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墉本籍之谜:为何三到坊上村?乾隆恩赐“清爱堂”为何不留诸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3-12 21: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3-12 21:00:06 16973 20 看楼主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生于山东诸城。据江苏邳州官湖镇坊上村《刘氏族谱》记载,刘墉本籍江苏邳州而非安徽砀山。



刘墉本籍在邳州

官湖镇有东、西坊上村,90%以上的村民姓刘。据说40集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主人公刘墉,本籍就在这里。

官湖坊上村《刘氏族谱》记载:该刘氏家族鼻祖刘开,在元末因黄河决口和战乱,与弟刘问自沛县迁来邳州虎丘(今议堂镇境内)避难。刘开生三子:长子洪治世居虎丘,次子洪运后居雅庄(今碾庄镇境内),三子洪钧迁居坊上(今官湖镇境内)。二世祖洪钧生一子刘容;三世祖刘容生一子刘贵。四世祖刘贵生六子:长子刘海、次子刘显居坊上,三子刘聪居中刘村(今赵墩镇境内),四子刘凤迁山东省诸城县逄哥庄,五子刘昌居坊上,六子刘厂居銮墩刘家林(今邢楼镇境内)。刘墉是迁居山东省诸城逄哥庄的刘凤的第四世孙。

刘凤迁居到诸城

据“坊上刘”世代相传的说法,五世祖刘凤当年由邳州外出谋生时,全部家当只有一副挑子。刘凤挑着这副挑子来到山东诸城县,在逄哥庄找了一家大地主的车屋子住了下来。后来,大人给地主干活,小孩给东家放猪。

一年冬天,刘凤的儿子刘博赶着一群猪在南湖荒坡放牧,巧遇路过的两个风水先生在此休息。这两个风水先生谈起这块地时,一个说是“水地”,一个说是“火地”,各持己见。为了验证谁是谁非,两人到村里买了个鸡蛋埋在这里,说:“如果是水地,隔天后,鸡蛋仍是生的;如果是火地,鸡蛋便是熟的。”二人的赌注和争论,被刘博听得一清二楚。隔天后一大早,刘博扒出鸡蛋一看是生的,便将事先煮熟的鸡蛋埋上。两个看地的风水先生来到打赌的地方,一看鸡蛋已变熟了,认为这里是“火地”。其实,这是一块“水地”,风水很旺。刘博把风水先生的话告诉了父亲。

日月如梭,飞逝而过。刘凤带领全家人在艰苦岁月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刘博渐渐长大成人,而刘凤夫妻逐渐衰老了。年纪一大,自然而然地想到本身的后事。刘凤把本身想葬在“水地”这事跟地主一说,地主倒也慷慨,当场表态:“你们刘家老少给我干了几十年的活,将来的一席之地就由你随便挑吧!”刘凤心中有数,想了想,又说:“咱们还是得有点说法吧!”地主说:“那你想怎么办?”刘凤说想立一个字据,地主欣然同意。次日,刘凤找到个中间担保人,又专门到街上买回一坛酒,两只鹅,立了一张契文:“一坛美酒两只鹅,抵换南湖一荒坡;恐怕口说无凭据,立下此据存契约。”

逄哥庄刘氏家族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经过几十年含辛茹苦地奋斗,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坚持耕读传家,让子孙苦读寒窗,出人头地。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刘墉的祖父、第七世祖刘棨,才学超群,折服世人,官至相阶。刘墉的父亲、第八世祖刘统勋更是出类拔萃,经过科举殿试,成为翰林院大学士。据《刘氏族谱》记载,刘统勋功绩难以言表,大清皇帝特御赐“海岱”一匾(现存放在山东省诸城市逄哥庄刘氏祠堂),形容他的官和功劳像泰山、大海一样。到了第九世刘墉更突出,学识渊博,诗书画天下闻名,深为乾隆皇帝所器重!

