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教育到底教育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贺飞祥 发表于 2018-12-9 08:3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贺飞祥
2018-12-9 08:37:34 3935 0 看楼主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本质。体验幸福,是需要本质的。---周海宏教授

(一)艺术教育到底教育的是什么

哲学家柏拉图曾为家长辅助孩子做人生规划提出一个建议:

“孩子在幼年时,应该侧重美育,原则是‘单纯’。这个时期,要使孩子明白‘正确的信念’,慢慢再探讨知识……”





国内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它不重技法,而是重孩子艺术修养的锤炼——孩子如何使用艺术这一工具,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英国教育部有这样一个说法——他们培养的孩子的标准,要有优异的学术成绩,有出色的体力技能,有杰出的艺术修养,还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识。

这里的“艺术修养”可不是学生画得多好,这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运用美术这一工具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这才是他们想要传承给孩子的乐趣。





再看美国,美国学校的大环境,是非常要求孩子会画画的。但这个“会画画”不是说画得美,而是懂得画出本身的想法。比及高年级,孩子们就要从“画出我本身”过渡到“画出这世界”。

比如历史课,可能会让孩子为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画一面国旗;比如生物课,可能会让孩子画出色彩斑斓的立体细胞结构,以此巩固知识点;再比如外语课,可能会让孩子画出语法的变化过程……

总而言之,艺术在这里,不是一项独立于孩子课业学习、日常生活的“技能训练”,而是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的工具。





(二)学通了艺术也就拥有了2大兵器

可以说,就艺术而学艺术,学到的是技能,受益一时,融艺术于生活,练就的是思维,影响一世

真正懂艺术的孩子,能把生活过得更细致。

美国油画老师Michael Jacks有一个训练方法很有趣。他会给每个学生一人发一粒葡萄干,要求大家含在嘴里,可是谁都不许咽下去,一直含到下课。一节课大概有两个小时,谁不小心咽下去了,就要被请出教室,所以大家都非常小心地含着这个葡萄干。

学生们一开始都很纳闷,但当他们含到了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一粒小小的葡萄干,味道的层次比最高级的红酒或者茶更丰富,刚入口时甘甘的,然后有一点甜味,这点甜味再慢慢渗透出来,直到整个口腔甜如蜜……

如果把这种过程拿来不雅观察、体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别的小东西、小物件,不雅观察力便会大大提高,哪怕是一些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也能从中窥见美好





艺术,就是逼着人们这样慢下来。真正懂艺术的孩子,下笔不必然惟妙惟肖,但他们看得到风吹过大树后,万片树叶的变化;演奏不必然高山流水,但他们记得住水流过指尖时,温度和触感的变化。他们是这个快节奏时代里,最容易体会到细碎美好的人。

真正懂艺术的孩子,能和全世界交流。

我认识的一位外语名师曾告诉我,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学习那些活在另一个文化环境里的人们的世界不雅观、文化不雅观与价值不雅观,本质上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对此我深表认同,但无论是哪一门外语,都有局限,唯独艺术是真正的无国界。

以设计而言,它的词汇就是点、线、面、色彩、灰阶、机理,它的语法就是和谐、对比、平衡、动感、重点、比例、简化。当这些元素有机地、有逻辑地结合到一起,一个信息、一种情感便传递了出来,由此,哪怕一个美国学生也能感受到中国对联精妙的对称、对仗、相似、相反、平仄、押韵。孩子们的眼界,因为接触艺术,大大拓宽。

艺术教育的

常见误区与建议





幸运的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正在成为主流。但有一些常见的误区。

其一,不要夸孩子“你画得真像”。这种鼓励会让孩子压力山大,下次再画,为了得到大人的鼓励,就会拼命往“像”上去靠,反而不能自如地表达本身的思想。

不如以询问代替夸奖,聆听孩子艺术创造背后的故事,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画?你在表达什么?”并与他们分享你品读之后的情绪和感受。

其二,不重孩子思想的培训班,再好也不报。不少艺术培训班的老师,衡量孩子的标准,就是“画得整齐”、“画得像”,不是说这个不重要,但只强调技法层面,则与我们培养孩子艺术修养的初衷大相径庭。





不如把“鼓励孩子表达自我”作为考察艺术班的一个依据,我们要相信,当孩子被鼓励去表达,他们就会更有表达的欲望,更有画画的兴趣,技法自然会更加娴熟。

其三,为孩子创造表示自我的机会。中国老师看重基本功,一些技艺不等个十年八年,都觉得孩子难登大雅之堂,但美国老师喜欢“赶鸭子上架”,在文艺学习上,学习和表演几乎同步进行,让孩子们通过练习、彩排和实际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所以,在美国,大部分人的文艺素养都还不错。不妨中美结合,给孩子创造更多公开展示的机会,收获最及时的反馈。

(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艺术启蒙老师





美学大师蒋勋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当时,他受邀给一个公司的员工上课,这些员工多从名校毕业,平均年龄三十几岁,工作很辛苦,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回家,其中有一个人,八年了都没有休假。

当他讲完课时,这个人举手提问,说“我女儿现在五岁了,您认为我应该去送她学美术么?”蒋勋是这么回答的:“你可不成以不要关心要学什么,赶紧回家抱抱你的女儿!”




这个答案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因为点明了艺术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收获其后的生活的哲学,而显然,一个只关心孩子学什么技艺,却疏于陪伴引导的父母,是不能给孩子真正的教育的。
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七彩的通道,为人父母,我们陪伴孩子穿越其间,最终抵达孩子内在最通透、最快乐的那片丰饶之地,让他们愿意倾听本身的内心,懂得探索本身的本质,爱护保重生活的美,也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知。





少儿才艺年度大赏,由星鲜互娱联合知名少儿教育平台、媒体倾力打造。以少儿才艺影像为核心内容。旨在以艺术、创造力、艺术素养为三要素,形成少儿才艺养成标杆。

征集3--15岁儿童的才艺展示作品,作品会在爱奇艺专区,腾讯专区,乐视TV,微博,等平台展播。欢迎踊跃报名。

参与少儿才艺年度大赏,助力腾飞孩子的艺术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贺飞祥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93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