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少要稳重,老要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6516321 发表于 2020-7-28 08:4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6516321
2020-7-28 08:41:29 3783 0 看楼主
当年轻人做事欠缺沉稳的时候,长辈往往会嘱咐说:“老要张狂少要稳”。这句话前半句是说上了年纪的人要随心所欲,哪怕狂些;而年轻人则要做事稳重,不可轻浮。







《菜根谭》里说:“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畚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


也就是说,年轻人血气方刚,不用担心他们不振奋,反倒要随时提防他们过于冲动而造成行事鲁莽。


因此,“少要稳”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年轻人遇事要镇定,尤其在紧急关头。


年少的司马光,不一定比同龄人有更多的经验,只是他在大家都慌了神的当口,保持了年轻人少有的冷静与理智,镇定自若地想出砸缸救友的好主意。


如果他像其他伙伴一样,很可能由于慌不择法,耽误了救人的时机,而害了朋友。


因此,遇事冷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如果少年人拥有这样的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活经验不足的影响。


另一方面,年轻人往往有着很多的理想和欲望,俗称“心太急”。


所以,“少要稳”的第二层含义,是希望年轻人要耐住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是个资质很平庸的人,他连考7次,23岁才中了秀才,与他同时代的左宗棠,20岁时已经高中举人。


而且,他早年的仕途和财运也并不十分顺畅,直到33岁还在京城租房子住,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了。


换做一些急躁的年轻人,可能连秀才都没考上就放弃了,转寻其他看似“快捷”的生存之道去了。


但是,曾国藩的心态却稳如磐石,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晚成”而自暴自弃,他一直坚持不懈,稳稳地向着心中的目标进发,无论路上遇到多少荆棘,都勇敢应对,最终成为了一代千古名臣,以及传统文人的至高典范。







性情稳重的年轻人,人生之路往往也走得更稳,更从容。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当一个人走过了青春盛年,必然要迎来灿烂的夕阳。


同样是《菜根谭》所言:“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大多数老年人,早已被风浪磨平了棱角,显得暮气沉重,缺乏进取的勇气。


“老要张狂”是告诫老年人,虽然人生已走过了一大半,但前路仍然很长,应当保持探索的好奇心与勇气。


而且,在年纪大的人心里,循规蹈矩早已变成了一种习惯,他们不需要刻意留心,行为也能符合俗世的准则。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意思是人到了70岁以后,哪怕任性而为,也不必担心会出大格了。


所以,古人鼓励老人要试着“狂”一些,其实是劝他们要保持身上的那一点天真与可爱,留住生命的活力与真性情。


正如苏轼《江城子》诗所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想想那场景,银须白发的老先生,身边鹰犬相伴,游戏人间,好不快意!







青葱少年与耄耋老者,就像河上的桥与桥下的倒影,互相映衬着,显现出生命的本来面目——都曾真实存在过,也都终将化成泡影。


只要我们在适当的年龄,享受过属于当时的美好,便是生命的大满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6516321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78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