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华教授: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不要用钱去奖励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z 发表于 2018-10-14 11:15: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z
2018-10-14 11:15:58 3169 2 看楼主


点击右上角【关注】父母和学霸头条号,获取更多教子和学霸秘籍~




01


伴侣小佳是个爱学习的妈妈,有次她听说了一个用 “集点”的方法奖励孩子,就打算用起来。
这个方法大概是这样的:只要每次孩子做了一些“好事”,就会得到一张卡片,集满了必然的点,就可以换一件本身想要的东西。
她想用这个方法鼓励孩子做家务,培养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收拾本身的玩具,整理本身的衣服、书籍,也渐渐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
刚开始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很顺利。
小佳和老公都发现,让孩子做一些事情变得容易多了,只要告诉他“有点卡奖励哦”,孩子就会很积极的去做。
并且那段时间,孩子特别贴心。每次小佳在厨房忙,孩子就会跑进来说:妈妈,我帮你端碗。妈妈,我帮你系围裙。
但是这个方法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小佳和老公开始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一天吃完晚餐,孩子很自觉的就把碗筷拿到了水槽边,还拿了桌布准备擦桌子。
小佳看到孩子这样很高兴,正准备表彰孩子,孩子突然说:妈妈,我擦了桌子可以得到点数吗?
小佳心里觉得有点不太舒服,但转念一想,擦桌子也是一项家务,答应了要给还是要给的。
过了几天天气渐渐热了,小佳想把一些冬天的衣物收起来。她和老公正在商量收哪些的时候,孩子跑过来说:妈妈,妈妈,我帮你们收!
孩子爸爸挺开心地说:你现在能干了呀!那你收你本身的吧!
正收到一半,孩子对他们说:那我收衣服也可以得点数吗?
小佳和老公面面相觑,她老公沉思了一下说:你收本身的衣服是应该做的事情,不能有点数。
听到这句话,孩子似乎一下子就泄气了。孩子爸爸也看出来了孩子的心不在焉,就补充了一句:你收本身的衣服不能有点数,但是帮我们收可以有,只是你必需要收完本身的衣服以后才能帮我们收。
孩子虽然又有了兴趣,但对他们说:那你们现在不能再收拾了,必需要等我这边收好了才行,不然我还没收完你们就收完了怎么办?
这件事之后,小佳开始对这种奖励方式有了一个反思——他们一开始是想培养孩子帮手做家务的习惯,但是现在孩子行为好像跑偏了,变成了只想集点数换本身想要的东西。如果以后没有这种奖励了,孩子会不会什么都不做了?
其实小佳担心是可能的。如果一开始孩子表示出“好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物质,他们这些“好行为”就没有自发性。






02
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自发承担生活里的责任呢?
属于孩子的“责任”,就不要用“惩奖制”。
“你好好吃饭,就可以玩手机。”
“你这次考好了,暑假就带你去玩。”
学习、吃饭、收拾本身的玩具、做一些家务,这些其实都是孩子本身的责任。
与其用惩奖去“培养”孩子的习惯,不如给他们说清楚,为什么他们需要做这些,以及做与不做的后果。
你不好好吃饭,那就会挨饿。我们吃完这顿饭到下一顿饭之间,如果你饿了没有东西吃。
这才是描述清楚“后果”的话,如果不将“玩手机”作为奖励方式,孩子有没有好好吃饭和能不能玩手机,没有必然联系。
你这次没考好,暑假可能就要补课,补课就没有时间玩了。
这样的描述,也才是一个原因和后果,而不是将“带你去玩”作为一种奖励方式。
希望孩子承担本身的责任,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奖励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找到本身的动机,乐趣,甚至成就感。
用物质作为鼓励,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兴趣”,成人都知道,缺乏兴趣的事情,少了物质奖励就是很难坚持下去。






03
如果不消物质作为奖励,又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呢?
赞美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最好的奖励。
但如何“赞美”,却又有技巧。
空泛的赞美也未必能够引导孩子发现本身的兴趣,更别说培养出主动性了。
比如,你说孩子“好棒”,他未必知道本身到底“棒”在什么地方,他可以维持的优点在哪里,甚至会担心——我这次被夸奖做得“很棒”,是不是我运气好呢?我本身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吗?
你说孩子“好乖”,如果他渐渐成长起来,他们可能会开始质疑“我为什么要乖?”,甚至开始想要挑战父母的权威,故意去“不乖”……
一个好的赞美,最好包罗两方面:具体描述+内在特质
当父母想要赞美孩子的一个行为时,把本身看到的事实描述给孩子听,这样孩子会知道,父母是真的看到了本身在做什么,也更清楚知道本身是哪些行为会被父母赞赏。
有一次我在公园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在河边写生。经过他们身边时,我听见这个女士对孩子说:
我很喜欢你画的这棵树,树叶画得很细致,你还用了两种颜色画树叶,说明你不雅观察很仔细。
我觉得这个妈妈赞扬孩子的话就说得很好,她没有笼统地说你画得很好,而是详细描述了本身看到孩子画得好得地方,赞扬孩子用色巧妙。
孩子某些好的行为,其实也表示出了他们内在的一些特质,比如善良,坚持,努力等等,如果父母还能发现这些特质,也最好能向孩子指出来。
比如孩子帮手做了家务,可以对孩子说:
你今天帮妈妈做了家务,你是一个体贴的好孩子。
这个赞美,就强调出了妈妈看到了孩子身上一个美好的特质——体贴,孩子也会通过这种赞美发现本身身上的优点。
学会赞美孩子,引导他们了解本身的特质,引导他们发挥主动性,靠着自发的责任感去承担本身该承担的事,或者靠着他们本身的兴趣,投入一件事。

当然小小的物质奖励也并非完全就该被否定掉,它可以是一种辅助手段,在孩子出现特别值得欣赏的行为后给与物质奖励,让孩子知道你真的很赞赏他这种行为,只是物质奖励不宜成为培养孩子行为的主要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萿淂佷蔂ぐ 发表于 2018-10-14 11:16:2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萿淂佷蔂ぐ
2018-10-14 11:16:27 看楼主
清华哪个教授说的?怎么不直接点名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儿是爸!别打 发表于 2018-10-14 11:17:2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儿是爸!别打
2018-10-14 11:17:27 看楼主
怎么跟清华大学扯上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z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169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