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苑邳州|庄海丰:明月千里寄相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0℃ 发表于 2022-9-20 09:53: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0℃
2022-9-20 09:53:01 14990 0 看楼主
明月千里寄相思
心如梦般的漂泊,情似过眼云烟,当盛夏的炎热还未曾退却,金秋却如约而至。

明月悄悄丰腴,一个人独自在异乡的月光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远的深情如潮而至,点点都是故乡的回忆,滴滴都是对亲人的思念。

多年的异地求学,一千多个思乡的夜晚,堆积的思念在冰冷的城市的一角寂寥的游离,丝丝缕缕放飞在落日的黄昏,那温暖的夕阳是母亲温柔的脸庞。每逢居家团聚的日子,特别是中秋。那时学校还是单休制,中秋节放假一天,路远的同学只能在学校过节。晚饭过后,同宿舍的几个同学都聚集在学校的食堂里观看电视,漫无目的地观看各地喜迎中秋的动人画面,或者重复着电视里那首永久唱不出的歌。晚会散尽,洗漱过后,一个人斜靠在双人床的上铺,依窗望月,那皎洁的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洒在窗户上。月是洁白的,而洁白的月光又传递着思想之情。由于路远,双脚踏不上归乡之路,一颗心却早已飞到父母身旁。我想,此刻远在家乡的父母已准备好孩儿喜欢吃的月饼,父亲则在母亲的身旁,正在用玉米刨子刨玉米粒吧。岁月在父母的脸上锲刻下苍老的年轮,她那瘦弱的身影,那佝偻的脊背,是为我弯的;那疲惫的神情是为我留下的,还有那一双龟裂的双手也是为我的生活操劳的!

回头再望来时的路,故乡的记忆依然清晰。虽然许多地方都已改变了许多,但我依然还能记起那座石桥、那口老井以及那条小河……

那时,家里很穷,缺吃少穿,孩子们都盼望过春节、过中秋,这样最起码能饱吃一顿,甚至还能得到大人的施舍。我依稀记得八十年代的那个中秋,母亲托关系弄票买了二斤月饼。当年的果子、糖、月饼都是用草纸包装,草纸粗糙的纹路依稀可见凑近鼻子细闻,淡淡的味道需用心去品味。买好的月饼放在纸上,营业员很熟练地折叠几下,再用草纸撵成的细绳十字花系好。母亲把买好的月饼放在盛麦子的大缸里,缸上面再用盖子盖好,告诉我们缸里的月饼是中秋节那天送给外婆吃的。不谐世事的我趁母亲不在家,偷偷打开大缸,用手撕开包装纸,偷吃了一块月饼,母亲则打了我一顿,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悔!说真的,那个年代的月饼,那是纯正的花生油味道,月饼里夹杂着青红丝散发出橘子皮清凉的香味。还有炒熟了的花生仁、果仁、葵花仁,芝麻的香味。这些香气散发出天然的味道,不加任何修饰,淳朴地渲染着一张包装纸,久久不散,甚至连包装的纸绳都香的让人流水……

而今,一切将不复重来,天真的我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家乡在县城工作。一年四季,春去冬来,异地谋生的艰辛早已腐蚀了年少的心,月光拉长了孤独、彷徨的背影。每逢中秋,也有时间和父母团聚,无论何时,家中只要有月饼,母亲总会第一个拿给我吃。或许母亲心里总有一个结,或许是为了弥补我那一次挨打,而我又从那一次挨打开始,内心越发不喜欢吃月饼了!

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情更浓。电话那头,父母苍老的声音在说中秋又到了,月亮又圆了,十五还能回家过吗?或许,父母的年龄已经大了,不能再给孩子们讲月中的嫦娥。不能再给儿孙们朗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不知今时月,今时明月照顾人”等千古绝句。

月到中秋,万家团圆,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已爬上柳梢之头的时候,年过半百的我禁不住念向远方……女儿在外地工作,再加上疫情的原因,已经两个中秋没有回家了。中秋之夜,窗外的静寂在惨淡的月光里,越发孤独,难以入眠,两行月夜的相思泪挂满窗帘,如银色的风铃,响彻心扉!

今夜月圆人难圆,不安之心,思念更甚,唯有借这头上明月,遥寄对亲人的思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0℃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499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