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艾山,姥姥的艾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自知则知之 发表于 2021-12-15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自知则知之
2021-12-15 07:01:00 10551 19 看楼主
艾山,姥姥的艾山

文/亦然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艾山,据说因远古遍山艾草而得名。





平原少山,有山也大多低矮,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抬头见山的闲适,平原人大多只有艳羡。

我亦生活在平原,苏北大平原;幸运的是,家西不远几公里处就有一座山;山不算高大,与“巍峨”二字无缘,好像几千年来一直被唤做“艾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很少高楼大厦,草屋砖瓦房居多,土地也开阔。那时候“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太阳所落的山就是艾山。那时候早出晚归侍弄土地,或愁肠百结或心绪迷惘或安然于田园的时候,常会西向看山,看艾山的白云乌云,看艾山的夕阳晚霞,看艾山云卷云舒、天光变幻。





李白说“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年幼时,我一直认为艾山就是最高的山,艾山深处住着逍遥的神仙。长大后,逐渐知道,艾山其实没有多大纵深,最高峰也不过197米,艾山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平原丘陵小山。





艾山的主体在邳州市原连防乡境内。我姥姥家就是连防,至今还记得那三间土墙草房、栽满花椒木槿枣树无花果的木杖篱笆小院——艾山脚下,310国道边。

艾山东坡下有姥姥家的土地。印象中,姥姥家总是有好吃的花生、甜中带点酸的白皮白瓤白籽的三白西瓜,那山芋个头虽不大,却个个又香又面。现在对于花生、山芋、西瓜的记忆还是离不开艾山。现在想来,可能是山土地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又是沙土,长出来的作物就是甜。

记忆中姥爷是个酒徒,脾气暴烈,三杯两盏老白干下肚,白净净的脸一显红就开始骂人,骂我娘,骂一年到头不回几次家的舅舅,骂我姥娘更是家常便饭。姥娘是裹着小脚的,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洗衣做饭,少语寡言。

小时候去姥姥家常会过上几天,那时候或和姥娘去拾柴或和邻家小朋友出去玩,经常去艾山。去的最多的是现在艾山北门那一片,有时也会沿着现在那条如意大道一直跑到水库,甚或沿着砖窑北边那条路跑进洞石沟、跑到艾山肚里边。没记得那时有什么奶奶庙、华严寺,所谓的徐庶洞还没个鸡窝大,传说中的石猴猴从没有逮到一个,只记得刺槐树特别多,杂树刺枣这一片、那一片。





上初中后姥姥家就去的少了。那时候姥爷信了主(基督教),一下子戒掉了喝了几十年的老白干,也不再骂人了,整日里除了聚会、干点农活,就是捧着本厚厚的《新旧约全书》在钻研。

那些年艾山很热闹,手扶拖拉机、小四轮上上下下,整日里尘烟滚滚、炮声不断。

那些年周边盖房子用的石头、红砖基本上来自艾山。有时见到姥爷,他常会皱眉嘟囔:那山迟早不得再见!

姥爷痴迷于圣经,越读越觉得自己罪孽深重,越读越觉得世人都是有罪的。他发大誓愿要游走布道,劝世人悔改。近70岁那年夏天,他登上艾山最高峰,穿上他自制的服装——一袭白色长衫,前心后背各缝一大大的红色十字架,向他的神祷告祈愿。

而后姥爷缓缓走下艾山,沿310国道一路东去。据说姥爷一路穿街过巷,传经布道,逢人多的时候就大喊“你们都是有罪的,你们悔改吧!”,就这样一路到东海到赣榆,一直到海边。

月半有余,姥爷伤痕累累的回来了。据说某个派出所的警察说他扰乱治安,把他打了。姥爷这一回来就是几天的高烧,好了之后就是乱语胡言、打人骂人、狂躁不安。姥爷就像那个想当太阳的哲学家尼采一样,疯了!

