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能源补贴收紧,半数新能源品牌利润下滑,这不只是寒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银鲜目江探 发表于 2019-9-18 14:5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银鲜目江探
2019-9-18 14:50:44 3673 1 看楼主
进入2019年,中国车市的低温进一步加剧,在传统燃油车普遍吃紧的大背景下,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样迎来了一场冰封般的洗礼,新能源补贴门槛的提高,不仅提升了用户的购车成本,同样也提升了企业运营成本。

纵观全盘,在新能源领域能实现营利双收的,仅仅只有北汽、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老牌新能源企业;在政策与补贴双重支持的大背景下,主流新能源车企利润只有23%左右,这样的利润本身就不及传统燃油车型,而现在补贴和政策的双重收紧,无疑将一大波跟风造新能源的车企牢牢的套住,为其未来的发展增添更大的变数。



从市场层面上来看,尽管过去自主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占据全球一半,2018年销量也突破了125万辆。但我国目前仍处于新能源汽车政策市场,大多数消费行为都是建立在补贴之上的,政策导向远大于市场导向。所以说补贴退坡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新能源销量的大幅下降。



从目前的销量数据来看,在刚过去的7、8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不乐观。连续两个月的销量下滑,其实这与今年6月份的补贴退坡有很大的关系,毕竟退坡带来的销售成本大幅上涨,产销各环节很难快速应对这样的成本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优势不再的新能源车,在与相差不大的燃油车对比时更容易处于劣势。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场上暴露出的自燃、电池故障等问题一直刺激着消费者敏感的神经,早期的新能源车主更是抱怨多年节省的油费、税费,最后因为电池故障而翻倍付出,实际用车成本比传统燃油车更高,而车辆使用感受却不如燃油车。甚至有的媒体更是爆出“非限牌原因,请勿碰新能源车”的观念,更是为原本脆弱的新能源市场雪上加霜。



不可否认,新能源车发展无法避免的需要经过“吐槽”的尴尬期,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新能源车也将进入传统燃油车市场般的稳定期,但这中间需要市场淘汰一批“混日子”的车企,毕竟新能源技术、资源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最终谁能笑到最后,既不靠政府引导,也不靠企业烧钱坚持,而是需要打造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拥有脱离一切“特殊照顾”之外依然能顽强生存的能力,这样才能算新能源汽车走向了成熟。



而随着今年双积分政策的落地,不少企业开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插电混动,包括丰田推出卡罗拉双擎E+、领动PHEV、比亚迪秦Pro DM、上汽荣威ei6、 K3 PHEV等等,同时,我们也看到政策对混动车型的利好,而这也可以让车企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编辑点评:

所以,在新能源发展的路上,一味的贴近政策补贴也不可取,国内新能源企业未来还需要在技术、性能、成本、用户体验上发力,找准自身优势,将其最大化;让自己的产品定位能满足电气化、智能化、市场化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在车身质量方面也加强布局,提高新能源车安全性,得到市场的认可和信任才是新能源车企健康发展的唯一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ttplay602 发表于 2019-9-18 14:51:1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ttplay602
2019-9-18 14:51:16 看楼主
也没看到补贴退了以后,大家涨价啊,个个都说自己补,怎么销量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银鲜目江探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3673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