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怎么教育子女的?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350790437 发表于 2018-10-25 00:19: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350790437
2018-10-25 00:19:54 3410 0 看楼主
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官宦之家,再怎么兴旺都过不了三代,而曾国藩家却代代出英才。不仅曾国藩本身的儿子个个成才,曾家的孙辈中还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昭抡这样世界著名的化学家,曾孙辈中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





曾国藩从小寒窗数十年,备受艰辛,深知名誉、地位、家业来之不易。他目睹那些达官显宦家庭的官二代们,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是挥霍浪费,吃喝嫖赌,最终家业荡然无存,为此深为忧虑不安。于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从做人开始。曾国藩在清末官场中是属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但他却从不以势压人,更不许子弟作威作福,当败家的纨子弟。





他知道高官子弟最易骄奢淫佚,而骄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是万恶之源”,“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因此他不时告诫子侄要戒骄戒佚。家里男的出门须走路,不许雇工坐轿或骑马,而家里的妯娌、女儿、媳妇,老老小小皆纺纱织布,养鱼养猪。即使他的夫人也得参加劳动,为全家作出表率。曾国藩不时告诫儿子不成假父之名而行事,要洁身自好。





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曾纪泽与家人乘船去金陵省父,曾国藩写信给纪泽,告诫他一路上不挂大帅旗,不惊动地方长官,“烦人应酬”。同治三年七月,曾纪泽赴长沙科举考试,曾国藩又告诫他不许和考官疏通,“不成送便条,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曾国藩反对买田、置屋、积钱留给子孙,他认为“做官发财可耻”,把做官得来的金银留给子孙更是“可羞可恨”!子孙若是贤才,不消靠父辈遗产也能自立。如果是不肖子孙,那给他留多一分钱,他就会多造一孽。因此曾国藩发誓“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曾国藩视“勤”是人生第一要义。他在北京任官时,多次购买北方的大白菜、茄子种子寄回,并告诉家人的栽培技术。为了不让子侄们有纨子弟的大少爷作风,他多次在家书中要其子侄们半耕半读,连拾柴收粪这些事也“须一一为之”。





曾国藩曾说:“吾不肯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他所追求的“秀才”,不是传统的读书做官的仕人,而是能够明白事理、才德双修的君子。正是在这种家教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曾氏家族出了大批的人才。同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不竭地被人们所推崇和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350790437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41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