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抽成最高至25%,外卖平台“疯狂收割”餐饮商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香气 发表于 2019-1-15 08:0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香气
2019-1-15 08:00:32 8926 20 看楼主
抽成最高至25%,外卖平台“疯狂收割”餐饮商家!








“做外卖现在赚不到钱了!”
外卖平台抽成逐年水涨船高,最高已经上升至25%!
北京通州一家以外卖为主的快餐品牌老板直言:“以前因为外卖平台各种补助,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是现在基本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平台抽走了,根本没得赚啊!”
这让本就利润微薄的餐饮店铺面临非常棘手的保留危机!一瞬间被逼到了绝路!
1
外卖抽成逐年增长,最高飙升到25%


1、前期平台倒贴,大肆烧钱补助商铺


2015年可以说是商家入驻外卖的绝佳时机。
因为各大外卖平台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商家入驻平台,因此倒贴的为商家提供各种补助,不仅扩大了本身的商铺范围和数量,也相应的救活了一批经营遇到困难的店铺。
就以一品三笑为例,虽然后续因过度依赖外卖平台而关了多家门店,但是不得不说一品三笑在2015年赶上了外卖的红利,上半年加入饿了么外卖平台,下半年一品三笑的整体业务就翻倍增长。
小试牛刀成功之后,一品三笑接着陆续加入了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多家外卖平台,在平台疯狂补助下,它的日营业额最高可以达到3万元,远远超过堂食,外卖平台可以说比“亲妈”还亲。
2、过渡阶段抽成至15%-18%,日子勉强还能过


当然,烧钱手法确实是起到效果的,截止到2017年7月,美团外卖用户就已经突破了2亿!
对于平台来讲,用户以及店铺数量已经达到标准,补助就减少了。为了基本的运营和人工的消耗,也需要获取利润,于是抽成上涨了!
但是这样的转变对于商家来讲自然是肉痛的,不仅没有了以前的各种补助,还要进行抽成,不外好在平台客流大,销售业绩占据整体营业额近50%,15%-18%摆布的抽成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某鸭汤鸡腿饭是马先生在饿了么平台注册的店铺。“2017年11月开始店铺在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做,日单量最高的时候两个平台加起来能在400以上,每天净收入大概有1000元摆布,除去平台的18%抽成,月收入有几万块,虽然与合伙人平分之后赚不到什么钱,倒也说得过去。
3、现在抽成23%-25%,平台开始“割韭菜”


按照美团在Q3财报中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内,用户总数从2.9亿人增长30.3%至3.8亿人,交易总金额也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40%!
这也意味着外卖从抢占市场阶段正式走向了盈利阶段!
平台也要赚钱,所以通过提高抽成来维持运营是无可厚非的!平台的抽成如今已经最高上涨到了25%。
而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的商家,就成了被割的“韭菜”。
便当店店主王先生自去年6月开始在饿了么平台做线上运营,佣金也已经从当时的20%上涨到了25%。而王先生的担忧则更多,“去年刚做的几个月是能盈利的,但是现在亏损,现在根本赚不到钱。一方面是佣金高,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单量就要降低配送费、要补助满减,都得本身承担,成本都是本身的。”










2
利润所剩无几,餐饮老板何去何从?


面对外卖平台这样的垄断市场,餐饮老板却无力反击。
一方面外卖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不成放过这一大块市场。另一方面,很多商铺似乎已经只能在外卖平台下“强制经营”,不然只会走向灭亡!
面对外卖市场如此高比例的抽成,部分商家直接选择黯然退出,一部分商家选择提高单价转移成本,还有更尴尬的商家,离了平台活不了,不离开平台也赚不到钱,陷入两难境地!
1、部分退出外卖平台


“我们店现在签约的抽成比例是21%。按每个客户订餐20元来计算,平台抽成就要4.2元,再加上3元配送费,以及餐具、餐盒、打包袋的成本,这样至少要8元,我们拿到手还剩12元。再扣掉食材的成本、水电费、房租、人工成本,基本没什么赚头。要保留,要么饭菜减量,要么加价。”西二环路一家中式套餐店的老板郑先生说。
除此之外,一家在北京朝阳区经营拉面馆的王先生就开始通过微信建立本身的外卖配送渠道。“没办法,外卖平台收费越来越高,还是本身来做更划算。”
的确,要知道中餐来讲,毛利率在50%摆布,而高达22%-23%的抽成直接就抽走了商家大半的利润,加上房租、水电、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商家虽然苦不胜言,但却也无计可施。
要么退出,要么承受,不管怎么说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赔本生意”。
对此,美团外卖的工作人员表示,平台抽成提高主要是因为公司运营成本以及人工费用增加,至于有商家退出平台,一方面是由于店铺转让以及合同到期,别的就是一些商家本身竞争力不强,退出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商家需要按照不同的店铺活动支出费用,顾客支付25元,商家只能收到20元出头)


