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方史志:邳州的土地改革运动(作者:袁大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7-7 11:27:02 4372 0 看楼主


邳县的土地改革,从1950年11月20日县委土改工作组进驻一区坊上乡搞试点正式开始,到1951年1月地委土改工作队到邳后,全县各区的土改才遍及展开,至是年底,结束土改,历时一年。

邳县的土改运动与抗美援朝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同时进行,“三大运动”彼此激励,彼此促进,这使土改运动搞得更加轰轰烈烈。土改运动使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结束了几千年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总之,土改运动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快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邳县土改运动,我们按照查到的有关历史文件和资料,结合一些当事人的回忆综合整理,试从土改前的状况、土改试点、遍及实行土改、结束土改、土改成绩和经验教训等方面概述如下:

一、土改前的状况

1947年,蒋军进犯解放区,邳县顽化,地主阶级向农民群众进行了残酷的倒算,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1948年11月22日,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胜利结束,邳县全境解放。23日,邳县人民政府迁入邳城。随后,各区、乡、村政权相继恢复。1949年春,邳县人民政府对本县大部分地区的地权农作物进行了处理。5月24日至6月2日,又以10天时间处理了麦田悬案,即处理了地主、富农倒算之后全部麦田和大部分春地,同时处理了大部分漏网地、富和1946年给地、富多留之麦田和春田,还处理了外籍地、富之大部分客地,有些区的个别村连地、富之牲畜、农具都作了处理。这使9631户农民分得了计42621.4亩土地。从而熬炼了干部,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地方政权。这些都是邳县进行土改的有利条件。1950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按照中央人民政府于当年6月30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省各地开展土改运动。当时,邳县是山东省辖区,也是老区。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即1945年9月底,除运河南岸(七区)外,全部解放,是解放区。那时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村庄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次年春,又在全县范围内遍及开展了以反奸抱怨为内容的“三月群众运动”,使无地、缺地的农民都得了土地。

但是,邳县却未能及时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土改的批示,开展土改运动。其原因不在于邳县的地权农作物,麦田悬案等的处理,而在于邳县的严重灾情。自1949年夏,邳县遭受到60年未遇的洪水灾害后,1950年夏,再次遭到了洪水灾害。这对于遭受多年战祸兵燹,尚未医好战争创伤的邳县,实乃冰上加霜,造成邳县是重灾县。全县哀鸿上升到66541人,占全县总人口之24%,这使社会极不安靖。要控制住哀鸿不外流,又不饿死人,生产救灾成为县委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此情况下,为了贯彻上级土改指示,县委组派了土改工作组到五区郭宅乡搞土改试点,然而,工作组到了郭宅乡之后。面对严重的灾荒和断炊饥馑的农民,工作组只得仍以生产救灾为主,对土改仅作了一般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土改试点

1950年9月,邳县土改运动尚未开展起来。为此,中共临沂地委组派土改工作组来邳帮手搞土改。10月,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王世超带领以徐迅、徐野、陈士超等同志组成的地委土改工作组来到邳县,按照地委指示,徐迅接替孙恕之任县委书记。时因邳县灾情尚未缓解,县委一方面集中力量抓生产救灾工作,以解决哀鸿的基本生活,使他们留下来参加土改工作,另一方面,将原派到五区郭宅乡的县委土改工作组调回来,充实力量,加以培训,为本县的土改做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到了11月中旬,县委研究决定,由青委书记徐惠铭带领县委土改工作组到一区坊上乡搞土改试点。20日,工作组入村,在继续做好生产救灾的同时,着重于农村各阶级、阶层对土改的思想反映进行调查了解。24日,县委按照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再次决定,以一区坊上、葡萄庄、连渊三个乡为土改基点乡,其中坊上乡为主点,其它两个乡为副点,并在主、副点各乡内确定一个村为主点村,如坊上乡之东坊上村、葡萄庄乡之葡萄庄、连渊乡之连渊村为主点村,各乡的其余村为结合村,进行土改。县委书记徐迅、副书记唐升华亲临试点,坐镇指挥基点土改工作,在搞土改中,县委本着以基点村训练干部的精神,抽调七个区一个镇的分区书记和县直机关干部计39人,按照不同的工作量、文化水平,并照顾其原部门之业务,分到各主、副基点村。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在原区委基础上扩大分区委会,由县农村部部长王兆胜任书记,一区书记担任副书记,其他部委负责人及调集的各区分书记为委员,分工领导主、副基点村的土改。并建立基点每天一回报,三天一碰头的回报制度。县委在抓基点土改工作的同时,继续做好面上的生产救灾工作。对于生产自救,社会互济仍未解决的哀鸿,及时地将救济粮、救济衣(地委于冬、春共分配给邳县救济粮计1049000公斤,救济衣9100件)发放到哀鸿之手,从而缓解了灾情,控制了哀鸿的外流,保证了全县人民都能够参加土改工作。在此基础上,县委指示各区和直属镇,别离建立本身的土改基点,依照县委基点土改的工作方法、步骤和经验搞土改试点。