之后不久舅舅终于回来了,之后不久姥爷就死了。姥爷没有火化,姥爷在一个夜晚被埋上了艾山。





一辈子勤劳善良、寡言少语的姥娘身体很好,她一直侍弄她艾山脚下的几亩山地。虽然她的桃树没有别家的长势好,可那桃子总是又大又甜。十七年前,老人家倒在了她艾山脚下的山地里。那一年,姥娘八十三。也是一个夜晚,姥娘被抬上艾山,葬在了姥爷的身边。





姥娘走的那一年,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之风刮到了艾山。那几年李大人风头正劲,他坐着考斯特、前呼后拥来到了连防,在邳州连防画了一个圈。“邳之巅,艾山”,艾山要保护,艾山要挖掘文化底蕴,艾山要大手笔开发修缮。

艾山行宫,唐风汉韵,金碧辉煌。九龙佛塔,祥瑞绚丽,气势恢宏。北山门广场、北山门,巍峨壮观。全长958米、世界第一的汉白玉浮雕大道,步步莲花,意喻仕途美好、高升连连。艾山直奔国家4A景区的规模建设发展。

奶奶庙有了,华严寺建了,曾经武河边的铁佛寺亦建成少林寺下院,庄严矗立于艾山之巅......“江北佛国,邳州艾山”,亦非虚言。







大概也就是艾山大力推进开发建设的那几年,曾经的铁富镇村支书四面红旗(张陆郭马)之一的马书记主政连防,阔刀大斧,勇猛精进,连前、连防街道面貌为之一新、一变。姥姥的宅基地没了,没了的还有那土坯的老屋、长满果树的篱笆小院。

几度夕阳红,艾山依旧在。山中的路好走了,步步莲花的如意大道几乎与国道相衔。姥娘,姥爷,夜深人寂时,您是否还想那木槿花开的小院?一切都变了,一切还在变。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很远,化身黄土的姥姥,山岗安眠吧,您的世界永远是艾山。







忽然想起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那首《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我等小民,衣食无忧,有山可游,有水可玩,此生已是完满。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艾山欤?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乡关的你我,“敬亭山”可不正是艾山?!

艾山,姥姥的艾山!

艾山,我们的艾山!






(图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冰韵♂【紫竹】 发表于 2021-12-15 07:02:48 | 只看该作者
在邳州,很少读到这样好的好作品了,读到的也只是些假文章、拍文章、吹文章、喷文章,让人头麻三分,印象还不如不读得好。今读《艾山》,眼前一亮,留下了满满的情思,满满的乡愁,满满的正能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嘎嘎 发表于 2021-12-15 07:04:1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嘎嘎
2021-12-15 07:04:10 看楼主
好文!艾山本为 古徐国镇国之山,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徐偃王与此山颇有渊源。徐庶辞曹隐于艾山,著天下第一谱。其居之洞并非虚事。古传此山有神艾,“神”在那里?应该探究。艾为养生之物,艾山艾草遍野且神奇,是为绝佳养生之地!还艾于山,以艾美山,以艾为项目下盘大棋......唉!离文旨远也。谢谢你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松嶋れいな 发表于 2021-12-15 07:04:35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松嶋れいな
2021-12-15 07:04:35 看楼主
点赞!和我很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半夏妖冶 发表于 2021-12-15 07:05:50 | 只看该作者
5#
半夏妖冶
2021-12-15 07:05:50 看楼主
请问去艾山门票是怎么收的?有谁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使用暴力 发表于 2021-12-15 07:06:34 | 只看该作者
6#
使用暴力
2021-12-15 07:06:34 看楼主
我的家艾山脚下,艾山西面,小时候一天去艾山好几趟,在自家地里割山芋秧喂猪,放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A_Port_M 发表于 2021-12-15 07:07:34 | 只看该作者
7#
A_Port_M
2021-12-15 07:07:34 看楼主
写的不错!难得看到一篇关于邳州的好文章!别的都是自夸自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我爱马天宇啊 发表于 2021-12-15 07:09:07 | 只看该作者
8#
我爱马天宇啊
2021-12-15 07:09:07 看楼主
艾山,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着邳州这方水土的沧桑巨变和风云变幻。在土生土长艾山人的心中,艾山就是勤劳质朴的象征,一如艾草一样默默散播着芬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溃不成军betray 发表于 2021-12-15 07:10:03 | 只看该作者
9#
溃不成军betray
2021-12-15 07:10:03 看楼主
风景不成熟,就这普通公园的水平竟然要门票……还死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gjiek 发表于 2021-12-15 07:11:06 | 只看该作者
10#
gjiek
2021-12-15 07:11:06 看楼主
真实!让我想起小时候和我小叔开拖拉机去拉石头的情景,就是现在北门,那时咱们都叫3O7公路。向老人致敬、向老人的精神致敬。劝人向善也是我们汉民族文化的一个点、只是一个点。先人的文化传承与现文化的对接才是我们现在所有人要做的事。诸子百家哪才是我们民族的根与本、魂与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自知则知之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0551 | 回复:19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