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河巨变|曹照民:从大运河渡口遗迹 看祖国七十年的建设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092 发表于 2019-12-11 12:2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092
2019-12-11 12:28:17 3969 0 看楼主
随着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洪亮声音,从此掀开了新中国光辉的一页。七十年来,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人民当家作主、生活幸福安康,各条战线硕果累累,美不胜收。本文仅举身边常见的几例场景,足可惊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一、邳州城南运河高架桥

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两、三年,邳县隶属山东省,其驻地运河镇,只是大运河沿岸的一个极其普通、贫穷的小村落。支撑其艰难生存的,只是大运河边的一个小码头和1923年建的陇海铁路运河火车站。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看到陇海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高瞻远瞩地决定将原属山东省管辖的邳县,划归江苏省管辖,徐州市行政公署代管,其政府驻地由邳城镇迁至陇海铁路与大运河的交汇处的运河镇。当年5月撤销邳睢县制,将赵墩、运河、猫窝、八路、土山、占城、八集、宿山、邢楼、车夫山等乡镇划归邳县管辖。从此邳州赢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邳州拥有五十六公里纵贯全境的京杭大运河,和横贯东西三十公里的陇海铁路。虽说大运河是邳州人民的母亲河,但由于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在这漫长的运河线上,竟然没有一座供人们通行的桥梁。她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千百年来阻隔着两岸人民的交流。

1967年3月之前,人们只能靠几只破木船,几个简陋的旧渡口,几位少气无力的老船夫,手摇船橹,撑着长竿渡河,“一渡十里远”眈误了宝贵时光。

那时小木船又破又旧,一次只能上五、六个人。每个渡口只有单程船,人们过河即要等船、又要等人齐,过一趟河,起码要两三个小时。






每年四夏大忙,人们会临时将多艘木船并列搭建成一座浮桥。


那时运河镇沿河岸从东南方的马集,至猫儿窝、运河、营防庄、阴庄、索家、徐塘、老龙潭等渡口。

六十年代,生活条件有了提高,各渡口也逐步换了大一点的木船。当时比较上规模的是国营运河航运公司,他们将木船换成了铁轮渡,单程换成了双船对开,人工变成了机械动力推进,运载能力大大提高,各种车辆也可同时轮渡。但这还是不能满足人们过河的需要。

1967年3月运河大桥开始兴建,经过六年多的艰苦施工,至1973年6月大桥竣工通车。大桥单孔大跨度,全长290米,总投资83万元,这在当时还是非常壮观的。随着运河大桥的贯通,运河渡口随之关闭,转产为货船码头。



现运河南岸仍遗留一处老大桥旧桥墩

随着的飞速发展,大运河城区段越显狭窄拥挤,待港阻航现象经常发生。为保证畅通航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000年12月18日,国家投资3000万元,在邳州城南老航道南500米处,新开挖一条长3、2千米主航道,专供过往船舶通航,原老河段专门辟为泊船港湾,大大缓解了邳州港和邳州老航道的压力。

2001年6月8日,京航运河邳州城区段主航道“邳州京航运河高架桥”正式通车。高架桥全长共2471米,从北岸钟楼下引桥起,先后跨越新旧两个河道,形成一桥两双河的景观,场面恢弘,总投资13186万元。原运河大桥随之被拆除。



新开挖的一条长3、2千米主航道



新高架桥




二、邳州城西索家桥

1995年6月之前,邳州城西居民和大运河西岸赵墩、滩上、碾庄、八集等乡镇居民往来县城都要在索家、营防庄渡口靠船夫摆渡过运河。

1995年6月20日邳州境内第二座运河大桥——索家运河大桥建成通车,索家大桥全长1478米,彻底扭转了邳西人民祖祖辈辈进城靠渡船的历史。



索家渡口遗址



营防庄渡口遗址

索家运河大桥的贯通,也加速了江苏全省公路网的建设,促进了徐新一级公路的全线贯通。




三、邳州张楼京杭大运河特大桥,一道跨越千年古河道的美丽彩虹

张楼京杭大运河特大桥,位于邳州市东南方张楼办事处的大运河畔,是江苏省连云港——徐州高速公路跨越京杭大运河的特大桥。

2002年10月建成通车,大桥全长2577米,为邳州最长最宏伟的大桥。主桥跨度350米,主梁由39组碗口粗镀锌钢筋迁拉,工程总造价7800万元。

彩虹桥造型新颖,高大宏伟,不失邳州的地标工程,两边悬空钢梁像一个巨大的弧形保护罩,倒扣在大桥主跨桥上方,加之全部用鲜红的防锈漆涂抹,在阳光和波光的交相辉映下,活像一道美丽的“彩虹”,飞架在大运河上空。因此当地人,根本不叫它的真名,而自豪地称它“彩虹桥”。随之“彩虹桥”两边的大运河河道、两岸和桥两头的开阔之地,都成了人们观日出、尝晚霞、看车流的胜景之地。



