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做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默子 发表于 2019-1-8 07: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默子
2019-1-8 07:44:27 2669 0 看楼主

本文导读:

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做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写了30多年童话故事,最了解孩子世界的郑渊洁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格雷戈里摄影作品

-01-

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做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必然有无数种答案。

有人说绝不能打孩子!

有人说绝不能欺骗孩子!

有人说决不能溺爱孩子!

……

其实都对,但是不够准确。

因为,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述这些情况已不具遍及性。

我们在教育中最具遍及性的问题是,我们多数人习惯于生活在一种鄙夷链中。

70后鄙夷80后,觉得他们吃不了苦。

80后鄙夷90后,觉得他们太独。

90后鄙夷00后,觉得他们只想得玩。

……

你瞧不起他,他瞧不起我,我们又瞧不起本身的孩子。

好像这就是一种最自然的存在。

但,我们不得不说,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做的就是贬低孩子!



漫画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02-

下面,我们看一些因为这种不妥教育,而引发的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例。



孙某,13岁,父亲为某公司总经理,家庭条件极为优越,

自恃富有,经常在外惹事,父母总是用钱摆平所有麻烦,

发现儿子的苗头不合错误,开始各种限制,

不给钱,批评教育,打骂……

不管用,干脆就不再多管,眼不见心不烦。

孙某借此机会,在屋内看淫秽视频,

最后将邻居女儿(14岁)骗至家中强奸杀害。



柯某,16岁,父母为中学教师,

对儿子寄予厚望,不惜重金进入重点中学,

虽刻苦用功,却成绩不佳。

父母失望至极,遂责骂、挖苦、殴打,

对于孩子的家长会,父母也是彼此推诿,不能正视孩子的现状,

老师更是雪上加霜,不竭向父母告状,换来更多的鄙夷和打骂,

……

柯某最后逃课,结实了问题青年,

并加入一个抢劫犯罪团伙,最后被判7年有期徒刑。



李某,12岁,家庭不和谐,父母离异,随其母生活。

为了生活,母亲无暇顾及孩子,物质和精神上都出现很大的匮乏,

因无人管教,后与社会闲散人员同流合污,

最后加入盗窃团伙走上犯罪道路。

……

是什么让这些本可以正常生活的孩子,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粗暴教育、过度约束、对孩子冷漠、家庭离异……

都不能完全解释这个问题。

在对少年犯采访的中,当问及父母对他们最大影响是什么时,

很多人都提到,父母对本身的不认同、贬低,对他们刺激很大:

——这都做不好,连头猪都不如!

——你怎么不去死!

——就知道吃,一提学习就不行!

——住嘴,你怎么就不听话!

……



漫画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03-

上面所列事例都是有严重问题的青少年,相应的父母行为也是如此。

随着父母教育意识的提升,多数父母已不这样粗暴的对待本身的孩子。

但仍然有太多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我们先来看一个郑渊洁老师的故事:

为了完成一个人写一本《童话大王》的任务,郑渊洁常常会赶稿,万不得已时,会将儿子拜托给老爷子照顾。

此时,郑亚旗总是会打电话问:“你今天写了几页?”

郑老师认为,如果直说,儿子可能认为,本身离开爸爸,他才能写作。

这必然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认为本身是父母的累赘。

想到这个问题后,郑老师立马将儿子接回来,并且用实际行动告诉郑亚旗,他不在身边时本身都写不出来,为了表示的更加真实,还将每日只能写10页改为每日写50页,郑老师使用的办法就是抄写红楼梦!

……

面对这样的父爱,

我在学习《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时,总会不由的进行反思。

我能否像郑老师一样关照到孩子的情绪?

加班时我会板着脸提醒孩子不要打扰本身;

孩子不遵守规则时我会在公众场合里吼他;

我又会在孩子面前抱怨本身工作的辛苦;

还在他的面前和老婆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行为规则;

……

我思考了这么多,也写了那么多,却依然有这么大的差距。

我才明白本身还需要不竭的学习,不竭的提升本身。



漫画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04-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要将本身的坏,本身的不安,传递出去。

主要原因有两个:(1)通过否定孩子,可以树立本身的权威,表示出本身的价值;(2)

为了缓解本身的焦虑,将本身的不安全感投向无法对本身构成威胁的孩子。

当你强烈的需要一个人承接你的失败感,做你的“背锅侠”的时候,你会找比你差很多的人做伴侣,做商业伙伴,还会对你的孩子发出强烈的负面期待,让你的周围聚集一些失败的人,最终是你生活在失败与痛苦中(摘自《武志红心理学课》)。

你看,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追求自我成就感。

我们对待孩子的行为,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工作时的态度。

一切问题的源头都源自“我”,

根本的改变都要从自我内省开始。

要想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需要从改变本身生活、工作中的关系开始。

就如同郑渊洁老师所说: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从认识他身边的伴侣开始,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从认识他的孩子开始。

最后,我们以郑渊洁老师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不管您怎么教育孩子,就是不能贬低孩子。

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贬低能够摧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人性的本质是巴望欣赏,孩子尤其巴望被欣赏。

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漫画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延伸阅读:

郑老师在《郑渊洁和皮皮鲁对话录》里提出,父母毁掉孩子的7大“秘诀”:

1.让孩子觉得本身什么都不行;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3.父母把本身塑造成家庭牺牲者的形象;

4.以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

5.不成给孩子任何自由;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7.当众出孩子的丑。

好的,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感谢你的关注,我们下节课见!
<div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thumb_url":"http://p9.pstatp.com/large/a14d0000bf04b8fdf35e","title":"家庭教育常犯错误细节及正确做法","author_description":"知常容-文章讲历史,专栏说教育,闲时谈谈道德经","price":4,"share_price":1,"sold":88,"column_id":"1609560353289357","distribution_user_id":15982445053808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默子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66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