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前沿」杨志成:本质教育进入未来课程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tingting321
2018-10-25 07:11:27 3306 7 看楼主





编者按:8月14日至15日,2018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在河北崇礼召开。在这场思想盛宴上,知名专家和一线校长围绕“迈向未来的新时代教育”主题,对学校转型、课程改革、现代化办理、校长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特邀与会专家和校长按照讲座内容撰文,分为小学篇和中学篇两期,集中刊发,以飨读者。本期为小学篇,为还原大会现场,以大会所设板块为栏目名。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标识表记标帜的信息革命,正在对持续了400多年的现代教育体系提出范式挑战。为此,中国教育改革和课程变化也在迎接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本质教育的决定》,标识表记标帜着中国教育走进本质教育时代。而随着以本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不竭深入,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我国教育改革站在了核心素养时代的起跑线上。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变化是课程发展从现代走向未来的重要标识表记标帜。从教育学意义上看,未来教育和未来课程不是“到了未来”的时间概念,也不是“为了未来”的目标概念,而是“超越现代范式”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论的本质变化。





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育人目标

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本质教育的推进与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育人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的重构,让课程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也是课程走向未来的重要标识表记标帜。

本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经研究构建了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本质提炼,是超越学科知识的课程目标,着重强调学生学习该学科后形成的正确的价值不雅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将更加注重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更加注重课程育人的功能。

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支持的作用,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教师在研究学科教学中,要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核心素养目标。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课程标准进一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并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指导课程开发、实施课堂教学和指导考试命题。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是未来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和教学评价的依据。这是课程走向未来的重要技术挑战。

我国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标识表记标帜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已经逐步超越基于知识、技能传授的“学科结构主义”的现代课程范式,正在走向基于人本位的素养发展未来课程范式,这在必然程度上意味着“未来已来”。





  穿越资源边界,构建未来课程体系

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教师在教室中依据成人编制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固定模式,仿佛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标识表记标帜。然而,伴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认知的发展、问题的反思,这种教育模式的问题越发凸显。知识中心主义、成人视角的教育越来越成为对下一代全面发展的羁绊。

如何穿越空间、时间、教材、教师等僵化的教育边界?突破这些禁锢受教育者更加全面发展的藩篱?这是当代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面对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打破现代教育的僵化模式提供了可能。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模式的诞生,已经开启了课程变化新时代。

新时代课程变化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构建穿越边界、突破封闭藩篱的开放性课程体系。以北京市新修订的课程计划为例,它重在构建开放性的教与学模式,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让学生习得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上课学习将不拘泥于一所学校,突破了教室和学校的边界: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支持走班、走校以及网络在线的个性化学习;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购买办事,鞭策整合博物馆、科技馆、大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社会资源,等等。课程的开放性,必将带来课程实践的一场新的变化,成为课程走向未来的又一重要标识表记标帜。





转型教与学方式,设计未来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堂教学变化,是未来课程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之前,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不雅观实施教学。核心素养提出以后,教师教学过程就需要逐步转向核心素养目标。

课堂教学所依据的核心素养目标可以从两个层面选择,一是选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具体素养和素养要点作为课堂教学核心目标。二是可以按照所教学科,选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此外,基于核心素养的未来教学要具有全息认识论的意识,核心素养不是依靠一节课能培养的,但每一节课都在撬动学生一生的素养。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价值,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具有全息性的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是未来课程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用评价引导教学实践,用评价监控教学效果,用评价反馈教学成果。其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难点和关键点。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要超越对学科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对学生学科经验、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情感、学科持续学习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性评价。学校将通过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撬动核心素养的实施,保障未来课程的落实。





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未来教师

教师是落实未来课程的基础条件。教师的教育不雅观、质量不雅观、课程不雅观、知识不雅观、教学不雅观,如果不按照未来教育理念而转变,未来课程就无法真正落地。因此,核心素养提出后,教师专业发展要加强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训,让教师理解核心素养的本质,掌握核心素养的实践逻辑,从而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不雅观、课程不雅观和教学不雅观。

此外,学校还要参考学生和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建构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是教师在职前学习和职后实践与培训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性素养,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师的核心素养水平将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发展。

未来已来,核心素养的提出,开启了未来课程时代。为此,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将以人的发展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关注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这个时代的课程以素养为中心,将超越知识本位和学科结构主义,知识学习和教育过程成为人的素养发展的过程与工具。

这个时代的学校资源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超越传统的班级授课、教材教学、分科教学等模式,通过整体规划,穿越边界,实现学生学习的全时空和个性化办事。

这个时代的教师职业也将发生变化,传统的依据教材传授规定性知识的模式将被彻底打破,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按照学生个性化特征,与学生共同研究规划学习进程,共同组织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

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未来教育”才刚刚开始。

  (2018年09月12日 09: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夏坚2010 发表于 2018-10-25 07:12:1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夏坚2010
2018-10-25 07:12:16 看楼主
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换种形式罢了,结果不变。都是在“术”的层次转换,再转换结果都是一样。区别在于:以前是存心做坏事。现在是好心做错事。存心做坏事,人人都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好心做错事,很难找到错误的根本原因。什么时候能到达“道”的层次,那才是走在正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思如 发表于 2018-10-25 07:12:4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思如
2018-10-25 07:12:48 看楼主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要超越对学科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对学生学科经验、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情感、学科持续学习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性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永兴建材 发表于 2018-10-25 07:13:39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永兴建材
2018-10-25 07:13:39 看楼主
所有的高科技现代化的基础就是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呵呵_哈哈 发表于 2018-10-25 07:14:37 | 只看该作者
5#
呵呵_哈哈
2018-10-25 07:14:37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方源建材 发表于 2018-10-25 07:15:08 | 只看该作者
6#
方源建材
2018-10-25 07:15:08 看楼主
我国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标识表记标帜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已经逐步超越基于知识、技能传授的“学科结构主义”的现代课程范式,正在走向基于人本位的素养发展未来课程范式,这在必然程度上意味着“未来已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陳媛媛 发表于 2018-10-25 07:15:44 | 只看该作者
7#
陳媛媛
2018-10-25 07:15:44 看楼主
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教师在教室中依据成人编制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固定模式,仿佛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标识表记标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谜谜 发表于 2018-10-25 07:16:33 | 只看该作者
8#
谜谜
2018-10-25 07:16:33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tingting321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306 | 回复:7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