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革命先驱解慕唐(下)一一中运河邳州段沿岸胜景之十八 | 张可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11d44u61r 发表于 2024-12-28 22: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p11d44u61r
2024-12-28 22:51:05 5199 0 看楼主


蓄 势
解慕唐从邳县调到睢宁县,经组织安排,担任睢宁师范的国文教师。同年9月,因时局原因,又被迫离开,奉命调到沛县工作,化名解玉华,字尧夫,落脚于青墩寺小学。
解慕唐在睢宁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从三月到九月),但却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据他的学生王明泉回忆:“解老师是我少年时代在睢宁县立初级师范的语文教师,他原是邳县教育局长,我由邳中转入睢师时就是他办的转学证……他经常和些青年教师及同学在一起讲中外革命的故事、唱国际歌等,总之,当时的睢宁县,现出了一番新气象。”
青墩寺小学位于沛县青墩寺院内。青墩寺是明代建筑,寺内古松参天,洋槐蔽日,远离村庄,周围又有寨墙壕沟环绕,环境清幽。学校的教师和教学设备,在当时也是一流水平,学生可以寄读,为了学生安全,学校配有一个排的武装警卫。因学校条件优越,没有干扰,宜于读书,因而负籍者众,附近三省六县一市,都有慕名而来就读的学生。
解慕唐来到青墩寺小学后,接受在睢宁立足未稳就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的教训,工作每一步,都特别谨慎。他一反过去的方法,不选教材,不印发讲义,完全按照规定的课文讲课。但对每篇课文,他都以明确的观点进行分析,或褒或贬,皆言之有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他们从不同文章、不同角度来接受教育。
解慕唐给学生们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多少年以后仍记忆犹新。“我第一次见到解老师是1929年秋,在沛县青墩寺小学开学第一天的课堂上。解老师二十八、九的年龄,一米七八的个头,留着当时三七分开的头发,着一套灰绛色的制服,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温文尔雅而又英气勃发。上课时,口头表达能力极好,清新、准确,毫无郁腐之气,同学们全神贯注,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就响了。”“我当时是共青团员,对解老师了解的多一些,他虽然架着一副眼镜,其实并不近视,只是一种伪装。他的视力极好。”他的学生李晓夫回忆说。
学生孟昭勋回忆说:“眼看冬季到了,天气寒冷了,地上铺着白雪,一些教员有的穿上皮衣、绒衣、毛衣,而解先生仅仅是粗布大袍,一双毛鞋,走起路来仍是挺着胸脯,从未见他有一点寒啬的样子。”
他的学生杨海天回忆说:“解老师原名解慕唐,三十出头的年纪,长相非常英俊,穿着极其朴素,一看就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物。”“语文课的讲授,则别具一格。他不选择教材或印发讲义,完全按照课文讲下去,讲时每篇都要进行分析批判,说这篇的中心思想是资产阶级或小资情调,那篇是封建主义的表露,说到愤慨时,他拳头一挥,高声呼道,像这样的剥削阶级脑袋,就应该砸碎!”
