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怀瑾:比来100年的教育,都错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ingbuguniao 发表于 2018-11-21 13:3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pingbuguniao
2018-11-21 13:30:58 6202 20 看楼主

报答什么要读书?


一个报答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保留」在这个世界上,如何设法来维持本身的生命。

很可惜,现代人学习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上很好的「生活」。

孩子成长要靠本身,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

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最重要的就是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比来100年的教育都错了!


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标的目的。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什么社会啊。

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本身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本身也不清楚。

科技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但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甚至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懊恼。

科技文明发展的同时,全世界东西方道德文化都不如往昔。

西方文化过去靠宗教,中国文化靠传统的道德不雅观念,东西方有个共同点——人怕什么?怕因果。

西方文化说好人死后上天堂,坏人下地狱。现在西方宗教逐渐衰退,中国的文化道德也不如往昔,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怕因果。
教育应该先教做人


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标的目的,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

《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从心性修养开始。

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坐着,学生站着。现在跟西方学习的,学生坐着,老师站着。我看将来,学生睡着,老师跪着。

心性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是:上至天子,下到百姓,无论地位高下,在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行方面是一致的。02. 古代十六字心法传承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以外,也传十六字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人心啊。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本身的心性和学问,思想情绪太难,太微妙,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要找出心性中的道德方面。

【惟精惟一】这是修养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细、精到,心性要专一。有一点不小心,就容易向恶的标的目的走。

我们习惯被社会环境和外在的物质所诱惑,或者被情绪、思想迷惑,容易把清静自在的心性挡住了。一个人学坏非常容易,要回过来恢复惟精惟一的境界、修养,很难。

【允执厥中】慢慢修养到中道境界。「中」不是中间,是恰当。譬如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把握中道,不是说偏向善就完全对,要治天下,有时候也只好用「不善」的方法达到「至善」的目的,这就靠智慧了。


古代十六字心法

教孩子做君子、成大器!


1 只要孩子做个好人、有门手艺

孩子成长要靠本身,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

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中国本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们,不要必然想升官发财,必然想做什么大事业,必然想读什么名大学,只要好好学个谋生技术,可以生活糊口,一辈子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就好了。发财做官,都是过眼云烟的事。我对孩子的教育是这样,一切要他们自立发展,这就是古人所说“人贵自立”的道理。

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害孩子

我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个错误,父母往往把本身一生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识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却忘记了本身子女的性向与本质。

做父母的应当思考,如何正确地培养与辅导孩子,让他们成人立业。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读书、考试、上进,希望出人头地,是极大的错误不雅观念。这样爱孩子,其实只会害了他们。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伟大,就在要改变人的缺陷,而补充圆满他的遗憾。

3 让孩子从做好小事开始

儿童开始读书是一件事,但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伴侣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没什么了不起,这些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基本的教育没有学好,而专门去读书,那叫学知识,把知识学会了,而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个教育是失败的。

4 不成溺爱,让孩子本身站起来

古代的孩子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用心培养,忍心把十二、三岁的孩子送出来当学徒,绝没有像我们现在父母对孩子这样溺爱。

现在讲爱的教育,中国古文有一句话,“恩里生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恩情,可是“恩里生害”,爱孩子爱得太多了,反过来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来了。



譬如父母教育孩子、骂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长大了,才知道你这打、你这骂对他多有用处。用痛苦磨炼人的教育,虽然当时他恨得要命,过后他会越想越对,就是“害里生恩”。

现在你们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绝对不赞成,处处将就孩子,统统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现在青年人没有几个有用处的,都是在温室里养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女子之手”,毕竟很难有大用处。

5 必然要让孩子背经典

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十三岁以前的东西。

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

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博识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单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背书非专一、安靖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

6 必然要循序渐进,千万不成太过

我经常告诉伴侣们,你的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现在许多家庭的父母,看见本身的孩子聪明,便高兴得很,拼命去培养。

实际上,教育孩子和种一棵好花一样,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浇水过勤,反而害了这个好花苗。

不要把孩子弄坏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使用过度了,可能很快就有问题了,并且长大不必然聪明,这是必然的道理。

