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堂语文课折射出的教育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2-6-11 08:13:13 4712 0 看楼主
一堂语文课折射的社会现实

兼谈当今思想教育遇到的困惑

文/冯遵慧



一位青年教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它很适合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自己也没有看答案,就出给了学生。

题目是这样的——

40年前的一个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还抱着孩子,胳膊上又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自己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班长说:“这个男人是人贩子,想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女人长得漂亮,男人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着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学习委员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是要收费的。”

老师继续启发道:“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略显得意地说:“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听了讨论结果,他对大家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因为那个男人学雷锋,他不仅无偿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家。”

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纷纷说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之后他缓缓地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40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做过如今看来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学雷锋。”

学生个个一脸茫然。

我们过来人都知道,老师念的答案和老校长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40年前的社会确确实实就是那样的。

再来看看孩子们的回答。每个人的回答,包括那个调皮鬼的回答,都是认真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是想得到老师肯定的。然而,又都是让我们感到痛心的。究竟是谁之过?显然责任不在孩子,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孩子的思维!

像见到老人倒地不敢扶之类的现象,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而形成这种社会风气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病人已经死亡,再被家人抬到医院里闹而获得赔偿的有之;学生因家庭矛盾或心理疾病在学校跳楼而获得赔偿的有之;社会泼皮无赖无原则上防而获得赔偿的有之;教师因管教顽劣学生而丢了饭碗的有之……诸如此类,如果是个人行为也就罢了,可令人遗憾的是,几乎件件都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解决的。如果有人提出质疑,得到的回答堂而皇之:为了“平息舆情”和“社会安定”!

正是在这样的“舆情”控制下的“安定”社会里,正义、公理、公德、公序良俗等等,就渐行渐远了。于是,出现上文中孩子们那样的答案不仅不足为奇,而且是必然的了。

可是,当“学雷锋”之类行为被学生不理解,甚至视为笑谈时,我们今天的思想教育究竟如何开展,这是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深感痛心而又困惑的。

(2022年6月9日)



邳州图话

乡村 文化 文学 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71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