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评|新时代教师的创新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562962837 发表于 2018-10-19 13:07: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562962837
2018-10-19 13:07:07 3970 0 看楼主
9月10日,我国迎来第34个教师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节日到来之际,更好地总结本身的工作,更好地感悟教师之责。现在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新时代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靠创新型教育培养,实施创新型教育需要大量创新型的教师。因此,在新时代,每一个教师都要大胆创新,做一名专“新”致志的教师。









一、培育新理念。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教学行为的先导。每个教师必需培育与新时代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育理念。一要培育本质教育理念。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注重本质教育。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评价学生时应采用全面的角度,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化对应试能力的过度放大,跳出单纯刻板的分数定式。二要培育“互联网+”理念。现在“互联网+”理念,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中,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要了解其概念背景,充分跟紧时代浪潮,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办事于教育教学。三要培育注重实践理念。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教师,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竭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熬炼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实践,成为一个有创新思维、敢于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二、使用新方法。作为新时代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更看重教法与学法的协同,认知与情意的协同,智力与非智力的协同,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协同。除了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外,要更多地尝试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深入地参与学习过程,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注重培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尤其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三、采取新手段。新时代教师要不竭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一是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使用幻灯、电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电化手段传授知识技能。二是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新时代教师不竭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家校互动,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三是运用大数据辅助办理。新时代教师可利用学生各类数据,比如上课提问、课堂作业、阶段考试等数据,有效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学生特点及行为,总结学生的行为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优化备授课过程,做出更准确客不雅观的相关教育办理等决策。

四、教授新内容。凡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内容,都应当加以重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科课程为中心,而是要围学科课程,讲授学生需要的各种知识、教授学生所需的各种技能。一是教授书本之外的知识。新时代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传授学生书本之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学生的视野。当然,这需要老师的大量学习与积累。二是介绍校园之外的社会。学生总有一天要融入社会,因此,学校教育必需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决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不能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要多多联系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三是体验课堂之外的生活。新时代教师不仅在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更需要引导和陪伴学生走到课堂之外,走进自然、走进农村、走进厂矿、走进机关等场所,去体验更多课堂之外的不同生活,在体验中去不竭构建本身的抱负,塑造本身的“三不雅观”。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907/1016509.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不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 王志国 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562962837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97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