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圆人团圆!“广州教育”祝您中秋快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钟馗 发表于 2018-11-3 20:4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钟馗
2018-11-3 20:40:53 4291 1 看楼主


明月团栾日,阖家欢聚时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每个中秋节

都是中国人的团圆约定

广州教育祝大家

阖家团聚,中秋快乐



又是一年中秋赏月时,天文专家表示,本年的中秋月是“十五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出现在25号10点52分。而古人们赏月时想些什么呢?他们怎么描绘月色的?今夜,和孩子一起记下这些关于月亮的诗词吧↓↓↓



望月怀远

唐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胜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示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秋宵月下有怀

唐 |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不决,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中秋对月

唐 |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赏析: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诗的前两句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表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彼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轼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示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中秋月

宋 |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赏析: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诗人深感本身一人羁旅异乡,更难遮掩思念之情。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 |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上片回忆以前阿谁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



水调歌头·中秋

宋 | 米芾

砧声送风急,

蟠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

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

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

横玉笛,

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

遍倚阑干十二,

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

欹枕卧江流。

赏析: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本身晚来的秋意感受。“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变幻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一振,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



中 秋

宋 |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不相上下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赏析: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则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些中秋节的习俗,

您知道多少?

和孩子一起来涨知识吧!

1

祭月、赏月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如今,赏月成为中秋佳节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家人伴侣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凉爽,寄托团圆的期望。

2

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3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百口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4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

玩花灯



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孩子们中秋节很喜欢制作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将柚子南瓜或桔子的瓤掏去,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7

不雅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不雅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8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9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的游戏,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传说这种习俗与当年宋朝军民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天热打肋赤 发表于 2018-11-3 20:41:3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天热打肋赤
2018-11-3 20:41:33 看楼主
[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钟馗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291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