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乙己》:贴近自然生活形态提升主题呈现效果 | 作者 周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天光 发表于 2023-10-24 11:5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罗天光
2023-10-24 11:59:07 8663 0 看楼主


当下的现实生活,玩手机、看微信、描文字,成了绝大部分人生活的主打。特别是微信写作大军,声势浩荡,每天只要一打开微信,各类文章如雪花飞来一点不为过。
细细品味,微信写作中让人生厌的内容太泛太滥,说重一点,一些“垃圾文字”,让读者大失所望。鄙人认为,存在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关键,就是贴近生动自然的生活形态,差距很大。
写作中,有的作者对题材的过度提纯,把一切与主题不直接相关的人和事,过滤的过于干净,不仅使文章(作品)丧失了艺术的回旋与蕴藉之美,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生活现象原有的生动性、丰富性,把题材变成了毫无生活气息的思想“图解”,从而导致读者欣赏的反效果。
鄙人拙见,微信写作的时效、空间比较敏感,对题材的选取、加工,应当充分考虑到生活图景的有机构成,使文章(作品)的形象(立体)层面取得自然的生活形态,在浓郁的生活情味之中,凝聚起震撼心灵的思想力量。例如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开头部分对鲁镇的风俗画描写,酒店的格局、酒价、用什么下酒物,以及“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两类酒客喝酒的不同方式等等。
细读《孔乙己》不难发现,作者主要是通过显示作品所描绘的那部分的生活独特风貌,构成生动而丰富的生活氛围。
再深入阅读,还有主题思维的潜在制约问题:写“短衣帮”和“穿长衫的”喝酒方式,写“我”的无聊,与下文表现孔乙己与众不同的行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以及“我”跟众人一样,把孔乙己当作解闷调笑的对象,有着明显的联系。小说开头部分因此成为过渡到直接描写人物的一个铺垫,体现了题材既有自身独立价值,又间接地服从于总体构思意图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罗天光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866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