如果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那样就坏了。由此我们也要懂得教育的问题,孩子又聪明又能干,功课样样好,注意!不必然好。尤其老师和父母一宠,前途就断送了。

你看历史上的人物,失败的英雄都很聪明,文的武的样样好,因为太聪明,遭遇太好,宠坏了,结果都变成失败英雄。
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1 靠别人永远没出息

人只有求助于本身,任何人都不成靠。如果本身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2 空灵才能自在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完了,等于拿个杯子在小土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

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获得逍遥。

3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而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

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它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4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本身

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经常查找本身的缺点,能不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不然修什么呢?

5 为别人就是为本身

人人都以为,多为本身着想,本身就会越来越好。殊不知,太为本身着想的人,往往得不到福报,境遇也就越来越差了。

相反,不为本身好,就想着为别人好,那上天反而不会亏待他,而他慢慢地就会变好起来。

6 苦难是好事

人类的历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所以有时候,年轻多吃一点苦头,多经历一点曲折艰难,是件好事。

7 放下但不放弃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悲痛。

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是要去做,更要做好。
跋文


南怀瑾老先生是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本文每一句都表现着他的学问和修为,每一字都表现出一种通透的人生质地与境界。这样一位智者的人生感言,极为难得,当今稀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一再领悟。南怀瑾老先生曾说有一段话,不仅只当座右铭,并且应该刻在脑门上,不时不雅观照: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与诸君共勉。”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学林读书”,作者南怀瑾。文章为作者独立不雅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学林读书;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黑名单” 发表于 2018-11-21 13:31:2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黑名单”
2018-11-21 13:31:25 看楼主
怎么会一百年的教育都错了?只能是比来几十年的教育错了。我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怎样做人的教育,崇尚英雄的教育,没有错。有错的是比来这些年的教育,宣传,告诉我们要唱歌跳舞当明星,利益当先,不管坑蒙拐骗偷,弄到钱就是好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谜谜 发表于 2018-11-21 13:32:2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谜谜
2018-11-21 13:32:24 看楼主
浇树应浇根,育人必育心,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个体独立公正的是非不雅观,善恶不雅观,积极向上的审美不雅观与世界不雅观。并且引导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生产技能!而不是禁锢学生思想,僵化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兴趣,剥夺学生的活力,更不能用功利色彩的成功论调和强者视角去摆布学生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persistheihei 发表于 2018-11-21 13:32:50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persistheihei
2018-11-21 13:32:50 看楼主
文中说:南怀瑾老先生所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与诸君共勉。”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的原文,是老子留下的千古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力加 发表于 2018-11-21 13:33:26 | 只看该作者
5#
力加
2018-11-21 13:33:26 看楼主
中国有一段时间的教育好象不错,那时候的人叫老三界,教育部可以参考那时候的教育方法,可以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flashmm 发表于 2018-11-21 13:33:58 | 只看该作者
6#
flashmm
2018-11-21 13:33:58 看楼主
读书是为了做人而不是谋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小祝 发表于 2018-11-21 13:34:24 | 只看该作者
7#
小祝
2018-11-21 13:34:24 看楼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怎么能说一百年来教育都错了呢,根本是人们不知道这些年来教育的成效在那里而悲不雅观,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要看到光明 。完全是睁眼瞎,知行不能合一,没有调查(相对真空)就没有发言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远航 发表于 2018-11-21 13:35:21 | 只看该作者
8#
远航
2018-11-21 13:35:21 看楼主
教育何时能够回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小糖糖 发表于 2018-11-21 13:35:43 | 只看该作者
9#
小糖糖
2018-11-21 13:35:43 看楼主
没用了,来不及了,现在教育说白了就是利益集团掌控,什么幼儿园最好“公立”,什么中学最好“学区房”,所有这些已经将未来孩子阶级隔离开了,还谈什么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时来运转 发表于 2018-11-21 13:36:37 | 只看该作者
10#
时来运转
2018-11-21 13:36:37 看楼主
太功力了。功力之心过于强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pingbuguniao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6202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