大桥的悬空梁,活象一道美丽的彩虹,更有意思的是桥下有桥,3.2公里的新航道尽在其中



黄昏夕照,残阳落在桥梁上,活象是彩虹奉献给大运河的一枚金戒指




四、龙湖大桥

龙湖大桥东接邳州经济开发区,西接赵墩镇,全长约1.5公里,桥面宽度26米。2008年11月10日龙湖大桥开工建设,2011年4月合龙通车,设计防洪标准为300年一遇,工程总投资约1.3亿元。是江苏省250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重要的出省通道干线,也是黄墩湖滞洪区的防洪通道。

大桥建成通车后,曾一直延用“250省道京杭大运河特大桥”的名字,叫起来很绕口。2015年1月27日邳州市地名委员会发起大桥征名公告,在数百个建议中,最终因桥南端有古地名老龙潭,向东又直通邳州市沙沟湖风景区,大桥最终被命名“龙湖大桥”。



已淹没在河中心的老龙潭渡口



龙湖大桥夕阳剪影




五、龙化大桥

龙化桥南连新集镇的龙化村、罗塘村,北接张楼的新兴、马集、庙山村。是我省最大的撤渡建桥项目。之前,从邳州市区南边的高架桥,到新沂市窑湾镇的三、四十里河段,没有一座可通行的桥,人们的过往都要绕到南岸的罗塘、北岸的张楼马集渡口候船过河。别的地方都有了桥,渡口被自动撤销了,这个地段的两岸民众,还要靠摆渡交往,人们强烈要求建桥的呼声甚高。

张楼京杭运河特大桥工程2011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是徐州市“三重一大”工程和省交通重点工程,重点撤渡建桥项目。2014年8月19日全线贯通。大桥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建设标准,全长2147.2米,宽26米,大桥主跨105米,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2.4亿元。






马集旧渡口遗址



旧轮渡船已改作捕鱼停靠在旧渡口内

张楼京杭运河特大桥,因它南端附近有个龙化村,加之大桥躺卧于京杭大运河上活像一条巨龙,又因它于250省道的“龙湖桥”相连结,故取名“龙化桥”。



龙化大桥







六、邳县客运码头及其旧门楼

三天大运河老渡口的寻踪,临终又有一个意外的惊喜,这就是在运河南大桥岸边的船房群中,偶然发现一座保持完好,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邳县客运码头”旧门楼,这可是目前邳州市唯一的老门面招牌。

据邻边船上居住的刘姓老人介绍,这个“客运码头”,隶属徐州市轮船航运公司,1958年前后建造。当年运转客轮运营业务很兴旺,客流量很大,每周都有一班客轮北通首都,南达苏杭。就近宿迁、淮阴、台儿庄,每天都有一班客轮。1974年我本人曾在这里坐过四次船,去淮阴到杨州。现在这里的客运码头已经停运了好多年,旧门楼妨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段繁华和风光。

不是航运公司的错,随着我国高速交通网络的飞速发展,追求快节凑,是现代人出行的首选。

旧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被先进的生产力所替代。这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



大运河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流了2500年,而靠拉扦、撑杆、摇橹、张帆的方式驱动船舶运行就延续了2400多年;尤其是建国后的七十年,借助风力扬帆航行的漕运船消失了;靠摆渡营生的码头渡口行业没有了;延续千年不变的客轮航运业被淘汰了。随之而来的是四通八达、速度惊人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是朝出晚归的旅游圈,取代了行如慢牛的水上客运船!

新生的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旧有的生产方式,这就时代的世步,社会发展的必然。今天我们寻踪这些旧遗迹,讲述这些旧往事,并不是呼唤回头路!我们是寻踪那个时代艰苦创业的优秀品德,顽强拼博的奋斗精神。

前人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至高点,都是后来人奋斗的起跑线,延续的接力点。我们中华民族只所以六千年文明,生生不息,越发展越强大,这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望着眼前这一座座屹立于千年古运河上壮观恢弘的大桥,数着新邳州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地标,我们由衷地盛赞1953年中央政务院那个将“邳县政府迁至运河镇”的英明决策,是中央的高瞻远瞩,使邳州这块穷乡僻壤,迅速崛起,发展为全国闻名的“百强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09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96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