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发布|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以爱相随 发表于 2018-10-28 15:0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以爱相随
2018-10-28 15:03:48 3935 0 看楼主



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在京发布并解读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本届家长汇聚焦“我的孩子,我的教育”,力图从家长的视角思考教育,不仅关注压力中成长的孩子,也为焦虑时代的家长赋能。
该报告调研历时15天,面向70到90后家长人群,收集有效问卷3205份,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及父母成长等四个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维度展开,结论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力焦虑状态。
未来,智课教育将每年按期举办国际教育家长汇,持续关注家长教育相关问题。而家长成长研究院也将在未来深度思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调研,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及其自身成长助力。
学习成绩、学区房等成焦虑爆发点
报告显示,在四个维度中,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学区房等问题成焦虑爆发点。






报告发现,超半数家长受到学区房影响感到焦虑,90后家长已开始为孩子教育“未雨绸缪”;隔代教育焦虑问题凸显,80后“二胎”焦虑处于较高水平;同时,75%家长为自身发展感到高度焦虑。
该报告还指出,近半家长可接受的教育花销为家庭收入的40%,在性别对比上,中国妈妈比爸爸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且妈妈更愿意为孩子教育支付更高费用;近七成家长认可课外培训,45%家长看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比分数重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培养;3-6岁被认为是最适合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
精细养娃时代 家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精细养娃的时代,家长确实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调查的目标就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中国家长焦虑现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焦虑背后的原因,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及进化的趋势及具体解决方案。”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表示。






“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核心是要把孩子还原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暂时把眼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本身身上,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和态度,从理念和能力上持续地成长本身,才能更好地‘行不言之教’去积极地影响孩子。”高燕说,“面对孩子,家长需要认识孩子独有的特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呵护孩子敏感的心灵。”
什么才是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问题?
“在孩子教育上,我非常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就熬炼他的不雅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竭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她的思维力与创造力。”在讨论到“赢在起跑线上”的话题时,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翟少成以本身的女儿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家长代表则认为,在孩子教育上,家长要学会适当的罢休,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必然成为多成功的人,而是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做本身最喜欢做的事。
智课留学产品中心总监、资深留学专家朱晛认为,优秀留学生的养成包罗三部分,别离是:提前学会对于契约的遵守、量化目标和循序渐进、理解复杂的条件反应。同时,学生精细化的学习策略应该建立在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印象及对不同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组织结构上。
针对家长们非常关注的留学申请问题,他分享道,留学必需以赋能和成长为核心,在申请过程中塑造本身的软硬实力:“硬实力”赋予学生进入抱负院校的“能力”,“软实力”赋予学生通过留学实现人生梦想的“能量”。“软硬兼施”,才能塑造一个更优秀的国际人才。
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
“大多数父母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的内心不够强大,在诸多比力环境中迷失教育标的目的,从而失去对本身情绪的控制,开始变得焦虑不安。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揽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本身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焦虑使父母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难以融入集体中。”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说。






在如此焦虑的时代,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张怡筠认为,成功的父母,在情商教育中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设立规矩,教导孩子找到情绪解决的方案,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有幸福力的情商高手。
她认为,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情商教练,并给出了家长抗焦虑的三个方法:第一,家长要充值情商,hold住育儿压力;第二,升级目标,培养未来的孩子;第三,赋能孩子,拥有未来的胜任力。
同时她建议家长,要帮手孩子热爱学习,面对孩子的学习挫折,做出积极的解读和反应。最后,让本身的内心丰盈起来,真正接纳和欣赏与你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进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培养其面向面向未来世界的能力。




最后,“教育那些事儿”附上纪伯伦的《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与焦虑中的家长们共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本身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表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翱翔的箭,也爱无比不变的弓。
——纪伯伦《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教育那些事儿
最早一批教育圈资深新媒体平台
新浪教育新媒体先锋
专注教育新闻,内容与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等各专栏同步发布,直接粉丝近三万人,间接受众百万人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以爱相随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93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