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童言有计》说开去:要直面教育问题,更要“介入”社会现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eoxie 发表于 2018-10-16 21:26: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leoxie
2018-10-16 21:26:41 3156 0 看楼主


导读:刚刚在芒果TV收官的《童言有计》,在模式上融合了脱口秀和不雅观察类节目的综合特质,在内容上又直面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的痛点。这个亲子节目中的“异类”,究竟有什么不同?

文 | 一文

《童言有计》的妈妈和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成长”。

最后一期节目以“成长”为主题,撒贝宁开场就总结道,这一季他“被这些孩子扑倒在地13次,但是被抱着亲了好几百下”。作为一名在荧屏上历经“磨砺”的优秀主持人,撒贝宁在被孩子熬煎得“痛苦不胜”的同时,也收获了过往做节目所没有的纯真和快乐。





他自称第一期的时候还只是听力受损,因为孩子们的声音太大了。录到第二期、第三期的时候感觉嗓子不行。后来紧接着是脑子不行,智商明显下降。

似乎从来没有亲子节目中的孩子像《童言有计》中这么“主动”。

成长,最重要的是自我不雅观察

《童言有计》中的孩子们不再是以往亲子类节目中被呵护的“温室的花朵”,而成为一名真正敢想敢做的人,甚至一些毫无逻辑的童言童语也呈现其中,但这恰恰是节目最珍贵的地方。

撒贝宁问孩子们“报答什么会长大?”“因为不长大就变成小孩子了,一个巨人就把我们踩扁了”;“长大后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妈妈一个大的惊喜”。

节目现场俨然变成一群5岁摆布孩子的脱口秀。在这一空间有“孩子王”的撒贝宁带领这些孩子们一起在玩中认识情绪,理解勇气,甚至探讨生命。主持人陶晶莹和萌娃们的妈妈则在不雅观察室内不雅观察孩子们的各种表示。





这样一个家长孩子区隔开的空间,在节目模式上把当下最流行的节目样态都融入其中:既有对真实生活行为的不雅观察,又有勇敢表达的脱口秀,在亲子类节目的大框架下,《童言有计》从一开始便具有了十足的吸睛能力。

但仅仅产生节目效果层面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童言有计》更重要的是让不雅观众意识到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有研究发现,获得自主是少年儿童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所以,也不难看出节目的探索:尝试通过孩子本身的视角自我不雅观察,给孩子们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中国近代出现的“儿童本位”的萌芽,虽然提倡从儿童角度出发,但在大多数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儿童的声音”还是受到相应的限制。电视媒介的出现曾一度导致“童年的消逝”,但《童言有计》却通过重新打造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呼吁家庭中的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本身的不雅观点——这实际在引导一种更为现代的教育模式。

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曾经让撒贝宁都招架不住的C罗(颜晨熙)却成熟了很多。不少工作人员都反映,他开始思考本身的行为,在妈妈变老的阿谁环节中,C罗第一次安安静静地看视频,也第一次本身趴在人群后面,默默红了眼圈。

中国儿童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雅莲说,“如果说《童言有计》真正让孩子学到了什么,我觉得就是‘自省’,孩子们通过视频不雅观察本身曾经在一个事件中的表示达到自省。妈妈们与孩子在现场没有对话,不会现场引导孩子你这样做好不好,而是让孩子本身不雅观察本身的行为,这种形式不是‘劝说’‘镇压’等等这种被动的教育形式,自省式的教育应该是从孩子角度出发,让他们反不雅观自我,并让他们在潜意识里认识到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

过往的亲子类节目中,孩子的“哭闹”往往成为看点。但《童言有计》里最温情的部分反而是妈妈们被感动,继而反思的瞬间。

C罗在绘画“未来”的环节,给本身画了一个哥哥一个弟弟,说不想本身太孤单了。不雅观察室内的妈妈顿时泪如雨下,“我觉得我这个妈妈很不称职,在三岁半之前没有陪他。我真的希望时间可以倒回去,而不是长大。”

但张雅莲却说:“很多妈妈都有这些遗憾,她们会自责,但我会跟她们说现在做也还不晚。”

