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我在共和国哺育下成长(作者:杨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9-17 07:4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9-17 07:46:04 2791 0 看楼主


我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当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之时,我是参加乡村开国庆典的11岁的六年级小学生,到今年共和国走过极不平凡的70年,迎来建国70周年华诞之际,我也从懵懂少年成为健康的耄耋老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党的 “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重在表现”的政策又涌上心头,我是在共和国哺育下成长的啊!

在共和国诞生之日,就受到父老乡亲的厚爱。他们没有因我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对我歧视另眼相看。当年10月,学校放两周的秋忙假,我的家乡山东省邳县二区要有文化的人“帮征”——到区里填写公粮单。村农会主任和村长韩友良姑爹、顾启友表大爷就推荐了我,先到乡里报到,和其他七八个乡贤名儒一起到区里报到,我是最小的娃娃兵,不少人已经是我的爷爷辈了,填公粮单,要能写会算(用小毛笔填写,打算盘),我初生牛犊不怕虎,连区长也没小看我。因为从小就用小毛笔写作文,填写没有困难,打算盘就不容易了,当时,一斤是十六两,不能一两一两的加,要把一斤先换算成两,一两是六二五,二两是一二五,三两是一八七五,4两是二五······一直要记到十五两,在算盘上迅速地加,三个人一起打,两个人打的一样才算对,你要跟得上才行,这是严峻的考验。我跟着练两天,就能跟上了。

大家是8个人吃围餐,主食是很厚的高粱煎饼,我一顿只能吃半张,菜基本是两样,一面盆辣椒炒粉丝最辣,或一面盆辣椒炒罗卜还可以,享受供给制,和区长一样待遇,每人每天4斤黄豆,这样的集体生活过了14天,完成了帮征任务。最后区里请客,吃大鱼大肉和白馒头。每人结余大约20斤黄豆,我背不动,叫奶奶帮我背到集上卖掉,买了黧叽布,做了一身棉衣的面子。

在帮征期间,丁如浩区长,对我很亲切,看我只是小学生,就亲切地对我说:杨玲,你还要上学。我说:区长,我家困难上不起。区长说:有困难找我。我说:区长,我记住了。

1950年小学毕业,家里有年迈有病的奶奶和两个叔伯小弟妹,只有小脚母亲一个人人干活,我就辍学帮母亲干农活,推小土车,耪高梁,什么活都干。到1951年初冬,土地改革结束,要给家家户户发土地房产证,县里要培训填写的辅导员,要各区乡派人到县府所在地学习5天。这次村里又推荐了我。在一个飘雪花的日子,我背着旧棉被,穿着旧棉袍踏雪去区里报到,在区文书陈庆瑞带领下到县里报到参加培训学习5天。回到区里再分到各行政村指导填写。丁区长关心地问我:回本村还是到哪里?我说不回本村,和大家一样分吧。

我们全乡大约七八个人都分到白布乡授贤街驻地,指导各村填写。我们吃住在房东周天武家,白天入村,有一次组里教我一人到约十里远的下河东村去检查指导,我受到村干部和填写人员的欢迎和热情招待。三个星期完成任务。这次仍是供给制,每人每天4斤白面,生活大有改善。最后结余的面粉在集上卖掉,每人分3元多钱。这两次干的都是政策性很强的革命工作,是党和共和国对我的信任和培养,令我终生难忘。

激情岁月读初中。1951年底邳县师范招收初一新生的信息,是小学同学顾春祥告诉我,要我和他一块去报考。我说:我有两年没拿书本了,考不取;再说家里困难,考取也上不起。我连钢笔也没有。他说:我给你钢笔,你陪我去考行吧?他是我很要好的同学,我就答应了他,因为我有几块钱,不要向家里要钱。他可能因为耳朵有些聋,没考取,我却考取了。看过录取榜回家和奶奶、母亲商量上不上,她们虽然不识字,还是叫我上。

母亲带我到亲戚家借旧课本,告帮粮食磨煎饼。我想起丁区长的话,先后到村里、乡里写了困难证明,再到区里找到丁区长。丁区长听说我考取初中,高兴地说“好,区里证明你有困难,学校可以减免学费,还能享受助学金。你要好好学习。区长的关怀和鼓励,使我增加了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入学时大雪纷飞,积雪盈尺,我和一位本村的同学、表兄背着衣物、煎饼,提着小菜罐,在风雪中艰难跋涉,走了数小时,走到25里远的学校报到,开始了中学生活。

共和国初建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节衣缩食,兴办教育。我经学校评议,免了学费,享受二等助学金,每月可领4块5角钱。大家今天看到这个钱数,还不够吃一次早点呢,在那时却可以买几十斤小麦,推磨烙煎饼就够我一个月吃的了,解决了生活困难。毕业时改为秋季事业,提前一学期在1954年7月初中毕业。在学习期间,我们给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写慰问信,关注战争情况,听归国的赴朝慰问团报告。努力学习,尽管我用旧课本,各科成绩仍然优秀,在年级两个班名列前茅,所有课程都在90分以上。暑假和大家报考运河师范,我却名落孙山(30年后,听知情人说文化合格政审除名)。当时党号召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炼红心,山东树立徐建春为典型,江苏树立董加耕为典型,我出身不好,更应该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脱胎换骨改造自己,心中没有别的考虑就回农村参加劳动了,