邳县土改进行得晚,因受到周边县土改的影响,本县地主分子惊恐异常,但是他们不会俯首听命,而是作疯狂反扑。他们趁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津浦路军运,群众停军之事,无中生有大造谣言:“美国兵打来了”,“江南八路军撤退了”,“咱们这里快变成47年(1947年国民党进攻解放区)了”……用以搅乱民心,恐吓群众,致使一些不明真象,胆小怕事的农民对土改抱着不雅观望的态度,而有些地主则变卖土地,卖光牲畜,转移财物,准备逃跑。还有些地主或以金钱收买干部,或以美人计引诱腐蚀干部,加之,有些村干部不纯,阶级异已分子作崇,干扰了土改的进行。为此,县委决定,对地主阶级采取断然办法:一、要求各区(镇)发动群众,对地主分子严加把守起来,使其不得不法活动;二、逮捕了40名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这就镇压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制住了他们的不法活动,为全县遍及土改铺平了道路。

12月底,县委召开全县干部大会,传达地委关于土改工作的安排,并通过生产救灾的总结,重点介绍了县委土改试点第一、二阶段工作的初步体验,进而强调指出下一步工作中心是土地改革,为此要求各区干部回区后立即按土改重点召开乡级干部会议,抓紧做好救济粮、救济衣的发放工作,安排好贫雇农生活,在思想上,组织上把工作重心由生产救灾转移到土地改革上来,准备迎接地委土改工作队的到来,以便在地委工作队的帮手下遍及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至此,县委以生救为主,辅以赈济,缓解了灾情,初步解决了群众的基本生活,这就密切了党群关系,为顺利进行土改打下了群众基础。同时,县委通过土改试点取得了经验,培训了一批干部。为了加强领导力量,又从各区抽调300多名干部进行集体培训。这些办法,有效地安靖了民心,不变了社会秩序,在思想上、组织上,为全县遍及土改做好了一切准备。

三、遍及进行土改

1951年1月初,地委土改工作队一行230人(其中地委机关干部9人,郯城县干部98人,复员干部47人,沂南县干部26人、莒南县干部49人),在潘队长(地委党校负责人)带领下,到邳帮手搞土改。地委土改工作队负责人参加县委领导工作。工作队一到,县委就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地委关于结束土改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安排了邳县的土改工作,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在全县各地遍及开展起来。

(一)土改的方法。在县委统一领导下,采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全县设有两个土改试点,即一区坊上乡,由县委负责,另一个是三区小冯场乡,由徐野、石以庆带领地委土改工作队部分人员进行土改工作。县委通过一、三两区主、副4个基点乡16个基点村,带动其周围5个乡16个村,并进而带动全县各区乡的土改。县委、地委基点乡的干部比力集中,工作先行,在第一步工作结束,准备转入下一步工作前,县委帮手基点作好总结,召开基点干部和各区主要干部会议,学习土改有关文件,结合基点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以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然后,领导基点转入下一步工作。与此同时,县委要求各区以县基点为样板,建立土改基点,开展第一步工作。当县基点进行第三步工作时,各区基点则进入第二步工作,同时各区所有乡村全部开始土改。

县基点结束土改后,其干部主要被分配到土改空白点,其次去加强干部力量薄弱的区、乡。由于县委领导土改采用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方法,因此,邳县的土改,不仅稳而有序,并且搞得轰轰烈烈。

(二)土改步骤。邳县土改分为四个步骤,一是调查了解情况,宣传教育;二是整顿扩大群众组织,发动群众;三是划分阶级;四是分配土改果实。这四个步骤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其中宣传教育、调查了解情况、发动群众又始终贯彻于整个土改运动之中。对于每个步骤的具体做法略述如下:

第一步骤,宣传教育,调查了解情况。土改工作队进村后,首先召开干部、农民积极分子、受敌人摧残的群众、无地缺地的农民、伪顽组织人员等各种类型座谈会与个别拜候相结合,以了解农村各阶级、阶层思想动态,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处理地权结束土改》的政策,使《土地改革大纲》第一条规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后,召开村民大会 (或农代会),宣传形势,讲明政策,确定全村地亩数,具体说明在结束土改中,庇护哪些,处理哪些。对敌人宣讲“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立功受奖”党的政策。从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对地主阶级达到分化崩溃的目的。

