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托管式教育”到“中小学校课后办事”,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会笑的猪 发表于 2018-12-7 17: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会笑的猪
2018-12-7 17:45:08 3781 2 看楼主
据社区调查,现代家庭里有近90%的家长都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问题,本质和思想教育也就更加缺乏了,孩子的本质与思想教育主要是靠家庭环境培养起来的,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是当今社会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作为一个缓冲,或者叫不得已的方式,“托管式教育”因此应运而生。



托管式教育


托管式教育有两大好处:

其一、缓解家长的工作与照顾孩子的矛盾。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大多数家长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同时,孩子又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积极努力工作和照顾好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矛盾,成为令家长们十分头疼的问题!托管式教育的应运而生,可以暂时地缓解这个矛盾,把损失降到最低层度,从必然程度上来说,这种方式还是比力受家长欢迎的。
其二、解决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家长忙于工作,照顾孩子上存在必然程度的缺位,让不少孩子在一按时期内,处于约束“空档期”;这种状况,既让家长焦虑不安,又让孩子疏于管教,托管式教育的应运而生,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托管式教育提供一按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照顾,在必然程度上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因而,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托管式教育又有三大弊端:

1、不利于亲子互动。家庭教育中,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把孩子送进托管机构,家长确实轻松了很多,但是孩子的学生生活究竟如何?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会怎么想?家长基本就不得而知。无论何种方式都无法替代父母的陪伴!
2、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的气质与性格、态度与习惯、品德与礼仪,这些人生最重要的本质都直接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并且是终身老师!把孩子托管,这些重要的人格要素养成缺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不利于学校教育更好实施。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是家校互动的共同结果!把孩子托管给机构,家长缺乏对孩子应有的了解和管教,孩子也缺乏家庭教育的熏陶。其结果只能是,学校教育也无法达到抱负效果。

去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办事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课后办事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手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办事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学校课后办事
笔者认为,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做好课后办事,中小学校需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自愿原则。通过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把学校“课后办事”的宗旨同家长说清楚、说透彻,让家长自觉自愿选择;自愿选择的家长要和学校签订要约,留下具体详细的联系方式,并严格遵守要约规定。
2、坚持免费原则。学校提供课后办事是完全免费的,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与任何形式,对家长收取相关费用!这个要政策透明,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3、坚持补偿原则。学校在开展课后办事活动中,要明确参与课后办事的教职员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具体补偿形式与金额,不得与工资、福利、绩效工资挂钩。
4、坚持购买原则。学校提供课后办事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必需坚持“政府购买办事”或“政府财政补助”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借口,进行乱收费。
5、坚持办事原则。课后办事有三点要求,必需把握准确:一是维护秩序,确保学生安全;二是看学生写作业或休息,可适当帮扶学困生,进行个别无偿辅导;三是不得大面积讲课,搞成正式上课形式。
笔者相信,只要中小学校及参与办事的人员认真领会和落实《指导意见》精神,把握住五条原则,大公无私,没有私心杂念,课后办事工作,是不难做好的!



不成缺失的家庭教育



总之,托管式教育也好,学校课后办事也罢,都只能是权宜之计,是暂时的无奈选择,都无法真正取代家庭教育的功能!社会和家长都必需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孩子既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好孩子,给孩子更恰当的教育,我们责无旁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哈哈木子日月 发表于 2018-12-7 17:45:50 | 只看该作者
缺位的家庭教育,催生“托管式教育”和“中小学校课后办事”![灵光一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天神的守 发表于 2018-12-7 17:46:5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天神的守
2018-12-7 17:46:5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会笑的猪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781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