安心务农,不再考虑继续读书的事。到1956年春天,歪打正着考取徐州专员公署师资短期训练班。踏上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起点。

师资短期训练班招生的信息,是一个和我同龄的残疾表叔告诉我的,要我陪他到县府驻地运河镇报考,报名费,乘火车、吃饭等费用他全包,这样的好事我还能不答应么?当时招生100人,学习时间3个月,国家管吃,不要花一分钱。报考700多人。这次表叔因残疾没考取,我又考取了。分班后班主任戴老师委我学习委员的重任,我受宠若惊。后来问戴老师才知道, 700多报考的人中初中毕业生只占一少半,小学毕业生占多半,我考取是很正常的了。运河师范多位老师兼课,我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因为初中毕业辍学期间,曾在本村大顾村完全小学当代课教师3个月,还帮一位六年级语文老师改作文,帮地理老师画地图等,打下初步教书育人的基础。

短期训练班结业在家等候分配,到暑后开学时,等到的通知是到邳县运河中学报到,上一年速成师范班,简称速师班。上速师班不要花钱,我就到运河中学报名。当年运河中学招收高中两个班,初中两个班,速师两个班,从师资短训班转入一个班,在徐州地区招生一个班,我分到乙班,班主任王家贞老师,又委我学习委员的重任。我在班里受到班主任的极大信任和赏识,几乎成了班主任助理,还是算术课代表、学校黑板报通讯员,黑板报每期上都有我的稿件发表。我在班里年龄小,成绩最好,我的课外读书笔记,被语文老师借阅作教学参考资料,体育达到劳卫制标准,德智体全面发展。

毕业后分配到岔河区中心小学,工作两年,教学成绩突出,汉语拼音、普通话教学总结,被县教学研究书汇编到教学经验集中,参加帮助党整风大鸣大放,立场坚定,没有错误言论。

1969年暑后调到邳北最大的红旗公社中心小学官湖小学,参加共和国十年大庆,普天同庆,举国欢腾。我包教一年级语文算术,当时生活已很困难,不忘初心,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一心扑在工作上。学期末,县教研室抽考,语算平均取得接近99分的优异成绩,被命名为“双百分班”。自己动手搞桌凳改革,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公社评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参加邳县1960年初首届文教群英会,并在大会上发言,邳县广播站广播稿称为邳北教育的一面红旗,广播“学杨玲,赶杨玲”的口号,家喻户晓。这是党和政府给予我最大的荣誉,我下定决心,要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再创佳绩。

1960年暑后,建国时的丁区长已调任邳县文教局局长,把我调入邳县唯一的实验小学——邳县运河小学。当时江苏省要搞五年制小学教学改革试点,改低年级通过阅读分散识字,为集中分类识字,识字量由第一学期250多字增加到700多字,阅读量也加多加深,学时由45分钟缩短为35分钟。算术改为数学,引进未知数x。实验班一共三个班,我教其中年龄都在7周岁以下的重点班,我任低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真正的重任在肩。

为了搞好教学改革,我的每月工资为29·5元,节衣缩食,自费订阅《红旗》、《人民教育》、《江苏教育》3种杂志,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学习北京景山实验学校、辽宁黑山县学校集中识字和指导学生写“放胆文”等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人民教育》敢峰的教学随笔《一杯水和一桶水》等,并作读书笔记或摘抄,学习《毛泽东选集》和小红书《毛主席语录》及《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文艺作品,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从1960到1963年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生活艰苦自不待言。有人听说新疆、东北生活条件较好,在内地坚持不下去,就往外地跑,学校同事就有一人跑到新疆,有一个亲戚也跑到新疆建设兵团奎屯,他们也曾劝我和他们一起去,我有个在东北某农场的女学生写信叫我去,我当时尚未结婚,但我都拒绝了,我要坚守养育我的一方热土,报答给我厚爱的父老乡亲,不能辜负共和国的培养教育,和他们患难与共!再此期间,我的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为“教改红旗手”, 县优秀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受到表彰和奖励。

运河师范附属小学为了加强师资力量,范季同校长到文教局点名要我等8人,1963年暑后我调入运河师范一直工作到1974年7月。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文革中,自1966年8月到1970年底,5年时间以莫须有的罪名挨整挨斗,我想得开。因为我出身不好,又有那么多荣誉,个别人怎会不羡慕嫉妒恨?尽管剥夺我教书育人的权利,那只能是暂时的,到1968年我虽然不当班主任,解除在校劳动,可以做科任教师,用自己的编制技术教学生学工,编织芦席。

