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纪事:抢场(作者:王振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15 10:4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15 10:45:37 14811 0 看楼主


以前收麦季节,割麦是最苦最累的活,还有一样活更苦更累一一抢场。岁数大的人都亲身经历过,只要起雨,饭不吃也得去抢场。人人心知肚明,如果小麦让雨淋了变质发芽,影响口粮不说,交不上爱国粮可是大事,无论在干什么的都停下跑向大场。

那是1967年,文革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我被借调大队宣传队,帮手编写节目。生产队刚收割完麦,转入打场脱粒紧张劳动,我们四队大场摊满小麦,十几头牲口拉着石碌压了一上午,中午放工回家吃饭,准备下午再压一遍就可以清场了。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西北天边涌起一片乌云,天要下雨。老队长广播只喊一声:抢场!大伙立即放下碗筷,戴上斗笠向大场跑去。麦收宣传队也停下,队员各自回本队帮收麦,只留下徐碧莉、张延德和我,他俩人每天收集全村好人好事,一天三广播,我把各生产队黑板报每天更新。我们正在大队部赶任务,还没回家吃饭,听到来雨,立即放下纸笔,向我们队的大场跑去。

乌云已遮住大半个天空,大雨即将来临,只见满场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的挑,有的垛,有的推,有的扫,有的堆.......一场虎口夺食的战斗打响了!没有一人偷懒,各自尽心拼命地干着,我们跑到,老队长异常高兴!让我们用笆斗运麦糠,虽说轻松点,但麦芒刺人十分难受。那时一无塑料布,二无遮雨工具,全靠扬下麦糠,老祖宗留下经验真管用,只要把麦糠掸平,再大雨也不怕。远处已响起雷声,大伙更加紧张,先把麦草垛好,往顶上倒麦糠了,麦芒直往身上钻,再难受也没有理它,汗水早已把衣服浸透,满脸汗珠顾不上擦,大伙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小麦淋雨。五十多分钟紧张而又艰苦战斗,终于把最后一笆斗小麦倒入大折子里,用没压过麦杆遮上,上面倒好多麦糠,用扫帚掸成半圆型。还没等人们喘口气,头顶一声巨响紧接着瓢泼大雨直往下降。

大伙站在雨中, 开心地让豆大雨点淋着,淋去身上汗水,淋去身上草屑麦芒,淋去一阵超负荷的劳累。老队长看到大家不走,笑着说:“难得小徐来,欢迎她唱首歌好不?”大家异囗同声“好!”不知是谁提议:她唱的白毛女哭爹俺沒听够,再唱一遍吧!小徐为难看着我,我立即心领神会,在大雨中歌剧选段不好唱。我笑着对大伙说:“这么大雨,哭出眼泪也看不见,不如让她和延德哥来首男女声二重唱《毛主席是咱社里的人》吧!”大家齐声“好!”张二姐和李大嫂把自已新斗笠戴在他们头上,哗啦啦雨声丝毫沒影响两人婉转悦耳“千山哪个万水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的人.......”的歌声。人们听得如痴如醉,站着没有一人走开,降雨的龙王和雷公公可能也被歌声陶醉了吧!雷声停止了,滂沱大雨转成滴嗒小雨。老队长带头鼓掌要求再来一曲。小徐笑笑问:“大家都会唱《北京有个金太阳》吧?”“会!”齐声回答。“我们几人教大家用这歌跳民族舞好吗?”“好!好!”我们三人和别的两名知青李瑞明、王成侠在前面边唱边舞,后面先前十几位男女青年随着唱跳,一会儿像滚雪球似的越来人越多,连三、四十岁中年男女也加入行列中。我们不唱了,让大伙尽情,九腔十八调的“北京有个金太阳,金太阳,照得大地亮堂堂,亮堂堂......”别有一番风味。奇型怪状不协调的舞步更让人捧腹大笑,歌声、舞步声加上老年人说笑声形成一曲交响乐荡漾在大场上空。人们热爱党和毛主席真挚情感使我十分感动,明天黑扳,报又有新内容:四队大场雨中大联欢。

白驹过隙,五十二年岁月流逝了,每次回想起那次紧张辛苦又快乐的抢场,我仍沉浸在愉悦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1481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