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妙笔悟性,采得心灵风景——南远景《书画印研究文集》(周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20-1-10 15: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1-10 15:00:23 3594 2 看楼主





在一般读者认为,书画评论难写,写好不容易。如能写出特色、写出灵性、写出深邃,那就是书画评论中的精品。南远景先生在此方面造诣很深、功底很厚。他的书画评论写出了自我、写出了激情、写出了散文的灵性,让你在冥冥之中受到熏陶,得到如咂甘贻的享受。


书画评论除了它的专业术语外,要评到入木三分、如入其境状态,关键在乎情、在乎评论者悟的灵性。古人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举凡古今美文,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真情、真性、真悟。书画评论也是如此。设若没有苏东坡的浩然胸襟,哪里会有古赤壁迷人的清风明月;缺少了朱自清的苦闷沉吟,也不会有荷塘月色幽妙的美丽;桃花源里融进了陶渊明绝世情思,小石潭浸透出柳宗元的寒骨凄神。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命脉血肉。自然的景与物只有在情感辉煌浸润中,才会生气贯注,幻化成令人忘我的艺术真境。南远景先生在评论书画家作品时,紧紧抓住这一点,尽力把评论文字抒发出散文的灵性,让读者通过阅读,心旷神怡般品出书画家作品的韵味,悟出作品要表达的深邃。例如,他在评论军旅画家胡智林的《九寨胜境》时写到:“走进由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题写馆名的胡智林艺术馆,迎面而来的是巨幅山水佳作《九寨胜境》。环顾四壁,满眼鸿篇巨制,顿觉一种高瞻远瞩、雄阔磅礴的浩然之气和勃勃生机萦绕心头,目光和心绪随着画面的抑扬顿挫游走,心灵为画家的胸襟与功力所震撼。”评论一开头,就引人入胜,迫使你等不及非尽快读下去不可,与有些书画评论的制式呆板形成巨大反差,其散文灵性表达的语态活灵灵跃然纸上,既能品尝到画家作品的那种韵致,又能让评论行文弥漫的情绪,将山水情怀一下子拉近到读者的心中,确实分享到作品中那鲜活灵动、情景交融的晶莹境界。

读南远景先生的书画评论,总能感觉到作者与评论对象之间一种交流的默契,一种“会心”。似乎书画家苦苦求索一心破译那静默天地中所蕴含的“神秘”,被南远景先生顿然触通,宇宙便一展真颜。他评论的不少篇章都显示其散文笔调灵性魅力的美质,从而带给读者以启示和思想的美丽。如果说情感是书画评论的血脉,那么悟性灵动则是评论行文的魂魄。血脉令文章勃勃而现生机,魂魄则使文章奕奕有神。情是肉身化,悟是灵性化。悟的得来实不容易,它不仅发自书画评论家自由充沛的心灵,而且来自学识、修养、阅历,以及对人生世事的独到见解。相信南远景先生对此更有体会。

南远景先生的评论,还反映在他娴熟借鉴散文的灵性,使构思行文的匠心独运与浑然天成。评论中,有近视、有远景、有眺望、有回首,曲折回绕,层层深入。足见他构思之匠心,文笔结构之谨严精巧。
南远景先生用一支挥洒自如的评论之笔,将他纯真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思考,融和成大自然万般颜色,为书画评论文体开出一片新天地。在我阅读其评论集之后,如果说还有什么企求,那就是还想看到他那支妙笔,蘸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泪水汗水,再抒出人性人心的新壮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kuimm 发表于 2020-1-10 15:01:4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kuimm
2020-1-10 15:01:46 看楼主
这个穿军装的人是大洲你吗?我怎么看有点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filooe 发表于 2020-1-10 15:03:21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filooe
2020-1-10 15:03:21 看楼主
他是哪里人啊?不是邳州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594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