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一支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jon777 发表于 2018-11-14 08:0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jon777
2018-11-14 08:06:30 5334 1 看楼主
近期在努力的给本身施加压力,不竭在搜集身边的教育素材,可回首发现,脑袋空空,不知道如何下笔。标题问题中的“一支笔”,是心中的笔,这支笔缺乏灵气和底气,不妄论优秀,只为深入的思考本身所做事情的逻辑性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关于“一支笔”聊聊本身的认知:



随手拍

教育“一支笔”,要从阅读开始。本身目前的阅读方式是按照爱好来,比如传记、历史、政治、快餐、音乐、散文、诗词等,真正的教育发展、历史、策略、方法、德育、活动等,阅读不多,要想下笔有神,带着一个教育者的思考去做事情,去阅读,才有标的目的,才会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机会。比来在关注:李镇西、李建华、公共教育机构的订阅号等,新媒体时代阅读的途径也多了,如此利用碎片时间,关注别人就是让本身腾飞。

教育“一支笔”,要从不雅观察开始。不论多多少书籍,在实践,在变成本身的内容之前,要带着书籍中的要点去不雅观察,能否用上。例如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课小动作,教育后效果,活动中表示,途径,评价;一堂课在传授主要内容完成目标的同时,能否真正的发现1-3个点,值得你研究的点。例如:反应迟钝、行动和思维慢的学生怎么帮扶?用本身的视野区去琢磨,然后对症思考,制定策略,针对性备课。再者,不雅观察也是培养本身敏锐扑捉素材的第一步。

教育“一支笔”,要从走动开始。现在提倡的办理模式,脚到位,心就到位,一切的问题和答案都在一线。用教育不雅观点去套在现实的工作中,是否其所,得尝试。俯下身子,体验,总结。眼耳嘴手脚心,到了写文章才有灵魂;不然就如此时本身内心,倒不出来。

教育“一支笔”,要从善思考开始。读书在于悟,实践在于通,思考在于透。层层叠加,发现教育契机勤于思考,是做好写作工作的重要标准。后期的思考就是加工,将本身的独立见解,融合成本身的方法论,才能有灵气。

教育“一支笔”,反求诸己勤练习。不管多忙,时间多紧,思考和创意瞬间即逝,思绪迸发时立马留下宝贵的一手材料,事后多半不会补,也记不起来;而事过境迁,那种情感自然不在。写不写的好,首先要写,写的多了,地基稳健了,才能真知灼见,有高质量,才能有底气。

教育“一支笔”,有敬畏之心。虽说是一家之言,在前行的过程中,相对时间和人物,一切都在转变,算是鞭策本身,这些文字傍边,有不妥、有个人色彩、有经验主义等。总之全力保持敬畏的心态去写作,虔诚的态度构思,一线的思考做好一名码农。



随手拍

流程理事,在于不竭时日,在于念念不忘,在于带着“笔”去找教育中真正的本身。

【一家之言,仅供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谢三哥 发表于 2018-11-14 08:07:2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谢三哥
2018-11-14 08:07:20 看楼主
说得很好啊!教育者,更是善于学习者。有学有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jon777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334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