第一学期,解慕唐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上,集中了解沛县的阶级关系和风土人情。工作对象仅限本校师生,工作的方法仍是办读书会,研究学问。他利用这种形式,了解师生思想,发现和培养党员发展对象 。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活动,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大为进步,校方甚为满意。第二学期,他被聘为训导主任,这个职务,为他的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力的条件。从此,他利用朝会、夕会、周会讲话,进一步启发学生的革命觉悟。
解慕唐通过从各个方面接触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培养了骨干,发展了党员。他为袁开印、李大义两个团员转了党,又发展了教师孙洪畴、刘宜斋和学生丁文学(克坚)、李成栋、孟昭勋、袁永杰、郝心鹏、王玉坤等十余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建立了一个特别支部。


锋 芒
以解慕唐为核心的沛县党的特别支部建立起来之后,积极发动和带领群众进行革命活动。首先是领导全县教员的加薪运动。事前,各校都派出代表在青墩寺小学集中,共同商量如何发动增薪事宜。经过研究,决定由青墩寺小学出面,并在征得校长的支持和学生们同情的情况下,成立教员联合会,通过决议,派出自己的代表与教育局交涉,要求增加薪水。
当多次交涉无效后,教员联合会便决定罢课。为了统一行动,给教育局施加压力,解慕唐便发动其他学校支持青墩寺小学的斗争,一时间声势颇大。教育局长张平甫怕把事态扩大,便被迫亲自来青墩寺小学处理。


平甫来到青小之后,采取高压手段,对教师、学生进行申斥,并以解聘开除相威胁。解慕唐面对张平甫的嚣张气焰,沉着冷静,据理反驳:“教工薪水不够糊口,而你双妻两母,挥金如土。学生没有宿舍,学校没有会场,而你却大兴土木!”张平甫理屈词穷,又怕自己的丑事被彻底揭露,便连呼“反叛,反叛”,大骂一通,狼狈而去。
张平甫一进沛城,便看到满街张贴着揭露他的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行为的标语,更是恼羞成怒。这是解慕唐怕谈判不成,事先派丁克坚、李尧夫、袁开印、李成栋等贴出的。张平甫回到家中,各校罢课的消息又从四方不断传来。这时,色厉内荏的张平甫怕闹下去丢掉局长的乌纱帽,只好同意教师联合会的要求,每人每月增薪四元,加薪运动胜利结束。
接着,沛县特别支部又领导了沛县中学师范班学生的免膳斗争。省立师范膳食都是免收的,而沛中师范班学生膳食却是自费,极不合理。为了领导好这次斗争,解慕唐首先让沛中校长孟昭佩(党员)在沛师班发起,然后发动各校支持,经过几次交涉、斗争,最后又取得了胜利,教育局给师范现学生每人每月补助十元钱的膳费。当时,李培楠正在沛县中学任教,他也亲自参加了这次免膳斗争。
教师联合会两次斗争的胜利,令张平甫怀恨在心,便想法设法迫害沛中外来的党员教师。当孟昭佩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培楠便于年末离开沛县到徐州,经铜山县介绍去了上海。
在这期间,为了显示学运力量,打击反动派的反动气焰,解慕唐还领导和胜利抵制了全县运动会的召开。运动会期间,由于评判员不公平,解老师领着把这次运动会罢掉了。这件事引起了沛县国民党政教方面的怀疑和不满,随后便布置学校当局策划两个国民党教员和一些年岁大的落后反动学生,硬把以解老师为首的几位教师驱逐出校。
他们被赶出学校的当天晚上,只见几个大块头的学生围着解老师不走。解慕唐看此情此景,慷慨激昂地说,;“你们说送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送,要打先向我打几拳好了,咱们的老师年纪大了,挨不了拳头,我还可以。”这时,几个大块头的反动学生被解老师的昂扬正气震服了,忙说“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说罢便一个个灰溜溜地离开了。


解慕唐还带领学生到农民中去调查研究,写出了组织农民协会的章程。还去过微山湖宣传,启发船工、船民的阶级觉悟,发动了大规模的船工罢渡斗争。正如解慕唐的学生李尧夫(原名李大义)所写的赞美诗:“解慕唐一支精巧的笔,写出了微山湖罢渡的传单,写出了农民协会的章程,写出了教职工增薪运动的口号,写出了阶级斗争的捷报。解玉华一张锋利的口,使学生们心如明如镜,使农民们知道如何受穷。学生们敬仰他,职工农民爱戴他,‘刮民党’仇恨他,地主害怕他。尖锐的斗争展开扩大,共产主义烈火越烧越旺。”
解慕唐像一团烈焰,温暖着自己的同志,燃烧着国民党反动派。他的活动,已为反动当局注意。为什么学校闹事事件不断发生?为什么传单会层出不穷?根子都在青墩寺小学。沛县反动派最后弄清了,解玉华就是邳县通缉的共产党员解慕唐。
