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态打底·文化铸魂:邳州古村落的“四维振兴”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41g3zv8lq 发表于 昨天 1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41g3zv8lq
昨天 13:45 209 0 看楼主
在邳州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古村落如同一颗颗明珠,串联起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近年来,邳州市以“保护优先、活化利用”为原则,将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特色发展之路。

占城镇

生态打底、产业融合

让古村“乡愁”变“钱景”

初秋时节,走进占城镇山上村,青石板路蜿蜒伸展,百年古树枝繁叶茂,修缮一新的白墙黛瓦与知青旧居的斑驳墙面相映生辉。这个曾经因交通闭塞、人口外流而日渐凋敝的古老村庄,如今成了周边游客争相打卡的“生态后花园”。



“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年轻人只能外出谋生。”村民赵会华回忆道,过去村内垃圾遍地、旱厕林立,连收粮的商贩都不愿进村。如今,随着政府主导的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村庄道路全面硬化,河道清淤整治,40亩樱桃园和露营基地相继建成,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更让“归乡潮”成为新风景。

“我家老房修好后重新入住,孩子们也愿意回来发展了。”赵会华笑着说。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这些曾经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想着回到家乡创业,利用村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村民索杰是返乡创业的代表之一。他将自家宅基地改造成樱桃园和露营基地,年收入超过20万元。“游客可以体验采摘和露营,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索杰说。

据介绍,村里还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吸引城市游客体验磨豆腐、打年糕等传统技艺,让“乡愁”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



山上村的美丽蝶变,始于对传统资源的系统梳理。作为江苏省特色传统村落,该村依托知青旧居、蘑菇峰、黄草山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与人文资源,正积极推进南部文旅开发项目,着力打造“农业+旅游+健康”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真正实现“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我们以‘生态宜居为基础,产业兴旺为支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民宿集群、建设中医药研学基地,串联周边古村落打造生态旅游环线。”占城镇城建办工作人员刘芳铭介绍。

据了解,山上村依托知青旧居等资源,发展农耕体验、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万元提高到如今的3.5万元。

土山镇

红绿相映,文化铸魂

让古镇“历史”焕“新生”



土山古镇的保护开发则呈现出另一种模式——历史文化与红色基因的融合传承。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因《三国演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而闻名遐迩。漫步古镇,500多年历史的关帝庙保存完好,深巷幽径与石板老街历经沧桑依然风貌如初。明清古民居依山傍水,亭台楼阁掩映在苍翠之中。



“自2006年起,我们对景区内的古建筑和房屋进行了保护性规划修缮,打造了明清小街和关公商业街。”土山镇副镇长仲婷介绍,如今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千余人。

环境改善带动游客增多,景区发展步入良性循环。镇内改建的关公商业街和明清小街,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三国元素,同时融入民间曲艺、手工艺术、饮食文化等人文内涵。



古村落保护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其核心在于平衡物质遗存修复与文化生态活态传承。依托中共邳睢县委旧址、王家大院等红色遗址,土山镇建成党史教育基地,通过“忠义文化轻骑兵宣讲团”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系列活动,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过200批次。2025年,土山古镇入选“江苏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文旅收入同比增长45%。



在红色记忆馆内,泛黄的史料和老照片无声诉说着邳州革命史。

“这里曾是淮海战役粟裕将军的前沿指挥所,我们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仲婷表示,“每年我们定期组织中小学生来这些景点开展红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古建筑和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



随着《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的出台和本月起施行的《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传统村落被明确纳入保护体系,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目前,在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上,占城镇山上村、官湖镇授贤村、铁富镇姚庄村等名列其中。这些村落不仅保存着青石民居、古树巷道,更承载着独特的农耕记忆与地域文化。



邳州古村落保护没有停留在静态保存层面,而是探索出一条“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创新路径。以公共空间治理为基础、生态修复优化环境、文化传承铸就灵魂、产业融合促进增收的发展模式日益成熟。从山上村的知青旧居到铁富镇的“时光隧道”,从授贤村的“柜族”风情街到土山古镇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些承载厚重历史的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了平衡点。变化的背后,是邳州对古村落潜在价值的重新认识——将乡愁记忆转化为发展资源,让文化传承与富民增收相得益彰。



“我们将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与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全域旅游打造等工作融合联动推进,积极建设以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为特色的传统村落连片空间,激活区域村落旅游市场活力,推动邳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焦锋表示。

来源:邳州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41g3zv8lq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0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