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司令部旧址——邳州市铁佛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这就是土土 发表于 2023-5-3 19:5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这就是土土
2023-5-3 19:53:59 22283 2 看楼主
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司令部旧址——铁佛寺

(中共苏皖特委、苏皖纵队驻地旧址)

李文娟




铁佛寺旧址(木西 摄)

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简称陇支)是抗战时期苏北地区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武装。他们诞生于邳县(今邳州),以邳县为中心,纵横驰骋于陇海路南北、大运河两岸,打日寇、歼伪顽、灭悍匪,威震苏鲁皖;他们的征战轨迹北到山东临沂、郯城,南至洪泽湖,西起徐州、铜山,东到灌南、东海,掀起了苏北、皖东北地区的抗日高潮;他们从最初的300人队伍仅用一年多时间发展为7000人的抗日劲旅,成为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其后续部队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舟山、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军功累累,战绩赫赫,用热血谱写出一部悲壮的、可歌可泣的光辉战史。
陇支战斗在邳州近一年的时间内,邳北的铁佛寺是其司令部的主要驻地,铁佛寺一带也是邳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在陇支强大武力的支撑下,铁佛寺一度是中共苏皖特委、苏皖纵队、邳县县委、邳县抗日民主政府、邳县青年救国团及抗日义勇队、邳县独立团、邳县抗日游击总队等我党、政、军机关驻地;当陇支离邳南下皖东北后,其后方司令部仍驻于铁佛寺(司令员杨信、参谋长张炯)。



铁佛寺小学教室(原陇支随营学校旧址)

铁佛寺旧址现位于邳州市铁富镇镇北村。铁佛寺之名缘于一尊大铁佛,据说在元末明初之际,铁佛寺一带原称为“武河集”,后于武河大水中漂来一尊巨型铁佛,人们便建了一座寺庙将其供奉起来,寺庙即称“铁佛寺”。因铁佛寺香火盛极一时,百姓口中的“武河集”逐渐演变为“铁佛寺集”,铁佛寺所在的村子被称为铁佛寺村(后称铁富村,现属镇北村)。民国时期,铁佛寺一带划为邳县第七区,区公所在铁佛寺村。抗战期间,国、共各党政军机关齐聚铁佛寺。
解放后,铁佛寺属邳县第三区(艾山区)。1955年,附近的铁佛寺小学搬入铁佛寺中,并增建了部分教室;同年6月,第三区改为铁佛寺区。1957年撤区后先后改为铁佛寺乡、铁佛寺人民公社,1965年改为铁富人民公社,“铁佛寺”一名逐渐为“铁富”所替代。1993年,原铁佛寺小学搬出铁佛寺,在现铁富镇中心小学位置新建校舍,铁佛寺原址变成了村民庭院,今
已无人居住,尚存部分房屋和一段长数十米的灰砖围墙。



铁佛寺旧址(木西 摄)

1938年12月21日,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在邳县许楼村(现属新沂市)成立,苏北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武装就此诞生。纵队任命钟辉为陇海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梁海波为副司令员,李浩然为政治部主任,张震寰为政治部副主任。部队由邳县抗日义勇队和睢宁独立大队以及铜山抗日游击队共300余人组成。陇支成立后,钟辉司令员认为许楼为四战之地,不利于军队的安全隐蔽与训练,于是率队前往群众基础更好、地理条件更优越的邳北铁佛寺,铁佛寺遂成为陇支司令部驻地。
陇支以铁佛寺为中心,先后驻军邳城丁场、戴庄倚宿、泇口埝、四户等地,与日、伪、顽、匪进行游击斗争,先后取得了夜袭老滩、攻占泇口埝、奔袭宿羊山、官湖阻击战、粉碎四路围剿、两克邳县城、两打沙滩等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伪顽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邳县人民的抗日决心。铁佛寺一带迅速发展为苏北地区稳固的抗日根据地。陇支在这里办起了随营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党培养了一批思想先进、军事过硬的青年干部;陇支的宣传队四处张贴传单、编唱快板宣传抗日;周边老百姓动员起来担任警戒、查路条、送情报。在陇支的影响下,邳县铁佛寺抗
战氛围浓厚,人们抗日热情日益高涨,被称为淮海“小苏区”,从而吸引了苏北各地爱国青年纷纷前来铁佛寺寻找党组织,义无反顾地加入抗战队伍。