沛县反动当局报告上去,段木桢闻讯赶来。由于徐海蚌特委已提前得知沛县反动派的行动信息,及时向解慕唐发出了撤离的通知,才使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解慕唐已在沛县这片红色土壤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0年麦收季节的一个深夜,是一个不平凡的夜,小学的刘尹斋(25岁)等五名教师,还有在学校中被评为“八大革命”的袁开印、李成栋、丁克坚、李尧夫、孟昭勋、王玉坤、吕福珍、袁承杰、郝心鹏等,随解慕唐一同出走。后来这些人都成为我党的骨干。
暴 动
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确立了由李立三领导,并通过了“左”倾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7月间,“立三路线”很快传达到徐海蚌特委所属各县。为执行和适应这条“左”的路线,根据中央指示,特委各机构合并组成为“行动委员会”,负责发动和领导暴动事宜。“行动委员会”认为,邳县基础较好,决定暴动首先从邳县开始。
唐从沛县撤出以后,被组织安排在丰县赵庄集小学任教,以此来作掩护,从事建党工作。不久,特委调他回邳县参加暴动的任务。指示明确,解慕唐不是直接参加和指挥暴动,而是负责暴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暴动胜利后,以参加暴动人员为基础,


再拉出邳县警备大队(我党控制的武装),汇合徐海蚌各县一些为我党掌握的武装,特别是宿迁暴动胜利后的武装,组成以陈资平、徐怀云、解慕唐为首的红十五军,并以徐怀云为军长,陈资平、解慕唐为政治委员。为此,解慕唐通知了当时在外地工作和学习的他的学生及其发展的党团员,迅速回邳,准备暴动,迎接新的战斗。
邳县良壁村为解姓聚居村,他们为生活所迫,拉起一帮青年,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成为名震一方的土匪,连官府也奈何他们不得。解慕唐想借助这支“偏师”的力量,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解慕唐耐心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工人农民所受压迫最深,是革命的主力。现在遍地土匪,这是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剥削造成的。农民活不下去了,只有铤而走险,这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我们要引导他们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水浒传》写得很深刻,书中有打猎的、捕鱼的、采樵的,也有读书人,渔樵耕读都有。还有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什么都要到梁山落草?解珍和解宝都是我的同宗,他们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作强盗。”于是,解慕唐从徐州专程赶到良壁,经过一番沟通,得到了这帮“偏师”的支持,在后来暴动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准备暴动的会议,是在倚宿街玉皇庙山脚下解慕唐亲戚家中小炮楼上举行的。解慕唐参加了这次会议。出席人员有王树黄、孙文源、石岐山、姜景义等。县委书记王树黄介绍了县委关于暴动的意见和要求。为了加强暴动的力量,解慕唐以自己的影响力承担了筹集枪支和与县大队联络的任务。会后,仅潘俊三、刘素珠等就筹集长短枪十余支,通过解慕唐转交给了暴动指挥部。
在依宿,解慕唐又通过他的一个地主出身的学生朱玉昆,以接送朱家闺女“回门”为借口,向各地主家借长短枪十余支,交给石岐山。
旧州暴动的当天(七月的一个集日),解慕唐守在倚宿亭子山顶,坐卧不宁,水米未进,焦急地等待着暴动的消息,以便和宿迁取得联系。
脱 险
旧州暴动失败了!
孙文源、周存朴突围归来,当天赶到倚宿,向解慕唐汇报了暴动失败的经过:王树黄、石岐山、王守宽、李敦右、董秀声、赵安义、周从等七人被俘(后均英勇就义),突围出来的县委委员(暴动的指挥者)乔庆环、武广春等转移到外县(后来先后牺牲)。这时,邳县县委瘫痪了,急需建立新的领导班子。解慕唐因为要向特委汇报暴动失败的情况,急需去徐州,便挽留孙文源暂不回校读书,可与姜景义、周存朴、孟昭曙等组成临时县委来处理善后。当孙文源等在戗山子(孙的岳父家)召开会议,研究建立新县委恢复工作时,被李广惠出卖,孙文源、姜景义、周存朴三人被捕,三周后壮烈牺牲。国民党反动派将三位烈士的头悬挂在城东门上,示众三日后,才让家人买回安葬。真是惨绝人寰!
