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黄云鹏:踏遍青山作奉献 发展林业求先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in2799 发表于 2018-10-10 15:32: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win2799
2018-10-10 15:32:42 3679 0 看楼主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人物名片

黄云鹏,正高级讲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福建三明林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先后被评为三明市优秀教师、职教先进个人、三明市劳动榜样,福建省职教先进个人、优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全国德育先进个人、全国职教先进个人、第三届黄炎培杰出校长;被聘为三明市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林业专业组成员、福建省教育厅高级职称专家组成员和评委、国家林业局林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



不能做浮在水面的葫芦,要做沉在水底的石头,实实在在、一心一意。

——黄云鹏



黄云鹏1985年毕业于福建林学院,2004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福建三明林业学校,33年的教书育人生涯,黄云鹏一直扎根在福建林业职业教育最前沿,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业务精湛的教学骨干和经验丰富的学校办理者。

牢记教师使命 争做育人典范

不管是当一名普通教师,还是担任校领导,黄云鹏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我们就要负起责任,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黄云鹏深入宿舍与学生亲切交流

尽管中职校的生源质量不高,但他认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关键在于老师怎么去做工作。为此,他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效果。他注重通过社团组织、兴趣小组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本质。近年来,学校先后组建了书画协会、七彩文学社、街舞社、记者社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及插花艺术、嫁接技术等20多个专业兴趣小组。他还努力为各个社团、兴趣小组提供师资、财力、物力上的支持,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在校园内营造了“学技能、比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黄云鹏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扎根林业职教 科技办事三农

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黄云鹏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长期坚持走林科教相结合的道路,带领师生经常深入林区第一线开展竹类等丰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为办事地方经济建设、促进林农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8年开始,学校与三明市林业局、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联合举办“林农职业教育学历班”,大力推广“送教下乡、办事三农”工作,把职业教育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他也经常深入农村,在田间地头为林农讲课,把农作物种植、林木生产等新知识传授给农民,带动村民致富。黄云鹏也因此被本地群众誉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黄云鹏为本地林农现场授课

黄云鹏还善于总结教研和科研工作,先后出版《毛竹》《林木栽培技术》2本个人专著,主编教材6本,先后在《中国林业教育》《福建教育》等CN刊物颁发学术和教改论文40多篇,主持的“福建省主要油料能源树种区划及乌桕培育技术研究”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南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利用土壤磷杉木基因型的筛选研究”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福建省地方标准“油茶培育技术规程”在全省公布实施,并于2014年被省政府授予标准贡献三等奖,为福建省油茶丰产林做出了贡献。别的,他主持的《森林培育》课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福建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特色课程。

致力学校发展 倾尽毕生精力

为了推进学校建设,黄云鹏以校为家。他组建了闽台森林生态文化园、学校综合实验实训基地等,成立“林业调查设计院”为本地经济办事,与三明市林业局合作成立了闽台林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为海峡两岸林业科技的交流和人才培养开拓了新的通道。他还完成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成立福建省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和三明市农林职教集团,大力推进“专业设置特色化、产学研一体化、办事经济区域化”。

在学校,每天第一个到校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总是黄云鹏。



黄云鹏与校领导班子成员规划学校发展前景

不消扬鞭自奋蹄,千淘万漉始得金。黄云鹏“德与能并重、知与行并进”的教育理念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安然校园、省级绿色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10月,学校正式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win2799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67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