2、部分商家转移成本,提升平台产品单价


面对这样的高额抽成和各种必要的补助活动,不少餐饮人共同选择——平台涨价售卖。
但是,涨价虽然解了外卖平台一边的困扰,却“得罪”了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说,可能并不能完全明白平台于商家的难处,只觉得外卖比堂食贵,商家贪得无厌!
商家里外不是人不说,更让顾客产生了信任危机。
这对于本就靠流量存活的外卖商家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3、部分纯线上外卖店铺将被淘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外卖平台还有“两幅面孔”。
一家在上海运营的杨国福麻辣烫,平台抽成仅在15%,因为这样的知名自带大流量的商铺,以品牌的名义与平台沟通自然会有较低的抽成 ,有较强的议价空间。
而一些流量比力小的店铺就只能承受20%-25%不等的高额抽成,本就利润微薄,难以保留,靠外卖才有了一线生机,而现在再加上高比例抽成,这些末流的小店自然就面临着淘汰危机。
小结:
几年以来,外卖平台逐渐强势,餐饮商家根本就无法与其博弈,于是成了被疯狂收割的对象。
抽成逐年递增,让餐饮人不知所措,也无计可施!适者保留,不适者被淘汰!
运营办理咨询加关注头条号餐创中国发私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wodeluntan123 发表于 2019-1-15 08:14:37 | 只看该作者
21#
wodeluntan123
2019-1-15 08:14:37 看楼主
不上就是。你收割个蛋。直接倒闭。。。我就是商家。做好本身的菜品才是关键。每天都不是爆满。。。但本身感觉也不错。。。经常有美团上门叫我入住。我都谢绝了。真的。。。。这个平台倒闭不远了[捂脸][捂脸][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黄贵云 发表于 2019-1-15 08:13:57 | 只看该作者
20#
黄贵云
2019-1-15 08:13:57 看楼主
退了还会签回来的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养成吃外卖的习惯了,退出后发现生意并不会好到哪去,利润还是低,又得签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比亚迪导航批发 发表于 2019-1-15 08:13:09 | 只看该作者
美团已经天花板了!现在这是最后的昏招了,接下来就看是变化是灭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aaaaa 发表于 2019-1-15 08:12:13 | 只看该作者
18#
aaaaa
2019-1-15 08:12:13 看楼主
互相选择的结果,前期平台让利给商家,现在商家赚肥了,平台想多赚点商家就不乐意了,难道平台就是慈善机构,专门给商家创造赚钱的机会,本身多赚点就不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dannydeng 发表于 2019-1-15 08:11:21 | 只看该作者
17#
dannydeng
2019-1-15 08:11:21 看楼主
我就一点原则,最后到我手里的钱要跟店里售价一样,满赠活动外卖价格随便,爱点不点反正这是消费者买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ly2008924 发表于 2019-1-15 08:10:46 | 只看该作者
16#
ly2008924
2019-1-15 08:10:46 看楼主
美团在每天用餐高峰期的时候有上千万的订单同时爆发,拜候地图千万次,后台同时办理几十万的送餐小哥,给他们规划地图,虽然有人工智能帮手,但是人工智能的背后还是人工!我说这么多是想说有些平台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他们可能真的没赚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大兵 发表于 2019-1-15 08:10:20 | 只看该作者
15#
大兵
2019-1-15 08:10:20 看楼主
看评论好多人都说点外卖贵了为什么我点的这么便宜呢?就算去店里买两个冰脸14,一个卷饼12,我这四公里送过来才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我家癫丫头 发表于 2019-1-15 08:09:59 | 只看该作者
14#
我家癫丫头
2019-1-15 08:09:59 看楼主
早下架美团了,营业额一开始降低了点,但是利润比以前高,现在恢复正常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墨雨萱儿 发表于 2019-1-15 08:09:26 | 只看该作者
13#
墨雨萱儿
2019-1-15 08:09:26 看楼主
本身雇人送,那平台办事费只有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香气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8926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