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了,老师们又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来,教师在组织一节完整的教学活动课时能否顺利开展或是很好地把教学目标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常规。所以说,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成忽视的部分。那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常规呢?
一、榜样表彰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生活经验少,说教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是很难起作用的,只有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及学习模仿的兴趣。
1.同伴间的榜样
“我发现这位小伴侣的眼睛很标致,很仔细地在看小动物们的照片”、“胖胖猪说了,它发现某某小伴侣坐得最好会儿请它给小伴侣们做小老师”等,诸如此类的表彰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只要表彰了某个小伴侣,立即就会有许多小伴侣纷纷模仿这个小伴侣的良好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表彰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2.教师要给幼儿做榜样,以身作则
3.教师要寓教于乐,将常规教育以游戏的方法渗透给孩子。可以组织一些有情境的游戏,如:“今天我带小伴侣去谁家做客,他们要我们怎么样”等,也可以设置一些可动手操作的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会玩的乐趣,同时把玩的常规渗透给幼儿。老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该游戏要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实际,与其前经验相结合。
4.进取角的使用
教师在区角中设置常规标语,例如在阅读区增加“轻轻拿,轻轻放,小嘴巴不说话”字样在进行文字欣赏时“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跟读时“手指字,耳朵听,张开嘴巴读轻声”;朗读时“双手拿书身要正,声音洪亮有感情”……常规的渗透是让小伴侣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
二、家园共育、达成共识,促进幼儿养
成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宝宝,家长们应为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影响,为了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和行为习惯,我们利用家园联系册、个别扳谈等形式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使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能很好地与幼儿园达成共识。
良好常规的培养不是朝夕就能见成效的,需要幼儿园老师们不懈的坚持和不竭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