小亮仔说:“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会跟爸爸妈妈见面越来越短”。画面切到演播室后,妈妈叶一茜却也希望时间停留在此刻,“不希望孩子长大,希望孩子在一个很好控制的范围”。





作为三不雅观成型的成年人,育儿不雅观念的调整实际上很难改变,这种固执也往往使得家庭教育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在《童言有计》中,这一亲子类节目却提供了一种能够较好提升家长接受度的教育方式,在节目中孩子童稚语言、真实情绪的打动下,不雅观察空间的家长以及屏幕外的不雅观众,都能够借机放大孩子的想法,以及审视本身的行为。

例如,所有孩子都问过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

有敷衍作答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也有难以启齿半吐半吞的。几乎所有的家长忽略了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示,诸如“捡来的孩子”之类的回答也会破坏他们之间爱的联结。

“孩子的空间”里笑料百出,“妈妈的空间”却在进行有意义的探讨。有专家建议,“如果真遇到这个问题,建议妈妈们首先要保持微笑,然后把孩子搂在怀里亲亲他。这是在鼓励孩子的提问,同时,在解答的时候要注意,落脚点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相信看节目的不雅观众便不再会不知所措,因为这样经过场景演绎和不雅观点碰撞后的答案,早已印象深刻了。





当孩子为父母会“老去”而担心难过时,节目也告诉家长们“流泪,可能会加深他们的恐惧和忧伤。其实,只要告诉他们,生老病死就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这是再正常不外的一件事。”

人们常说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孩子们被不雅观察到的样子也是家长教育的结果。《童言有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教育的闭环,不雅观察和脱口秀部分的语态不相冲突,有笑料,也发人深省。

不分星素的“百科全书”

《童言有计》赋予了亲子类节目中少有的真正的教育意义。

很多家长在看了《童言有计》之后感叹,“本来育儿这么简单啊!”这背后实际上是创作团队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调研之后,精心挑选出的具有当代家庭参考价值的话题。既有回应熊孩子话题的“规则”,也有充满挑战的“勇气”,甚至还有“小情绪”“想象力”“生命”等,一季节目涉及13个主题涉及育儿的方方面面,紧扣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潮流。

不仅有脱口秀,节目还通过设置一些游戏和动手环节,去贴近和引导每一期主题的意义。如本期收官节目中的“成长”,孩子们首次挑战插花师和海豚驯养师两种职业,虽状况连连但也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同时妈妈们也与孩子们一同回顾成长过程中最暖心的瞬间,看他们走向高台,向未来的本身喊话。





回顾整个行业,亲子类节目也一直面临来自政策的压力。一周前,《未成年人节目办理规定》的出台,规定傍边涉及到的“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满10岁儿童禁止代言广告等”内容,在2016年的史上“最严限娃令”中其实早有表现。年轻人以及青少年聚集的芒果TV,作为引领导向和风尚的重要阵地,以网络视听内容的影响力对现实教育产生影响,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坚守。以《童言有计》为代表的节目模式探索,回应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青少年从来都是屏幕中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意义、有意思地讲好“主角”的故事。

《童言有计》在这一系列限制中反而显示出独特的气质。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拼明星。节目并没有以“流量”作为选择嘉宾的标准,而是选择了个性十足并且有代表性的家庭。

节目中孩子们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社会团体的社群。虽然这些母子嘉宾中有包罗杨云和杨阳洋,蒋丽莎和陈雅薷,叶一茜和小亮仔等明星家庭,但他们从来不是炒作和消费的对象。一些素人宝宝像“武爷”武艺博和“C罗”颜晨熙等都圈粉无数。陶晶莹在最后一期专门感谢了各位妈妈,“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状况。”





如何打造有智慧、有文化、讲导向的亲子类节目?

《童言有计》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它用实际的话语在回应一个具有遍及性的社会议题:在内容上,孩子们真实、独特,甚至有点奇怪的表达都可以成为传递美好价值不雅观念的载体;在形式上,模式创新可以更多的从人的本身出发,不外度消费,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和社会的需求痛点——一档从青少年中来、到青少年中的好节目,就能站稳脚跟、快步向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leoxie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15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