刘棨、刘统勋、刘墉祖孙三代同仕一朝,为官清正,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刘墉寻根坊上村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在外发财再多,官做得再大,总忘不了根生土长的地方,忘不了祖先根基来历。乾隆年间,刘凤的四世孙刘墉为寻求世系归根,第一次来邳州坊上村。官位赫赫的刘墉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每到一处,州官、县官纷纷跪拜迎接,坊上村刘姓都觉得刘墉的官做得太大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一旦成为奸臣,触怒龙颜,要惨遭“祸灭九族,满门抄斩”的可悲下场,于是矢口否认。刘墉噙着泪水,满怀遗憾打道回京了。事过几年,刘墉对认祖归宗之事仍念念不忘。第二次、第三次来的时候,他一人骑着一头黑毛驴,穿戴青衣小帽,明察暗访。叙述世系来历,讲明心愿实情。坊上村刘姓深知他几代为人忠厚正直,为国为民廉洁奉公,感到确无后患,便认可了。



刘墉祖孙三代清正廉洁,为国为民做了很多好事。对于刘墉认祖归宗之事,乾隆皇帝为表示御意,恩赐“清爱堂”一匾,意为大清王朝宠爱的家族。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以资刘氏堂号,并恩赐一对“金丝宫灯”。在紫禁城内举行了隆重的恩赐仪式,派人浩浩荡荡地送到山东诸城,又由诸城委派十五世刘洪海等转送邳州坊上。坊上村委派十五世刘仰崧等前去迎接。千里迢迢,兵甲车马,官随兵护,前呼后拥,彩旗招展。一天,路经郯城县府,时值半夜,必需在此住宿。可是,城门紧紧封闭,呼叫不开,只得鸣炮示意。第一次打了六炮,城内没有反应;第二次打了九炮,城内依然没有动静;第三次打了十二炮,轰动了全城官兵百姓,“若不迎接,这还了得!”赶忙打开城门,官兵百姓无不纷纷跪拜迎接,礼仪至上。



关于宰相刘罗锅子的故事,在邳州民间广为流传,引人入胜。这里,仅选录一篇,以飨读者——

新婿上门坐下席

在邳州农村,新女婿第一次走丈母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礼仪重,规矩多,姑娘媳妇围着看。新女婿言谈举止若稍有差错,将会被岳父村子上的人谈笑一辈子。

岳父岳母对待新女婿第一次上门,也极为重视。他们把新女婿尊为“贵客”,不单倾其所有置办酒席,还要延请家族中辈份高或村上有名望地位的人来作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贵客有面子,主人也光彩。奇怪的是,虽然这接待规格比力高,但在入席喝酒时,那新女婿的座次却排得很低。这便是邳州的习俗:陪客坐上席,新婿坐下席。

“女婿半边儿,登门坐上席”。按照邳州的老风俗,新女婿第一次上门,理应坐上席,后来又为什么改为下席了呢?这是从刘罗锅子陪客时兴起的,至今已有200多年了。

有一年,刘罗锅子私访来到邳州,便想在此住上一年半载,领略领略故乡的风土民情。于是,他托兰陵县令举荐,以一个穷秀才的身份,到官湖一家大户人家设馆教书,以便体察民情。正巧,这大户人家的闺女出阁,嫁给了本地一位张秀才;满月回门时,张秀才要伴随妻子一起来,登门拜见老泰山。大户人家张灯结彩,摆酒设宴,招待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因为刘罗锅子是县令举荐,也算有身份,大户人家便请他一起入席陪客。

大家请贵客张秀才坐上席,这是邳州的老规矩。张秀才见陪客中的刘罗锅子也是秀才身份,且年纪又大,他便拱手谦让刘先生上坐。刘罗锅子也不推辞,弯腰斜身,挤到上席位子便坐,而贵客张秀才反倒成了陪客。其他陪客的虽然心里有些不乐,但碍于场面,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举杯,干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秀才越想越窝火,第一次走丈母娘咋该受这般窝囊气?张秀才借两盅酒蒙脸,开话了:“刘老先生,我得给坐上席的敬杯酒。请问你坐过多少次上席?一次上席敬一杯!”

