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散文】奶奶口中的岁月与爷爷(作者:韩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ywx1111 发表于 2025-9-3 15:2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yywx1111
2025-9-3 15:26:34 281 0 看楼主
奶奶口中的岁月与爷爷
作者:韩梅

我从未见过爷爷,他在我出生前就已离世。关于他的一切,都来自奶奶断断续续的讲述,那些带着时代印记的片段,拼凑出一段遥远而鲜活的过往。
奶奶说,爷爷曾是国民党部队里的一名排长,总挎着双枪,英气十足。他们的相遇,是因为部队行军经过奶奶的村庄,经人介绍相识,而后结为夫妻。奶奶的家族在当地是大户人家,有田地,也雇着长工,日子过得殷实。

变故发生在四五十年代,奶奶的母亲(即我祖母的娘)被响马绑了票,对方索要银元和土地才肯放人。消息传到爷爷那里,他立刻赶回了奶奶的娘家。巧的是,那时正赶上绑匪的父母办丧事,大张旗鼓地操办着。爷爷急中生智,化妆成吊孝的人混了进去,想趁机解救奶奶的母亲。

可就在他跪下行礼时,腰间的枪不慎露了出来,被旁边的小马仔发现,一声“不好了”划破了丧礼的沉寂。爷爷手疾眼快,当即抽出双枪,将响马一家悉数制服,连孩子都没放过——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除掉匪患或许不算犯法,甚至可能被视作义举。

只是爷爷赶到关押奶奶母亲的地方时,并未找到人。原来,奶奶的母亲被关押的屋子屋顶是用芦苇等简陋材料搭建的,并不结实。她虽是小脚,却在恐惧中拼死从屋顶扒开一道缝逃了出来,连跑带爬地回了家。可这场惊吓太过沉重,没过多久,奶奶的母亲便离世了。

经此一事,爷爷带着奶奶去了南京。至于爷爷为何留在南京,是部队的安排还是其他缘由,奶奶讲过,只是我没记清楚。后来,爷爷在部队里去世了,被安葬在南京一座山上的公墓里。
爷爷走后,奶奶在南京难以维持生计,想着老家还有田地,便带着父亲、大爷和姑姑们回了娘家。只是爷爷的尸骨留在南京,成了奶奶的心病——那时迷信,总觉得清明节、节气里没人上坟烧纸,逝者会孤单。于是她让父亲去南京,想把爷爷的尸骨带回来。

奶奶说,那时候公墓看管不严,父亲买了一包烟给看守,就获准取出尸骨。他用做豆腐的蒲包把尸骨裹好,装在布包里背在身上,一路坐火车带回了家。如今南京的公墓里虽还有爷爷的坟墓和墓碑,底下却早已空了,真正的尸骨葬在了老家。

只是现在想来,或许不迁回来更好。南京山上的长眠之地安稳清净,老家这边经历过田地改革,爷爷的坟有时会被水稻田的水浸泡着,总让人觉得有些委屈了他。
奶奶虽是没上过一天学的女子,却有着过人的聪慧和韧性。在南京的日子里,她学着做生意,贩卖粮票、摆摊卖煎饼,靠着勤劳支撑着家。那时日子清苦,没有柴火,她就带着姑姑、父亲和大爷们爬火车,偷偷从上面卸炭来生炉子。

奶奶还爱打麻将,爷爷也有这个爱好。那时家里的田地很多,奶奶看出政治形势不对,打麻将时若输了钱,便不肯再掏钱,只用地抵账。也正因如此,她后来没被化成地主,只落了个中农的成分。

可即便如此,命运的波折仍未绕开。不知为何,奶奶被划成了四类分子,她提及此事时,满是无奈与愤懑。奶奶说,有人诬陷她把毛主席的像倒挂,在那个特殊年代,这可是大罪。她激动地说:“你想想,那个年代谁笨啊?在那个年代谁会把毛主席像倒挂?这明明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因为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奶奶受尽苦头。父亲被批斗的时候,奶奶也跟着受牵连,被关进了牛棚。有时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那些日子里的艰难,奶奶没细说,但从她偶尔停顿的语气里,总能读出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这些故事,是奶奶用一生的记忆串联起来的。那些关于爷爷的果敢、生活的艰辛与智慧,都在岁月里沉淀,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28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