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河传奇|沙正宏:争渡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092 发表于 2019-12-3 16: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092
2019-12-3 16:12:10 2892 0 看楼主
争渡口

沙正宏



窦场紧靠运河,很早以前只有几十户人家。张姓、沙姓居多,董姓少有几户。村民以租种窦家的耕地为生。因近靠水边,村民大都水性好,夏季涨水时节,河里突然会冒出很多鱼虾,村民们或用撒网,或端着舀子,还有的干脆赤着身子,直接钻进水中,变着法子去逮些回来,让全家老小见见荤腥,打打牙祭。一年四季,村里的老少爷们各忙各的,称得上是和睦相处,当然也避免不了早晚会出现个言高语低的,但架不住长者的数落,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各自放下架子,握手言和。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别说是村民,就是胞兄弟也有不和头的时候。牙和舌头还会犯四大忌呢。就有这么一年,张姓和沙姓彻底闹僵了,任凭好话说尽,也没有调和的余地。闹僵的症结在于渡口,双方都想摆渡。相持不下,就开始吵闹,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一天到晚弄得鸡飞狗跳。言语不对付,双方拳脚相加,严重的还会干干棍棍,打作一团,最后,不是这方胳膊腿伤了,就是那方头破血流,谁也没占到便宜。也曾有中间人提议,渡口由双方各摆半个月。按理讲,这一建议还是比较公正的。可在气头上,双方谁也不服输,更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感觉拿不下渡口就像被人扇了巴掌一样难受,面子过不去。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事情还是解决不了,无奈之下,只有把官司打到县衙,由知县定夺。在老百姓的眼里,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或许就是知县审案了。知县被老百姓称为“父母官”,劝农桑、宣教化、掌礼仪、收赋税,样样都管。只要不是糊涂官,知县判定的案子,想必公平公正,令人信服。

开堂如期进行,庭审当天,堂役击鼓三声过后,三班衙役手持水火棍在两边伺立,知县身穿朝服从东门迈方步进来,坐上大堂。头顶上方的“明镜高悬”四个金黄色的大字十分耀眼。知县一拍惊堂木,喊道“升堂”,众人回应“威武”。接下来,知县便开始审问案情了。

双方开始陈述理由。当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知县听完双方陈词后,呵呵一笑:“区区小事何必弄得如此复杂,竟来惊扰本县?”又问:“村里除了张姓和沙姓外,还有其他姓氏么?”双方当事人回答道:“有,姓董。”“那就好办了。”随下令捕快传董氏代表上堂。听说传董氏上堂,双方当事人均一头雾水:我们打官司,和董氏有何相干?大堂之上,又不便发问。其实,聪明的知县自有他的断案之道。

很大一个时辰过后,董氏代表匆匆赶来。叩拜知县,知县便问:“董氏,管理渡口可有兴趣?”“回禀大老爷,渡口是人家姓张和姓沙的事,我们不想参合。”“如果本县硬要把渡口判给你们董氏管理,是否愿意?”董氏考虑片刻,回答道:“既然老爷非要把渡口交由我们管理,小民岂敢违抗?”看到这个阵势,张、沙两姓代表可就不乐意了。明明是我们打的官司,半路怎么杀出个程咬金,与他董氏有何关系。知县一拍惊堂木:“本案就这样定了,渡口交由董氏管理。张家、沙家从今往后再也不许为渡口一事吵吵闹闹。否则,刑法伺候。”

就这样,渡口之争尘埃落地。张姓、沙姓争来争去,谁也没落个好,没曾想,董姓不声不响捡了个大便宜。

走出县衙,张家和沙家代表那叫一个气。气归气,但从内心佩服知县断案的精明和老道。渡口之争,判给哪方都不妥当,也有失公允。而断给了董氏,谁都没意见。

自此,董家置业购船,精心管理起渡口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09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89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