刘罗锅子说:“不多不多,老朽只坐过三次。”

“哈哈哈,三次,哪三次?”

“今天坐这上席,是第三次。第一次呀,也是拜见老丈人,那是被人硬推到上席坐的。”.

“刘老先生,第一次上席你该坐,当仁不让;这一次上席也算数,哪第二次呢?”

“第二次嘛,那是在紫禁城,我坐上席,正宫娘娘斟酒,我连喝三杯!”

张秀才闻听此言,吓得两眼发直腿打颤,抖抖地问:“您老,是——?”

“当今吏部天官刘墉!”

张秀才连忙跪下磕头,说:“刘大人,晚生有眼不识泰山,言语多有冒犯,请饶命!”

那大户人家也跪下来替新女婿求情:“刘大人,请开恩!”

刘罗锅子说:“老夫今天坐这上席,有失家乡大礼了,失陪!”说罢,他便拂袖而去了。

打那以后,新女婿上门,邳州这地便利一改常规,首推辈份高、年纪大的人坐上席。新女婿呢,也认为本身年轻,又是晚辈,坐下席应该。这样,新婿上门坐下席的习俗,也就在邳州沿传下来了。

【本文作者:刘家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XTT 发表于 2019-3-12 21:00:4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XTT
2019-3-12 21:00:47 看楼主
小编是邳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kfiwjgg 发表于 2019-3-12 21:01:4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kfiwjgg
2019-3-12 21:01:47 看楼主
现在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草涧子村是刘庸祖居地,刘庸的祖先从该村迁出,在第八代上出了刘庸,该村建有宰相府,宰相府为现在建筑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留洋 发表于 2019-3-12 21:02:3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留洋
2019-3-12 21:02:36 看楼主
是逄戈庄村,是戈不是哥。以前属于诸城管辖,现在划归高密市所管。汇四海亲朋,展注沟雄资,高密市注沟镇刘墉故里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wenhui0762 发表于 2019-3-12 21:03:36 | 只看该作者
5#
wenhui0762
2019-3-12 21:03:36 看楼主
刘墉世系如下:刘福—刘恒—刘玳—刘恩智—刘通—刘必显—刘綮—刘统勋—刘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风铃摇 发表于 2019-3-12 21:04:22 | 只看该作者
6#
风铃摇
2019-3-12 21:04:22 看楼主
家谱己失,听长辈讲,是刘痛后人,有清朝石碑,碑刻,龙飞嘉庆二十五年,刘廷桂,太爷爷曾讲,他是刘墉十七世,林字辈,林在最后,爷爷是景字辈,景在中间,有相符的眄,请告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最好不相爱 发表于 2019-3-12 21:04:43 | 只看该作者
7#
最好不相爱
2019-3-12 21:04:43 看楼主
我们莱西日庄镇有个村叫刘家都,听说是刘墉的后人搬来这里居住,在当时刘墉也害怕遭奸臣和皇上所害,把几个儿子都分散到各地隐藏生活了下来,这里都这么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sandy0113 发表于 2019-3-12 21:05:30 | 只看该作者
8#
sandy0113
2019-3-12 21:05:30 看楼主
听白叟说昌邑北孟小南孟村家庙借刘墉光,当时规定没有三期元老二辈上书是不能盖家庙,还借了山西性刘的一上书,才盖起家庙,而后刘墉又送了一对宫灯,上写玉赠清爱堂,一副对子竹笑兰言皆世友,清风明月不论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hyydad 发表于 2019-3-12 21:06:08 | 只看该作者
9#
hyydad
2019-3-12 21:06:08 看楼主
百度怎么写刘墉是安徽砀山?本籍很难弄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粟利 发表于 2019-3-12 21:06:35 | 只看该作者
10#
粟利
2019-3-12 21:06:35 看楼主
那些说高密的都没用 典籍都是诸城 电视剧也好 历史也罢 人家只看当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16973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