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葫芦雕刻成灯,邳州小伙一“盘”就是十几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516516 发表于 2021-3-5 15:5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516516
2021-3-5 15:51:47 8802 0 看楼主
葫芦

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是吉祥的象征

一颗普通的葫芦

经过工匠一双巧手打磨

就能变成精美的灯饰、吉祥的摆件



2007年6月,邳州工匠谷昌的“葫芦镂空雕刻”,被市政府列入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工艺葫芦传承人,谷昌也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求变,将传统的吉祥图样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让手中的“葫芦宝贝”走得更远。如今,谷昌的家中俨然是一个小型“葫芦博物馆”,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制品。

“葫芦在过去农村是舀水和盛酒的工具,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塑料制品代替失去了价值。”20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谷昌发现葫芦镂空透光后的光影造型特别美,便迷上葫芦灯制作,这一做就是10多年。“当时我就想,葫芦作为传统文化中‘福禄’的代表,一定还能有更大的作为。”



在谷昌的雕刻技艺为葫芦带来“新生”的同时,葫芦也成就了他的工匠精神。设计草图、手绘图案、用不同的刻刀雕刻、最后进行打磨……迷上葫芦灯的谷昌开始了漫长的钻研之路,在他看来,从烙画葫芦到镂空雕刻葫芦灯,难度不是一个级别。



“葫芦本身是自然生长的,每个葫芦不仅长相不同,不同的位置厚度和纹理也是不一样的。”谷昌说,雕刻葫芦时必须要有精准的把握,使用不同的力度,“轻了破不了壁,一旦用力过猛则会前功尽弃。”

在谷昌看来,雕刻艺术虽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但实际的雕刻过程枯燥又繁琐,一不小心手滑刻在图案之外是常有的事,“一个葫芦被雕成一件精美的灯具,差不多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早期时手上划个小口子、葫芦上划个小裂缝,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非常热爱它的话,坚持下来很难。”



10多年的钻研,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尝试后,谷昌已对葫芦了然于胸。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葫芦灯的雕刻技巧,还从葫芦的选籽、种植、培育、收获开始绸缪,“什么样的葫芦做什么用,适合做成什么样的灯,心里都要有数。”

在谷昌看来,葫芦灯制作也需要多样化,烙画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恰与雕刻形成互补。谷昌说,雕刻较于烙画更具现代感,两者结合相当于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谷昌制作的葫芦灯既有装饰的美感,也有照明的实用性。如今,他的作品已初步分为五大系列,百种花式。谷昌认为这正是纯手工雕刻的魅力所在。“我始终认为,只要有创意和灵感,就能挖掘出来更美丽的东西,它和工业化批量生产出的产品是不同的,100个灯出来的效果是100种效果,就是100种美感。”

为了让手上的技艺“走得更远”,被更多人所熟知,谷昌还设计制作了葫芦酒壶、小挂件、手把件等雕刻品。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现场教学,直播卖货。谷昌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会直播,主要是直播教学,教学员怎么做灯,也在网上收了一部分的徒弟,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做一段时间,有了产品出来之后,就开始直播卖货,基本上一场直播,就可以卖得差不多。”



一个个不起眼的葫芦,正通过谷昌的手,成为可以给人们带去祝福与吉祥的小物件。而他的葫芦灯也渐渐在业界传开,引得不少人上门“求宝”。说起下一步的打算,谷昌告诉记者:“下一步打算结合邳州特有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把它们都雕刻在葫芦灯上,展示我们邳州的文化,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邳州的葫芦灯。”



编辑:朱昱
融媒体记者:王壮
摄影摄像:杜洋
剪辑:孙志伟
责编:黄扬、朱昱
审校:王新红
监制:赵源
总监制:徐希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516516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80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