陇海南进支队驻地之一——邳城丁场村(木西 摄)

陇支同时在淮(阴)、淮(安)、涟(水)、泗(阳)和东(海)、灌(云)、沭(阳)等地区发展梯队武装,建制规模不断扩大。从1938年底至1940年9月,陇支曾辖有约9个直属军政机关,先后成立了约10个团、3个先遣梯队、5个独立营、7个大队。著名的运河支队的前身运河大队、淮涟泗地区的淮河大队、东灌沭地区的云台大队等都属于陇支的战斗序列。因此,在邳县范围之外的鲁南苏北以及皖东北地区,陇支队伍亦遍地开花,抗日反顽斗争不断打响,有郯城的李庄战斗、灌云的五里槐伏击战、涟水的洪码血战、泗县的大柏圩战斗等,令日伪顽闻之色变。
1939年9月,陇支归属苏皖纵队(江华任司令员兼政委)领导,改称“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并随苏皖纵队机关南下开辟华中根据地。在皖东北地区,陇支经过张山口阻击战和归仁集血战等战斗后,损失颇重,于 1940年2、3月间重回邳县铁佛寺进行修整,得到了栗培元领导的邳县游击总队等队伍的有力补充;4月,兵力充足的陇支再度受调南下。1940年6月,陇支与孙象涵率领的苏鲁豫支队第七大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此时的陇支,已从最初两个营的游击队成长为7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同年9月,陇支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张爱萍、政委韦国清)。至此,陇海南进支队完成了开辟淮海地区的最初使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苏皖纵队机关到达邳州的第一站——呦鹿山(木西 摄)

之后,八路军五纵三支队先后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九旅(7、8、9三团依次改为25、26、27团)、新四军四师九旅、山东野战军二纵九旅、华东野战军二纵六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二十一军六十三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步兵第六十三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六十三师,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舟山战役、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这支部队发扬了陇支艰苦奋战、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曾获得“常胜九旅”的美誉;而以原陇支主力为主的九旅第26团在经过著名的朱家岗血战后,被师长彭雪枫称为“钢铁26团”,享誉全军。



陈毅、张云逸与九旅干部合影

在长期的革命洗礼中,这支队伍走出了张爱萍、韦国清、江华、李干成、钟辉、吴觉、孙象涵、李浩然、张震寰、严光、杨纯、李光军、张克辛等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而人们更不能忘记的是那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陇支烈士,他们有梁海波副司令员、汤曙红团长、团政委张芳久、支队后方司令部参谋长张炯、滕玉荣营长、武广春营长、王道明营长、朱洪滨教导员、汤良智营长、大队长张石英等,以及整个苏北地区的烈士千余人(含邳县籍200多人)。
今天,陇支并没有被历史淹没,而是一直延续着它的英雄基因。八十五年来,这支队伍多次转隶,现已改编为中国武警部队,守卫在祖国的边疆,一支为驻守在青海黄南州的武警青海总队机动二支队(原武警63师188团,即原九旅26团),一支为驻守在甘肃平凉的武警第一机动总队九支队(原武警63师187团,即原九旅25团),在他们的军史档案里,铭记着一个最初的名字——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
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是一支在邳州的热土上战斗并成长起来的队伍,是邳州人民用热血与信念支撑起来的队伍,是一支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部队。邳州铁佛寺作为这支红色血脉的源与根,永远值得邳州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参考资料:《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赵连军编著。《钟辉与陇海南进支队》,钟绍俊著。《从陇海南进支队至一八八团——我的军旅生涯》,王鸿胪著。《军旅生涯——曹石亭回忆录》,曹石亭著。《邳县志》(1995版),《睢宁县志》(1994版),《宿迁县志》(1997版),《灌云县志》(1999版),《泗县志》(1989版),《新沂县志》(1995版),《沐阳县志》(1997版),《泗洪县志》(1994版),《淮阴县志》(1996版),《铜山县志》(1993版)。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我爱马天宇啊 发表于 2023-5-3 19:55:28 | 只看该作者
资料祥实,更多邳县抗战史料,参看《邳县文史资料选辑》丛书,还有张元栋编著的《红邳县》[赞][赞][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Lt桂马_holy 发表于 2023-5-3 19:57:22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Lt桂马_holy
2023-5-3 19:57:22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这就是土土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2283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