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复制链接]
11#
冰韵♂【紫竹】 发表于 2022-8-11 18:35:39 | 只看该作者
良知本体,良能方法,孟子道德本体与修养方法,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不仅本体与方法统一,而且强调归宿目的,是本体、方法与方向的统一,克服孟子二分,从三分推进“德性之知”,即从“二分归仁”到“三分归仁”。三分归一即“王门四句教”。浅见不才,请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1305538708 发表于 2022-8-11 18:36:45 | 只看该作者
12#
1305538708
2022-8-11 18:36:45 看楼主
自己如果突破不了自己的思维局限即格局,又如何知晓何为良知?心有容人之量,胸怀宇宙之情怀,才能近道,才能有所感知良知之存在。正如《识仁篇》中所言:“识仁者,先识仁。仁者,与万物混然一体也。没有此心态,又能如何感知去明了良知之能矣。良知者,如六租慧能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zhengtse 发表于 2022-8-11 18:38:34 | 只看该作者
13#
zhengtse
2022-8-11 18:38:34 看楼主
良知这样解。既人的三观的感知范围。每个人都是圆,自身圆外看不见,追求无极限,自身包含他人的圆越多,则格局越大。究道之无极,悟禅之性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gushandonglu 发表于 2022-8-11 18:40:14 | 只看该作者
14#
gushandonglu
2022-8-11 18:40:14 看楼主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道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wimyun 发表于 2022-8-11 18:41:12 | 只看该作者
15#
wimyun
2022-8-11 18:41:12 看楼主
心如镜,欲如尘,除尘是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单李佛 发表于 2022-8-11 18:42:13 | 只看该作者
16#
单李佛
2022-8-11 18:42:13 看楼主
‘道即是本体,术即是功夫’。功夫不离本体,就是良知不离于道。为什么有不能致良知者?因为功夫离了本体而行于人欲,所以此知非良;所以人们经常说良知其实非也。知行不一且与道背离即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huweiyi 发表于 2022-8-11 18:43:00 | 只看该作者
17#
huweiyi
2022-8-11 18:43:00 看楼主
致良知是形而上的道,[赞]非形而下的器那能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