此外,通过各种类型座谈会与拜候,土改工作组了解所在村的人口、土地总数、土地分布及占有等情况,并一一统计入册。

第二步骤,广泛发动群众,整顿扩大群众组织。土改工作队入村之后,不管原村组织好坏,干部纯不纯,一律遍及接近,了解分析情况,以减轻工作压力;同时分批召开小型雇贫农、中农座谈会和个别拜候,宣讲地主阶级是土改运动中的革命对象,是我们的敌人,为了消灭敌人,必需以贫雇农为骨干,巩固团结中农,中立富农,以结成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对于地主中的一般地主和罪大恶极地主要区别对待,以分化崩溃敌人,孤立敌人,有利于我们消灭封建阶级的斗争。宣讲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和生产运动与土改彼此促进的关系,土改是为了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意义。在开座谈会与拜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听取群众对村干部的各种反映,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在区委直接领导下,在建立区、乡农筹会的同时,将妇代委会、青年和民兵等领导机构也建立起来。区委通过这些群众组织来整顿扩大村组织。在整顿村组织中,吸收中农优秀分子参加农协会和其它组织的领导工作,给予中农政治地位。从而形成以贫雇农为骨干,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群众被广泛发动起来之后,便公开基层党支部。于是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通过群众组织把男女老幼组织起来,投入土改运动。

第三步骤,划分阶级。划分阶级,首先召开农代会,动员划分阶级。会上,讲清划阶级的目的意义,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准。会后,分组座谈讨论,使与会者弄清地主与富农区别的主要标准,中农与富农区别的标准,重点是搞清楚地主与富农划分边界。还要了解划分阶级的做法是先由小组划地、富成分,后经大会通过地、富成分,而其它成分,小组划,小组通过。要求做到不漏划一户地主,不错划一户中农。

划阶级具体过程:先是小组划阶级。小组划阶级结合抱怨教育,即群众经由“比劳动、比剥削、比地位、比生活”,自然形成揭发地主剥削农民的罪恶,受到阶级教育,提高了阶级斗争觉悟。小组划阶级,群众以“地主比地主”,分清了一般地主与罪大恶极地主,达到区别对待,崩溃敌人的目的。小组划阶级,群众以“劳动比劳动”,结合劳动所得不受侵犯的教育,以庇护中农利益不受侵犯,达到巩固团结中农的结果。小组划阶级,对于阶级立场不稳的干部、敌伪组织人员,要分清敌我,打击明目张胆包庇地主的阶级异己分子,教育团结村干部、积极分子和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阶级敌人。然后召开地主会,在小组划的地主成分,经过党内、干部会内通过之后,在召开地主会之前,党内、干部会内必需作好充分的政策思想准备,以备地主依据政策文件同我们进行斗争,在其歪曲文件精神,进行狡辩时,我们就能够以政策文件这个兵器,在合法斗争中打败他们。在思想上、组织上作好充分准备之后,立即召开地主会,会上通过地主成分,所采用的办法是:地主自报,群众评议,展开争论。要求达到地主当众承认其地主成分。如果会上发现有明显划错成份者,亦通过群众当众修改。若有不服,判断不清的地主,应允许其上诉。最后,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地、富成分,即把小组划的,地主会通过的地主、富农成分,在大会上颁布颁发,争求农民群众意见,无意见的通过,有意见的不通过。对于不通过者,其中是明显错的,即刻修改;有争议的,一方面由群众审议解决,另一方面请示上级解决;对于四不象成分弄不清者,不予解决。村民大会通过的地、富成分名单,报请上级批准后,出榜定案,并取得了群众同意,只出地主、富农及其改订户榜,不出全榜。

第四步骤,分配土改果实。在张榜公布地、富农成分户之后,随即进行土改果实的分配工作。分配的基本标语是:“农民团结互让,干部大公无私,目的有利于生产,方法民主协商,分配公平合理,结果群众满意。”为了做好土改果实分配工作,土改工作队按照入村以来了解掌握的土地、人口等情况,把没收、征收、倒回等应抽回的土地、房屋、牲畜、农具等财产逐户登记,另一方面召开假卖、假典、假分的地主、富农会,主要揭发地主不法隐瞒分散土地财产、妄图分化崩溃农民内部团结,破坏土改的罪恶目的,以擦亮农民群众的眼睛,提高阶级觉悟,并组织积极分子,将地主严加把守起来,防止他们进行破坏活动,而制定出分得土地、房屋、财物等人口的初步方案,交由群众讨论。经过自报公议,民主协商决定,制定出土地、房屋、财产分配方案,再经过党内和党外群众讨论通过。然后,召开地主、富农会议,颁布颁发:(1)没收每户地、富倒回农民之土地多少,归还农民多少;(2)没收每户地主之土地,多余房屋,多余粮食、牲畜、农具多少:(3)每户富农假分、假典、假送,弄假成真的土地交还给农民,其余土地财产合法保留。经过敌我双方争辩通过后,勒令地、富限期交出,有契约的土地交契约,无契约的土地交手续。