197I年新学期开始,我的教师权利完全恢复,担任班主任,教语文和体育,在文革中积蓄的潜能迸发了!我不仅做好本职工作,把班级带成蓬勃向上的集体,还以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组成代表队,在风雪严寒的冬天,在露天的大操场训练广播操,代表运师附小参加县城4所中小学广播餐比赛,获得冠军。1973年作为邳县男子小篮球队教练,在农村的妻子既参加生产队劳动,还带4个孩子,最小的儿子不满一周岁,我在暑假一天也没回家,10个小队员吃住训练在学校。该小篮球队参加比赛,获得徐州地区东四县冠军,徐州地区亚军,因为年龄没有虚假,技术过硬,代表徐州地区参加苏北片比赛,荣获季军。为徐州地区和邳县争光。

徐州地区徐塘发电厂1974年创办职工子弟学校,缺少教师,我调入徐塘发电厂,参与办学,担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教语文,兼教全校5个班体育,兼任全校语文教研组长, 做学校的宣传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工作做好,到1980底调出,12次评为厂级先进工作者,两次评为工会工作积极分子,一次评为优秀教师,出席邳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代表大会。

1976年是中国人民大灾大难难忘的一年,元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不到半年时间,开国元勋朱德委员长与世长辞,7月28日唐山发生八级以上大地震,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化悲痛为力量,共和国不屈不挠,继续前进!

于无声处听惊雷。1976年10月,党一举粉碎了作恶多端的“四人帮”,亿万人民奔走相告,神州大地一片欢腾,欢呼这一意义重大的胜利!共和国从此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时,徐塘发电厂职工子弟学校,已从一个5个班级的小学发展为小学到初中的学校,我教了三年初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了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我报名参加徐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学习,除在学校自学还定期到徐州参加每月一次面授。后因搬家、盖房子,没能参加毕业考试,造成遗憾。还积极参加邳县、徐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外出听课,交流教学经验,通过以上学习、教研活动,填补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中学语文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转折点,兴利除弊,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广大教师摘掉臭老九的帽子,1981年初邳县教育局把我调到江苏省运河中学任教,她是1980年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我在运中一干就是14年,直至退休。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多有不自满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我在1981年初到运河中学任教,学校教师大多是邳县教师中的佼佼者,大多是本科学历,连我中师学历的只有几个人,我有自知之明,其实我连真正的中师学历也算不上,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走上讲坛,任初二年级(毕业班)班主任,教语文,在年级7个班中,该班差乱有名。报到时,我和学生逐个谈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心里,第一篇作文题是:《老师,我对您说》,经过一周改选班干,全部改选,新班长王连夫兼体育委员,班里很快树立起正气,从开学到毕业只有110天,在这短暂的日子里,大抓纪律,引导学生学雷锋多做好事,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班级面貌日新月异,乱班不乱了,差班不差了,全校师生都说5班变了,毕业时上升到中游。

1981年暑后任初一2班班主任,教语文,积极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与此同时,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女排见行动,学雷锋,学张海迪,学英雄见行动,学生坚持做好事,德育领先,学习体育成绩日新月异,成为团结向上的集体,先后被评为红领巾“双读”活动全国先进集体,徐州市优秀班级,我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运河中学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在1984年初三时评为江苏省中等学校创三好先进集体。

在运河中学期间带5个班,有一个被评为《中学生》杂志阅读全国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奖励,一个被评为邳县、徐州市优秀班级,我被评为少先队徐州市优秀中队辅导员,共受到奖励表彰19次之多,多次出席徐州市、邳县优秀教师代表大会,并在大会发言。

我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工商个体户风起云涌。退休后和家属开了个体书店,在邳县也是第一家个体书店,以优质图书、诚信经营,从全国各地选购图书、杂志、教辅资料,很快受到读者、师生的赞誉,红烛书店名声雀起,为邳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再做贡献。

古稀之年真正赋闲,交友、旅游、笔耕不辍,从2007年至今,已出个人回忆录、散文集三本,在多种刊物、网络文学发表上百万字,被百度网、黄埔网转载多篇。二女儿为侨居巴黎的油画艺术家,我在2016年当选为邳州市侨联副主席,全心全意为归侨侨眷服务。

我的身上传承着父辈的爱国基因,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父亲1935年国难时高中毕业,热心报国,投笔从戎,考取航校飞行学员,1937年寒假回家,从此未回。我在1937年10月出生,父亲为儿子起名“凌空”,直到2007年二女儿的朋友从黄埔网查找到她爷爷的信息:一位黄埔军人,黄埔军校成都十五期步兵科,1938年1月入伍,1940年7月毕业,时年22岁,后又从四川档案馆、中国第二档案馆等查到父亲的档案,毕业通讯录,毕业照片,1946年西安传来噩耗,父亲病逝。

我是抗战时期黄埔军人的后代,伟大的抗战精神,我要继续发扬光大,在有生之年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共和国对我的哺育,把我培养为共和国奉献終身的一位人民教师。为祖国统一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279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