶书签、拼接画等系列工艺品。等等。

6、让群众享受银杏养生健体。银杏林里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呼吸银杏氧,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利。建议选择银杏园深处建立一批银杏养生谷,用市场经济手段,引进投资商建设休闲疗养设施和健身器材,吸引市民、游客来此疗养健身,开展有氧健身运动。为推动群众性银杏健身活动,市有关部门应举办与银杏有关的健身体育赛事,激发市民参与银杏养生的热情,如举办“银杏杯”半程或全程马拉松赛,从银杏广场出发,途经桃花岛公园、银杏大道、南京路,终点银杏湖;全程马拉松赛,起点银杏广场,从银杏广场出发,途经桃花岛公园、银杏大道、南京路,至银杏湖后原路返回银杏广场。举办“银杏杯”环银杏湖自行车骑行大赛。举办“银杏杯”银杏湖游泳赛。等等。



三、着力巩固银杏文化发展基础

一是保护银杏大树古树。银杏文化与银杏树密不可分,银杏树是银杏文化的的基础,没有银杏树,或者银杏树数量不多,就产生不了发展不了银杏文化,银杏文化的研究推广又可以促进银杏产业的的迅速发展。我市之所以能在银杏文化研究推广上有作为,就是因为我们有全国最大连片面积的银杏林,有为数众多的历经沧桑的古银杏树,这为我们研究和发展银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银杏古树正在减少,我们在银杏重点产区调研中,不少果农反映,有人为了钱把古银杏树挖卖掉,有的因银杏树产权纠纷,采取一卖了之方式解决,还有的被盗伐盗卖。建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银杏古树大树的保护力度,严格执法,坚决杜绝破坏银杏古树大树的行为。

二是加强银杏园林的管护。银杏园林的景观效果取决于银杏树的长势长像。银杏树特别是大田里的银杏树,与其它的树木、庄稼一样,需排水灌溉、施肥除草、喷药治病虫等精心管护,才能枝繁叶茂,美观优雅。前几年银杏果贵、苗贵,经济效益好,农民管护银杏树的热情高,全市银杏园林的景观效果非常好,特别是金秋时间,一片金黄。这两年由于银杏果和银杏苗木的价格暂时低迷,白果价格和苗木增值相对于管护成本效益不是太大,许多农民失去了管护热情,排灌、施肥、除草、治病治虫下的功夫少了,银杏树受病虫害侵害,特别是今年,银杏叶多数镶黑边,有的早早枯萎凋落,景观效果较之往年大打折扣,让许多游客感到失望。据树农讲,这是因为30万亩连片银杏园暴发虮蚂虫害和枯死病,主要原因是多数农民没有喷药、施肥等管护造成的。由于银杏园内的银杏树是一家一户栽种的,即使少数人家管护了,也阻止不了病虫害的传染漫延。在银杏果苗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用行政手段让群众普遍管护银杏苗是不现实的。农民和基层干部建议,我市的30万亩连片种栽植的银杏园,具备大规模飞机播药的条件,在银杏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的时候,政府部门可租用农用飞机统一喷药治病虫,这样既能保障连片银杏园不受病虫害的危害,保持良好景观效果,又降低了一家一户管护的成本,是一条从根本上解决病虫病流行的可行措施。

三是建设银杏旅游设施。我市银杏旅游景点,除了在建的银杏湖风影区外,大都是自然形成,长期处在自生自灭状态。尽管在专业摄影师和文艺范的人看来,这样原生态的景点最有艺术价值和品味,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游客来说,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是看热闹而非深入进去体验生活,这种景点状态缺乏必要旅游设施,接纳游客能力较差,就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方便,而久之就会失去游客。建议在各个新老景点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起包括停车场、卫生间、路牌、指示牌等,以及固定的用餐、购物、休息等场所和设施,同时,加强景点秩序管理,杜绝随意摆摊设点和破坏旅游设施,给景区一个和谐安宁优美的环境。

四是成立银杏文化研究机构。建议组建邳州银杏文化研究会,性质为官助民办,挂靠市农委或文广新体局,作为银杏文化方面沟通政府和民间的桥梁和纽带,聚合了解银杏文化、热爱银杏品性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研究银杏文化,传播银杏文化,促进银杏文化推广应用,将会对发展我市银杏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俗扯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764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