最后,召开村民大会公布,即将没收地主的动产(粮食、牲畜、农具等)分发给有关农户。并组织人员丈量土地,标定农户地界,确定地权,颁布土地证。

(三)土改过程。1951年1月初,地委派工作队来邳帮手土改,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布署全县土改,将地委土改工作队230人和县抽调培训的300多干部合编成5支工作队,分赴7个区,一个镇;在区、镇委直接领导下,进入乡村,开展土改。是时,县委的基点土改进入第三步骤,区的基点土改进入第二步,面上的土改逐步展开。

旧历年(1951年2月9日)关开始,土改运动与参军运动结合。土改工作组组织群众开展抱怨运动,即:一诉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苦,以提高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二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受奴役的苦,进而揭露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是走日本帝国主义道路,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达到入侵中国的目的。由此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动员广大青年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与此同时,土改运动与镇压反革命运动相结合,为了支持人民反封建斗争,保证土改的顺利进行,继1月15日邳县人民法庭成立后,2月15日,又成立了7个分庭,除官湖镇和二区合设一个分庭外,其余六区各设一个分庭,分庭由所在区、镇委书记兼任指导员,区(镇)长任正、副庭长。人民法庭是支持人民群众进行土改反封建斗争的有力兵器。

2月底至3月17日,县委认真学习研究了上级党的有关指示,尤其是地委对土改补充安排和地委土改两个月工作总结,结合本县土改具体情况进行认真严肃的检查,提出具体办法,除正面传达上级指示,批评缺点、树立标准外,在区乡干部及从事土改工作的干部中,开展控诉活动,进一步提高阶级觉悟,并对严重丧失立场,包庇地主及严重腐化堕落分子进行严肃处理,召开代表会议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并在代表会议上组织苦大仇深的农民进行抱怨,控诉的对象不局限于本地的地主,并且引发到日、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一切反革命分子身上。群众的抱怨是由人民法庭在开庭宣判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时,组织苦主上台控诉的。在土改期间,邳县人民法庭在全县开庭59处,判刑124人,处决116人,这就有力地支持了群众土改斗争。控诉斗争与法庭威力的有力结合,更进一步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因此,不仅鞭策了土改的顺利进行,并且在抗美援朝中超额完成了地委下达的3亿元(旧币)的捐献任务。有8000多名青壮年参加民兵,1086名青年参加国防军。

4、5月份,土改与剿匪、镇压、取缔反动道会门及抗美援朝相结合,进一步鞭策了土改运动的进程。全县大部分乡村很快就结束了土改第四个步骤,广大农民开始了紧张的春耕生产。由于地委工作队中的地委机关干部和沂南县的土改工作队人员调离邳县,而留下的其余地委工作队人员思想情绪波动,大多认为来邳的任务已经完成,有的考虑本身将到何处工作,有的想回家看看,有的说邳县经常受到水灾,决不留邳等。而本县干部由于存在依靠外来干部的思想,担心外来干部调走后,工作无法开展。县委针对干部中存在这些思想问题。及时召开县区干部大会,通过总结参军工作,开展评比,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并批判了一些错误思想,以不变干部思想情绪。会上,县委要求各区干部回区后,在区委领导下,在土改工作队中进行评比先进分子,批评落后,以不变干部思想情绪,积极投入春耕生产和救灾工作。会后,县委抽调一部分干部加强生救工作外,又集中大批干部,其中县委委员3人,分区委员以上干部15人,相当于分区委员10人,乡干32人,土改工作队队员50人,共110人,去加强六区土改工作,并结合完成501人的参军工作任务。

在“五一”游行中,县委将全县划分24个片,把经地委批准判处死刑的53名反革命分子别离押赴各片,召开宣判大会,到会群众25650人。宣判大会先由群众控诉他们罪行,再颁布颁发判决,予以镇压。进一步坚定了群众的革命斗志,有力地推进了结束土改的步伐。

但是,从7月下旬进入汛期,防汛任务繁重,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干部群众都忙于治水护堰。接着就抢收抢种,直到秋后,方得以全力进行结束土改工作。

