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我心中的火焰——邳州市作协采风活动侧记 | 孙兰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w136k9f3w 发表于 2024-10-22 17:4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w136k9f3w
2024-10-22 17:46:43 10179 0 看楼主


10月20日,我随同邳州作协参观了三个红色教育基地:戴庄镇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馆、岔河镇良壁农耕博物馆和蓝印花布艺术馆,以及邳州沙沟湖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
]参观每个教育基地,都感触多多,印象颇深。这次采风活动,能写许多文章,或追溯过去的峥嵘岁月,或表达对伟人、英烈的崇敬与怀念,或表达对有心人的感叹与敬意,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要想写好诗文,弘扬正能量,激发人鼓舞人,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修养高尚的品格,传承红色的基因,就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生活,有故事,有情怀,有责任感。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交益友,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担当,感恩遇见,感谢有你,我们要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多思考,勤动笔。只有这样,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前进,健康成长。
邳州作协举行采风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此。
10月20日,邳州市作家协会组织会员20人,举行红色采风活动,我作为新沂特邀嘉宾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8:40,我们驱车首先来到了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近两个小时,由解说员带领我们参观了纪念广场、鉴池,重点参观了纪念馆。通过观看文字、图片和实物,以及听精彩的解说,让我们感受到那27天我军与日军战斗之惨烈,感受到英雄们炽热的爱国情怀,他们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光辉事迹,就是难忘的红色记忆!
我们还参观了战壕遗迹、禹王庙等主要建筑和场所。
10:50,我们驱车到达邳州市岔河镇良壁村王如坤老师的个体“农耕文化博物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看了不禁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
王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收藏50年,藏品万余件,时间跨度7000年!农耕博物馆里,物件繁多归类存放,按照时间有序排列,既可供人参观学习,又可供人实物研究,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农耕生活、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我们惊奇地看到,这里就是一个农耕文化园。在这里真能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有写不完的主题,有写不完的题材,甚至有许多物件都可写成一篇好文供人们欣赏与研究。
12:30,我们步行5分钟,来到了王老师的“蓝印花布艺术馆”。
我们看到,他的许多蓝印花布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改进创新,挂在墙上,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作品。而用蓝印花布衍生出来的艺术品,如,虎头帽、十二生肖、布老虎、蓝香包、蓝布巾,等等更是让人喜爱,让人大饱眼福。
邳州蓝印发布,2009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王如坤被命名为该项目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他也是祖传蓝印花布第五代传承人。
王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蓝印花布的特点和制作过程,特别讲解对创新的理解和应用。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邳州蓝花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儿女投资百万元,建了楼房、染房,开办了“蓝印花布艺术馆”,设立了多个展厅,涉及印染、参观、研学、传授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前来参观研学的学生、教师、教授、学者、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的友人络绎不绝,国内有数10家报刊、电视台媒体进行过报道。
蓝印花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宣传,值得继承和弘扬。
参观过后,邳州作协冯宪科、吴建芳前任和现任两位主席举行揭牌仪式,将“省级非遗蓝印花布艺术馆文学采风创作基地”的匾牌授予了王如坤老师。
吃完中午饭,我们来到邳州“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已经下午3点多。
这个红色展览馆,是魏方同志个人出资筹建,位于邳州市沙沟湖水杉公园东门,近80平方米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
我们来到展览馆受到了魏方同志的热情接待。
在馆内,我们看到展出的大量的毛主席塑像、像章,以及上世纪普通群众生活用的瓷器、摆件等2000多件红色藏品,这些都是由当地收藏爱好者魏方出资筹备的。
魏方同志带我们一边看,一边讲解:展览馆共分为“伟大历程”“光辉岁月”“逐梦新时代”三个章节。“伟大历程”主要由瓷器及摆件等藏品组成,瓷器及摆件上呈现了毛泽东不同时期的画像;“光辉岁月”主要通过像章、图书、画像、版画等藏品,呈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化生活;“逐梦新时代”主要由电话、汽灯、酒壶等老物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邳州的城建发展照片构成,展现了邳州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5:00下了零星小雨,而我们的兴致未减。参观展览馆之后,举行揭牌仪式,吴主席将“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文学采风创作基地”的匾牌双手送给了魏方同志后,讲了参观后的感受,和希望会员们今后要常到红色展览馆参观学习,采风写作,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魏方同志表示,邳州作协把红色展览馆作为文学采风创作基地,是对他创办展馆的肯定,也是对他的鼓励与支持,他表示真诚的感谢!他表示,愿意提供方便,欢迎各位作家老师今后常来此基地采风创作,写出更多佳作,供人们欣赏,启发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斗志!
红色,它深藏着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荣耀,目睹了国家的兴盛与民族的重生。它如同我们内心不灭的火焰,是信仰与力量的源泉。让我们并肩前行,在红色旗帜的引领下,共同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w136k9f3w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017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