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苏北城市如何“孕育”独角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3sam3m6og3 发表于 2023-5-9 18: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3sam3m6og3
2023-5-9 18:20:05 5383 0 看楼主
近日,光刻胶领域的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6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中平资本、国开科创领投,武汉泽森资本、浑璞投资、云晖资本等11家机构跟投。这家坐落于邳州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投后估值在70亿元左右,成为新晋独角兽。无独有偶,在徐州博康之前,2022年,徐州还孵出当地首只独角兽企业鑫芯半导体。
地处苏北的徐州,过去留给外界的印象更多是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偏重,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水泥、建材等作为传统产业。然而在“硬科技”的半导体赛道,越来越多投资人涌向徐州,让这个曾经“存在感”不强的城市成为新兴的半导体产业聚集地。那么,徐州是如何做到的?
“邳州半导体产业布局在当时算是超前的。”邳州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徐州博康创始人、土生土长的邳州人傅志伟瞄准光刻胶领域,决意将生产基地设在家乡徐州;2012年,历经数千批次试验,傅志伟团队最终攻克了一系列关键难题。
好风凭借力。2013年,在邳州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专家赵超博士与时任中科院微电所所长叶甜春的建议下,邳州制定了半导体材料和装备产业发展战略,计划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先期发展重点,后期向半导体设备产业延伸,打造行业有影响力的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特色基地。此后,包括国内唯一研发生产磁存储器刻蚀机、薄膜纳米孔径分析仪的企业在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接踵而来,在邳州生根发芽。
十年来,邳州见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证着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蜕变,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今年2月23日,邳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这是苏北县级市首家,也是唯一的半导体行业协会。截至目前,邳州已汇聚56家高科技“芯片”企业,形成了5条特色产业链条,创造了“9项国内唯一”,2022年邳州半导体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39.21亿元,成为邳州6大主导产业之一。
2022年1月,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鑫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过10亿元的A轮融资;同年9月,江苏上达半导体有限公司宣布拿下7亿元A+轮融资;同年12月,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3亿元增资扩股……放眼整个徐州,“苏北第一城”在新兴产业上的实力正日益凸显。
徐州在半导体领域的建设,离不开产业基金的推动。早在2018年,为支持徐州市半导体产业发展,徐州市产业引导基金发起昊芯半导体产业基金及徐州睿芯电子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44.1亿元,成为当时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单笔最大出资。该基金专项支持鑫芯半导体项目,由此才催生出了徐州首只独角兽。2019年,徐州就已投资300亿元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之后市产业引导基金又发起设立徐州中科芯韵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规模2.005亿元。
悄然间,一个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在淮海大地上初现轮廓,徐州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不久前,徐州也加入招商浪潮,在赴上海开展招商活动时,徐州围绕绿色低碳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拜访重点企业,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户徐州。
撰文 | 沈佳暄
图片 | 视觉中国
出品 |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主编 | 付奇 编辑 | 许愿
来源: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3sam3m6og3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38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