也就是那两天,反动政府到处出动军警抓人。一天,解慕唐因在倚宿亲戚家里还没有走脱,在“义和公”(是个地主开的百货店)打麻将,突然来人向他报告说,城里来了马队,正在向倚宿方向搜索,那人说完就跑了。解慕唐听后,马上摘下眼镜,跑到“涌源公”(地主家酒场兼酒店),前面是酒店,后面是酿酒的地方。因为烧酒的人有几个是他岳父的徒弟,在他们的掩护下,解慕唐躲进“涌源公”后面的大碾室里。因为当时没有收购粮食,屋里放满了折子、金缸腿(大瓷缸)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杂物,便钻到金缸腿里掩藏起来。城里来的县大队,把涌源公、义和公搜了个遍,因碾屋太大、太乱,又有工人的掩护,没有搜到人。接着,县大队又到解慕唐的岳父家里去搜,当然也没有搜到,就强盗似地把家中二十块银洋和一副马木牌九拿走了。他们临走时,还故意叫家人查点一下,家里少了什么东西没有。为了避免他们再找麻烦,家人只好说什么也没少。后来才知道,这些军警先是速扑了孙文源、周存朴,而后又来逮捕解慕唐的。
当夜,解慕唐披着月色,向徐州赶去。


遇 难
解慕唐到了徐州,向行动委员会汇报了旧州暴动失败的经过之后,行委指示:因宿迁洋河暴动失败,徐怀云牺牲,原计划取消,十五军停建。为了隐蔽,解慕唐潜伏于丰县赵庄集小学任教。
1930年10月30日(旧历重阳节)黎明,军警突然包围了赵庄集小学。解慕唐被捕!
由于解慕唐是暴动要犯,于12月23日被被解押往当时的江苏省会镇江,交江苏省军法会审处(专门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要犯的机构)。
解慕唐被捕的当天上午,他的儿子解光一和亲属走进他的工作室。那是一间砖木结构的平房,摆着两排三抽桌,是十几个教师办公的地方。解慕唐备课批改作业的桌子是左排第一张,被翻的乱七八糟。在他桌子左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他亲自画的水彩画,浅蓝色的背景,画着一把淡黄色用黍子穗扎成的小扫帚,是鲁南农村常用的那种清洁工具。
一幅很普通的画,画面上是一件极平常的家庭用具,他却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以致不忘,这不单是作品技法的魅力,更是它包含的重大寓意。后来母亲吴淑云告诉儿子解光一,这幅画是父亲生前的座右铭。扫帚虽小,它却是千家万户必不可少之物,是打扫灰尘、清除秽物不可或缺的工具,洁身自爱需要它,清除社会垃圾也需要它。父亲不是“手握乾坤杀伐权”的领袖人物,他以扫帚自命,埋头苦干,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尽他微薄的力量。
诗言志,一幅小小的水彩画,却是表达出解慕唐的抱负。
段木桢与军法会审处处长钱家骧,都是反共老手,一丘之貉。他们亲用软硬兼施的手法,妄想让解慕唐自首,交出徐州八县的共产党员名单,便可获得比教育局长更高的职位。解慕唐不为个人生死与名利所动,不为酷刑拷打所屈,为保守住党组织的秘密,为捍卫共产党的崇高尊严,他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国民党省党部把解慕唐折磨半年之久, 深感撼山易,撼解慕唐意志难,黔驴技穷,遂判解慕唐以极刑。
解慕唐当了一辈子教师,不愧是为人师表的模范。敌人在宣判他死刑时,不无嘲笑地问他:“现在有何感想?”