四、结束土改

在结束土改中,县委通过传达贯彻地委关于结束土改的指示及分局关于三种类型乡村之分析,消除了干部中严重存在的“从头来,不然不象土改的样子”运动思想及因此产生的孤立挖漏网地主等一套做法,以及提升成分等错误做法。在领导方法上强调搞好基点,点面结合,均从检查入手,深入发动群众,掌握三个环节:一是向广大群众反复说明结束土改与发展生产的意义,结束土改的条件、作法。具体政策是消除群众顾虑,使群众明确结束土改的要求。二是按照调查研究掌握的材料,就事论事,弥补缺欠,消灭夹生饭,彻底摧垮封建势力,切实树立起群众之优势。三是在建乡建政中,采取补选或改选两种方法,对群众进行民主教育,认真选拔积极分子加强领导力量,教育干部,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树立民主作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由于这样,土改工作队人人掌握了结束土改的政策,明确了要求和做法。入村之后,通过宣传教育,发动群众,深入调查情况,认真检查,挖出了漏网逃亡的地主,没收其土地财产,纠正了错划地主的农民,清理了村干和民兵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同时,按照群众要求,返回了部分干部多占的土地,连同没收漏划地主的土地,一起分给少地的农户。最后向农民颁布了土地证(此项工作面广、量大,拖至次年春全部结束)。县委组织了三个检查组,分赴各区通过对其中15个乡进行检查,结果符合五大标准与五大要求。到年底,全县土改基本结束。

五、土改成绩

当时,邳县共是7个区,87个乡,459个村,人口约277254人。在地委的关怀与帮手下,县委带领全县人民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结束了土改任务。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政治上,在土改中,经过控诉斗争、法庭斗争和严厉镇压反革命、取缔道会门,参加斗争的人数101538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36%;批斗1780人,逮捕了1068人,处决了319人,缓杀14人,判刑552人,收缴枪支46支,彻底打垮了封建地主阶级。雇贫农形成了力量,树立了优势。

(二)经济上,彻底没收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计土地84858亩(其中含非耕地6274亩),房屋14607间,耕畜1936头,农具16704件,粮食1572882斤。土改结束后,贫苦农民分得了一些粮食。各阶层平均每人占有土地:雇贫农3.12亩,中农3.93亩,富农4.27亩,小土地出租2.77亩,地主2.06亩。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贫苦农民分得了一些粮食,加上社会互济,上级救济,基本生活有了保证,社会安靖,因此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这就有力地鞭策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了乡级党政委员会,党团员发展到3906人。群众组织建立起来,被组织起来的成年群众95861人,占全县人口的33.89%,加上18岁以下的儿童,约占全县人口的45%。在结束土改中,清出多占土改果实567户,计退出土地3021亩,房屋25间,牲畜5头及部分粮食,达到了干群的团结,并对被侵犯中农利益的土地235亩,房屋7间,牲畜5头,都作了适当的补偿,巩固了农民内部的团结。此外,还处理了本质不纯的干部,这就改善了干部的民主作风,从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四)整顿发展了乡村政权和民兵组织。一年来,除动员1122人参军外,还发展民兵7045人。清洗乡干11人,村团干部137人,民兵368人,合计513人。这样乡、村政权建立健全起来,纯洁与发展民兵组织,有效地担负起保卫生产和社会治安的重担。

六、经验教训

邳县的土地改革总的来说是健康的、正确的、成功的,主要经验教训有三点:

(一)认真学习,掌握党的政策原则,吃透上级党的指示精神,把党的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保证。邳县进行土改晚,干部少,灾情重,在土改开始并没有充分的思想、组织准备,当土改大军从各方面会合时,县委及时加强领导,组织全党(尤其是自身)加强党的政策原则学习,认真分析情况,从运动中抽调能力强的干部加强基层工作,迅速取得经验,以指导面上工作,才使土改运动正常开展。不外,在土改开始时,由于领导上的盲目性和小资产阶级的暴躁情绪,忽视政策文件的学习,没能将大胆发动群众的方针渗透到各方面,机械地划时间、赶步骤,致使第一阶段土改走了弯路,这是一个教训。

(二)在整个土改运动过程中,在地委领导和帮手下,县委高度重视,组织全党干部学习掌握政策,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尽管在土改中某些方面一时出现政策不统一现象,如对地主土地先留后分、个别地方和平分田、打人等不符合政策现象,但是均能予以及时纠正。

(三)开好代表会是贯彻党的政策、密切党群关系最有力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类型代表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基本方面。在代表会召开中,事前准备工作要充分,代表既广泛又具有代表性。会议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会议内容要在群众中充分酝酿、讨论、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这样,才能使群众的行动付之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37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