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一直以来都是养生圈里的共识。
早睡早起会让你的精神变好,焦虑得到缓解;皮肤变好,黑眼圈变少;有助于减肥;还可以可增强免疫力,有益抗击感冒等病毒侵入,即使生病,康复也更快……
早睡早起的益处,我们随便都能说上几个,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优缺点,其实早睡早起同样是。
![]()
早睡早起,并非人人都适合
《纽约客》杂志曾报道了一项科学研究结果,有40%的人在生理上不适合早睡早起。据这项研究,按生物节律,人可以被分成两类:早上容易兴奋的人和晚上容易兴奋的人,姑且简单粗暴地称为“早起鸟”和“夜猫子”。
科学家发现,“早起鸟”在早上的自控力更高,而“夜猫子”的黄金时间则在晚上。这对 “早上工作效率更高,一天下来人的自控力越来越差”的传统认知发出了挑战。
至于为什么有“清晨型”和“夜间型”?科学家认为和基因有关。
在这两套调控机制中,一个叫DEC2的基因,其表达受生物钟调节,表达出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抑制子,可以抑制生物钟核心调控元件,以此影响睡眠时长。
所以那些睡得少但精神很好的人,很可能是这个基因起了作用。
至于该早睡还是晚睡,大家也不要太纠结,按自己习惯就好。最重要的是保证睡眠质量。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24.6%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94.1%的居民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
好睡眠的5个标准
![]()
1.能在10-20分钟入睡;
2.睡眠中不醒或偶尔醒来又能很快入睡;
3.夜间睡眠无惊梦,做梦醒后很快忘记;
4.早晨睡醒后精力充沛,无疲劳感;
5.睡眠中没有或很少噩梦、异常行为等。
睡眠不好目前没有固定的标准,个体差异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不一致。判断睡眠不好主要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依据。失眠主要表现是,一个是睡眠不好,一个是睡眠质量不高。
睡眠不好通常指患者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并且在睡着之后多梦,早上起来的时候感到头晕脑胀,全身没有力气,脾气也会随之变得易爆易怒。睡眠质量不高是指,就是说他明明睡的很好,甚至周围的人都听到他打呼噜了,但是他自己醒来之后,却说自己没有睡,头晕乏力明显,往往这是睡眠质量不好的情况。
如何调整睡眠?
第一点:调整睡眠习惯
1、每天同一时刻起床,一周7天全是如此。
2、不管前晚睡了多久,第二天都能够规律的起床。
3、不要把问题带到床上,烦恼会干扰入睡,并导致浅睡眠,上床前解决问题并做好计划。
4、不要试图入睡,如果睡不着,建议离开床,只有当你感到困倦时再回到床上,不断刺激大脑形成“床=睡觉”的神经条件反射。
5、避免白天打盹,白天保持清醒状态有助于夜间睡眠。
6、 睡前30分钟做深呼吸或肌肉放松训练,或听舒缓音乐助眠。
![]()
第二点:调整睡眠环境
1、卧室光线宜暗,能促进褪黑素分泌,快速入眠。
2、卧室环境宜静,如有环境噪音,可佩戴降噪耳塞或使用白噪音。
3、卧室温度适宜,推荐16-22度。
4、舒适的床品。
5、移除电子产品,睡前玩手机会让大脑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不利于入睡。
![]()
(网络配图)
第三点:饮食注意事项
1、睡前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巧克力、咖啡、浓茶、可乐。
2、酒精虽有一定的助眠作用,但会延长浅睡眠期,减少REM期,影响记忆。
3、睡前不宜太饱或太饿,会使人难以入睡。
4、推荐睡前增加全麦食物的摄入,或牛奶,少吃加工食品。
![]()
第四点:运动推荐
1、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睡眠质量;并且运动后容易使人感到困倦,更容易入睡。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2、推荐运动时间是清晨、上午9-10点,下午4-5点。如果选择夜间运动,最好在临睡前1小时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