解慕唐气壮山河地回答:“你们会这样做的。有个先贤说过,‘吾未闻革命有不流血者’。你们只能消灭我的肉体,不能消灭我的信仰、我的意志,更不能消灭我共产主义的潮流。我不会向绿林人物那样说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但我可以预言:二十年后,你们将有一个可耻的下场!”
1931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初八),解慕唐与陆阿大、蒋北泰、蒋树林、季老五等五位共产党员英勇就义在镇江北固山下,他终年31岁。
烈士奋斗一生,身无别物,只留下一封遗书、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
噩耗传来,举家惊痛!家中卖掉二十亩良田,由其岳父领着二弟、内弟奔赴镇江。十日后,解慕唐的遗体从镇江沿运河运到老家泇河口,家人在门前打谷场上迎灵。
遥望庄南,在从泇口蜿蜒而来的大路上,十余人抬着一口棺材,其三弟牵着儿子解光一跪在路旁。棺材是封闭的,由于烈士是非正常死亡,再加上天气炎热,为了减少亲人的悲痛,虽然烈士的母亲及夫人一再要求,也未获准将棺木打开。儿子解光一回忆说:“我最终没能见到父亲的遗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只是一口杉木棺材和对旧社会的满腔仇恨。”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解慕唐,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英勇地倒在镇江北固山下,鲜红的热血洒在南国扬子江边,长眠在他所热爱的邳州故乡……


永 生
“你们会这样做的。有个先贤说过,‘吾未闻革命有不流血者’。你们只能消灭我的肉体,不能消灭我的信仰、我的意志,更不能消灭我共产主义的潮流。我不会向绿林人物那样说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但我可以预言:二十年后,你们将有一个可耻的下场!”这是1931年4月25日解慕唐烈士临上刑场时铿锵预言!
雄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烈士的預言真的实现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时任上海市公安局政保处处长的石光,正是由解慕唐1926年5月介绍入党的党员,他执行命令,亲自派刑警队逮捕了潜伏在上海的段木桢,后被邹县人民政府要去予以处决,“桢干”成了一条埋葬“蒋家王朝”的哭丧棒!钱家骧也由所谓的“千里驹”成了一条丧家犬,受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惩罚。
壮哉!前仆后继举红旗,革命自有后来人。星星之火真的燎原起来了。解慕唐教过的学生和培养教育过的人当中,大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有的已为革命献身,还有一批成为我党的骨干。
--李培楠,解慕唐七师的同学,1927年3月由解慕唐介绍入党,4月成为邳县特别支部干事会成员。他两次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相继任政治教员、洛川六大队总教,后任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鲁中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先后任温州市委、地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与浙江省委第一届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代理校长,1956年当选为上海市委第二、三、四届委员、上海市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文革”中受到迫害,恢复工作后,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编、哲学学会会长、《辞海》副主编,1979年起先后当选为上海市第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石光即石德俊,解慕唐的学生,1926年5月由解慕唐、孙文源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入党,1929年任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干事,1930年任红十四军驻沪办事处主任,抗日时期任定、凤、怀中心县委书记,后在张爱萍部队任政治部组织处长。上海解放后,先后任上海市公安局政保、文保、经保处处长,正局级离休干部,享受市级待遇。
--邹维汉,解慕唐的学生,1927年与解慕唐、王仙舟同时随北伐军撤出邳县,年底随北伐军从南京返回邳县,抗日时期任游击队长。
--戴蔚霞,徐州共产主义小组、赤潮社成员,1921年为中共徐州支部主要负责人之一,1928年由解慕唐介绍恢复党籍,1929年被捕,释放后改名戴蔚侠。1932年以后,他在中共苏区先后担任政治保卫局长、中共红军独立师政委等职。长征时任中央独立师政委,毛泽覃任师长,在掩护中央突围时与毛泽覃同时牺牲。
--孙文源,解慕唐的学生,1925年由解慕唐介绍参加共青团,1930年“旧州暴动”后在苍山子开会,被叛徒出卖,被捕就义。生前为共青团南京市委员,兼南京中学支部书记。
--石岐山,解慕唐的学生,1925年底或1926年初,由解慕唐介绍参加共青团,1930年“旧州暴动”任副总指挥,暴动中被俘牺牲。上海艺大学生。
--周存朴,解慕唐的学生,1926年由解慕唐介绍入团转党,“旧州暴动”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孟昭署,解慕唐的学生,1926年由解慕唐介绍加入共青团,抗战时期任泗县公安局长,1946年北撤时被留在洪泽湖坚持斗争,后牺牲。
--姜景义,解慕唐烈士的学生,1925年由解慕唐介绍参加共青团,曾任城廂市市政局长,岔河小学校长,邳北区委书记等职,1930年“旧州暴动”后被杀害。
--潘俊三,1926年任岔河乡乡政局长,由解慕唐介绍加入共产党。曾任良壁小学校长,邳县国民党县党部委员。1933年旧历十二月,被国民党徐州中统在邳城逮捕,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935年旧历五月,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被电刑杀害。
--曹桂峰,字香山,1925年由解慕唐介绍参加国民党和共产党,1926年由解慕唐介绍去武汉,参加黄埔军校六期学习,1927年编入叶剑英率领的军官教导团,经九江南下广州,12月参加广州起义壮烈牺牲。
--张继超即张兰谷,1921年与解慕唐同是徐州支部成员,1926年在徐州转党籍,曾任徐州独立支部书记、徐州地委组织部长。
--孙洪畴,1930年在沛县青墩寺小学由解慕唐发展党员,解放军某军政委,解放后在广东某专区任副专员。
--袁开印,解慕唐的学生,抗战时期任游击队长,后被顽军杀害。
--李成栋,解慕唐的学生,1930年由解慕唐介绍加入共产党,抗战时期任区长,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师长。
--李尧夫,解慕唐的学生,1929年为解慕唐为其转党。李尧夫原名李大义,为了继承解慕唐的遗志,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后,即用解慕唐先生用过的名字尧夫二字为名,1958年由中央军委总干部转其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党委副书记、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
--丁克军即丁文学,解慕唐的学生,1930年由解慕唐介绍入党,建国以后曾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伟哉!看如今中国,真的红光满天,赤潮遍地。解慕唐和无数革命先烈当初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正成为中国共产党9800万党员的共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走过100多年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民众,开拓前进,不懈奋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日益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越走越宽。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即不忘本来,不忘品格,不忘初衷,不忘来路。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写就的历史,不忘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的壮丽篇章。不忘初心,其中也包括不忘解慕唐等革命先驱为党的初期建设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解慕唐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辉煌的一生,坚贞不二、勇敢无畏地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一生。他生活朴素,态度和蔼,联系群众,忠诚于党的事业,深得同学们的爱戴,被民众呼为“解慕官,半边天”,被弟子尊为“邳县的李大钊”。他是邳县党的创始人,功绩卓著,名声震远。他是邳县人民的骄傲,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他伟大的浩然正气和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全国解放后,人民悼念烈士,就在镇江著名的风景区金山之麓,建造了解慕唐烈士纪念堂。2016年8月,解慕唐烈士的故乡邳州市戴庄镇人民政府,在邳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解慕唐烈士陵园的基础上,兴建起集烈士陵园、纪念广场为一体的解慕唐烈士纪念园,所在的滕湖村小学正式更名为解慕唐小学,旨在让英烈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诗言志:


彭城故都国士乡,赤潮播撒动八荒。
大浪淘沙红邳州,百代风范留芬芳。
解慕唐,永生!










2016年7月于边地书屋第一稿
2024年12月于边地书屋第二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p11d44u61r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19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